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鳍马面鲀是革鲀科马面鲀属的鱼类,又称橡皮鱼、扒皮鱼等。绿鳍马面鲀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的东海、黄海以及上海地区长江口流域。绿鳍马面豚有滋补强壮、和中开胃、补虚泽肤之功效。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目录
1吃绿鳍马面上火吗
绿鳍马面豚的食用处理方法用剪刀沿着鱼鳃中间剪起一条长口,用手沿着鱼面将其撕开来就可以了,可能需要用点力气,新鲜的绿鳍马面鲀,皮和肉粘附是非常紧的。将其内脏去除,用水清洗下内脏处,记得要清洗干净,因为绿鳍马面鲀的内脏囊袋很大,会有很多的脏东西。绿鳍马面豚的吃法(做法)大全家常煮绿鳍马面鲀的做法材料:绿鳍马面鲀、香芹、酱姜(老妈自己腌制的。生姜加黄豆酱腌的,如果没有可以用生姜和黄豆酱代替)、细盐。做法:绿鳍马面鲀扒去皮,去掉内脏洗净,用少许细盐腌5分钟后沥干。(这一步没拍到)锅内下油烧热。中火,将沥干的绿鳍马面鲀码入锅中,放入芹菜段。调入酱姜。淋入少许清水,马上盖上锅盖煮5到6分钟或至熟即可。
2绿鳍马面鲀的简介
1、绿鳍马面鲀(学名:Navodon septentrionalis)为革鲀科马面鲀属的鱼类,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
2、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
3、其常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
3绿鳍马面鲀的形态特征
1、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
2、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
3、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
4、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4绿鳍马面豚是什么东西
绿鳍马面豚原料别名:面包鱼、橡皮鱼、剥皮鱼、孜孜鱼原料分类:鱼虾蟹贝类推荐菜品:拌鱼丝相关搜索: 快餐 保健 性病 营养 育儿 绿鳍马面豚绿鳍马面豚详细介绍原料介绍我国沿海均产,但以东海产量为高,产期为1~6月。绿鳍马面豚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口很小,有牙,鳞细小,无侧线,眼上端有一较大硬棘,背鳍和臀鳍相对应,尾鳍截形,体呈浅蓝灰色,鳍膜绿色。肉质紧密,肉味一般。烹调中适用于烧类菜肴,也可加工成片烹调。
5绿鳍马面豚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绿鳍马面豚
脾胃虚寒、湿疹、寻麻疹病者慎食绿鳍马面鲀。
2、绿鳍马面豚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3、绿鳍马面豚的食用禁忌
绿鳍马面鲀不能过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