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当中,便秘是非常多见的病症。这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新妈咪来说,是非常头痛的一件事,看到宝宝因为不能排便而大哭大闹,心里肯定会非常难受。其实,小儿便秘还是有一些解决办法的。那么,八个月大的孩子便秘怎么治疗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小儿便秘病因
饮食不足(20%):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当(15%):
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
肠道功能失常(20%):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体格与生理的异常(20%):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精神因素(10%):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2小孩八个月便秘严重怎么办
1.人乳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乳喂养婴儿较少发生便秘,如果发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润肠辅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橘子汁(应用新鲜橘子挤汁,市售瓶装橘汁开瓶后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红枣水。4个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时,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天60~90ml,也有帮助。
2.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可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乳加糖增至8%,并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橘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较大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粥。在1~2周岁,如已加了各种辅食,每天牛奶量500ml即够,可多吃粗粮食品,如红薯、胡萝卜及蔬菜。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畅。
3.训练习惯
排大便是条件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3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乳儿在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把便,或坐盆或坐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0.5~1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素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上厕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药物
(1)酚酞(phenolphthalein果导):每次3mg/kg,睡前服,服药后6~8h发挥作用。由于少量吸收后有肠肝循环,故其作用有时可维持3~4天。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2)液状石蜡:每次0.5ml/kg,睡前口服,用药后6~8h生效。长期服用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及钙、磷吸收障碍。
(3)镁乳:每次0.5~1ml/kg,睡前口服。
(4)甘油栓:小号1.33g适用于婴幼儿,大号2.67g适用于儿童,塞入肛门,为轻刺激性导泻药,用药后数分钟即可排便。
3小儿便秘的检查
一般常规检查正常,致肛裂时可有便血和黏液,应查甲状腺功能,注意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佝偻病等疾病。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5.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2~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4小儿便秘会引发什么疾病
常并发肛裂、直肠脱垂、肠绞痛,甚至营养不良等。
一、肛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
二、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
三、肠绞痛:
“肠绞痛”是大肠痉挛所造成的疼痛,经常让小宝宝哭闹个不停,甚至能够持续哭闹个1-2小时。由于婴儿不会讲话,对于身体的不适,只会以啼哭做为主要的肢体语言。婴儿肠绞痛的特点为间歇性的哭闹。
四、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提供适当的膳食,对家长进行教育和仔细的随访而治疗。
但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营养不良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
查看详情>>5小儿便秘如何预防
三岁以上的小孩,每天早餐及晚餐饭后,耍提醒他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太短,并鼓励尽量排干净。
不论每次是否有排便都须每日按时上厕所,如此才能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便秘须治疗一段时间后大肠才能恢复良好的排便功能,耍利用治疗期间养成良好的排便和饮食习惯,之后再来停止药物,便秘才不会复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