很多人或许觉得失眠其实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夜里睡不着,可以白天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失眠可以用补觉的方法来避免伤害身体吗?失眠是现在很多人的一种通病,也许是心理造成的,也许是外部原因。经常失眠到底是什么病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失眠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表现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主要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 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 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 睡眠质量:多噩梦;
④ 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 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按周期分类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疼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按时间分类
1.发生在睡眠初期,表现为很难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
2.表现为全夜时醒时睡。
3.发生在睡眠终期,患者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这些患者的异相睡眠都少,并易诱发脑电的唤醒反应。从脑电图分析波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总是比主诉的为多,失眠的后果并不严重,长期失眠者有时精神萎靡,可用药物治疗纠正。
起始睡眠 即开始睡眠就不能入寐,就是不容易睡觉和睡着的慢,到后半夜将近天亮时才睡着。大多由于生活紧张、忧虑、焦急和恐惧所引起。
终点睡眠 即入睡无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觉醒后即不能再行入睡。是高年龄的必然现象,常在高血压症和血管硬化症中发生,精神忧郁症常有此种失眠发生。
慢性失眠分类
临床将慢性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1、原发性失眠:是一种无法解释的、长期或终生存在的频繁的睡眠中断、短睡伴日间疲劳、紧张、压抑和困倦。除外其他内在原因和环境干扰的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失眠的家族史。病因不详但最多渐渐慢性精神心理失眠。
2、继发性失眠:由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夜尿多、心绞痛和其他的躯体疲劳和症状引起的失眠。许多新陈代谢疾病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干扰正常的睡眠。
查看详情>>2经常失眠到底是什么病呢
1、如果您是短期失眠(时间少于7天):症状表现为-早醒、晨僵(全身关节、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头晕昏昏沉沉、浮肿(头部特别是眼睑部位浮肿明显);短期失眠前期需要自身再观察及调理,在无效的情况下可求助医生;
2、如果您是中期失眠(时间大于7小于30天):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睡不宁静、常有恶梦、醒后有疲劳感、睡眠质量差;中期失眠一般是由短期失眠拖延不治演变而成的,中期失眠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学习工作,如果再拖延不治或者治疗不适当,病情也会更进一步加重,演变成长期失眠;
3、如果您是长期失眠(时间大于30):症状表现为-睡眠时间较短、神经衰弱、醒后难入睡、头脑昏沉、精力差;精神焦虑、抑郁的患者,常伴有重度失眠。患者因夜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易出差错、影响职场晋升,还有一些患者易出现耳鸣、健忘、手颤、容易动怒等不良影响。失眠同时又会引起心理障碍,身心负担沉重。而对失眠的恐惧更会增加心理负担,病情愈发严重。
3失眠如何预防
(一)首先建立信心。对生活中偶而遇到的失眠经验,不必过分忧患,相信自己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人的身心弹性甚大,一两夜失眠不会造成任何困扰。偶而失眠之后,如不担心失眠的痛苦,到困倦时自然就会睡眠。失眠之后愈担心会再失眠的入,到夜晚就愈难入睡。
(二)安排规律生活。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定时入睡与定时起床的习搭,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要按时起床;遏有周末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贮存。睡多了也无用。
(三) 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但睡眠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有人想借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疲倦而后易睡,是错误的。
(四) 睡前放松心情。睡前半小时内应避免过分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入睡。
(五)设计安静的卧房。尽量使卧房隔离噪音,而且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
(六)使睡床单纯化。养成睡床只供睡眼用的习惯,不在床—亡看书, 不在床上打电话,不在床上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破坏了自己定时睡眠的习惯。
(七)睡前饮食适度。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 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八)饮酒不利睡眠。不少人对酒产生误解、误认饮酒有助于睡眠. 固然,酒后容易入睡,但因酒所诱导的睡眠不易持久。酒气 一消,容易清醒,醒后就很难入睡。而且酗酒者容易导致更严重的窒息性失眠。
(九)忌服安眠药物。失眠者切忌未经医师处方,自行购用安眠药物. 即使明天要大考,一夜失眠不一定影响成绩。而安眠药虽能使人入睡,但第二天药后的副作用,反倒对人身心不利。
(十)失败后的作法。如以上建议不能生效。建议你仍保持定时上床的习惯.如实在无法入睡,即起床做一些最不令人烦心的活动. 此时不宜使身心过劳。如企图使自己由疲惫而入睡,效果将是适得其反。
查看详情>>4失眠的检查
了解失眠的最重要方法是应用脑电图多导联描记装置进行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因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诉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脑电图多导联描记对于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在询问病史和重点神经系统查体基础上,为鉴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眠,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1.CT及MRI等检查。
2.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
3.心电图,腹部B超,胸透。
5失眠的病因
生理因素(25%):
躯体疾病和服用药物可以影响睡眠,如消化不良,头痛,背痛,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哮喘,鼻窦炎,溃疡病,或服用某些影响中枢神经的药物。
生活方式(15%):
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睡眠问题也很常见,如饮用咖啡或茶叶,晚间饮酒,睡前进食或晚饭较晚造成满腹食物尚未消化,大量吸烟,睡前剧烈的体力活动,睡前过度的精神活动,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时间不规律,起床时间不规律。
精神原因(20%):
可能的原因有压力很大,过度忧虑,紧张或焦虑,悲伤或抑郁,生气,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环境因素(15%):
吵闹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过于明亮,污染,过度拥挤。
标签:心理健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