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几乎所有人都有过便秘的经历,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有便秘的现象。如果只是因为饮食不当,偶尔的出现便秘的现象,那么进行简单的调理就可以马上的恢复。但是如果长期便秘,那么就已经影响到肠胃的健康了。所以需要进行长期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那么三岁的孩子出现长期的便秘的现象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小儿便秘的病因
饮食不足(20%):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当(15%):
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
肠道功能失常(20%):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体格与生理的异常(20%):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精神因素(10%):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2三岁小孩长期便秘应该怎么办
解决宝宝便秘的首要关键就是饮食调理。给宝宝制作饮食时,多选择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以刺激肠壁,使肠胃蠕动加快,便于排出粪便。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比如红薯、荞麦、燕麦、糙米、绿豆、蚕豆等;另外很多水果和蔬菜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山楂和胡萝卜等。
另外不要忽视了水的作用,有避免习惯的宝宝应该定时喝水。每日清晨让宝宝空腹喝一些温开水。还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糖,因为糖能减弱胃肠道的蠕动,使病情加重。摄入含过多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也会使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应减少食用。
1.红薯粥
材料:红薯1个,大米1杯,水适量,白糖少许
做法:将红薯洗净切块,与大米一起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稠糊,加入白糖,早晚让宝宝温热食用。
2.胡萝卜苹果鲜榨汁
材料:胡萝卜1根,苹果1个
做法:将胡萝卜、苹果洗净,去皮,切块,让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立即饮用。
小儿便秘按摩手法
除了饮食调理外,按摩也是治疗小儿便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1.右手掌根部紧贴腹壁,左手叠在右手背上,吖找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分钟左右,一天可以按摩2-3次。
2.患儿俯卧,家长用大拇指或食指轻轻点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
3小儿便秘的症状
1、粪便干结:
患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坚硬,有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有时粪便擦伤肠黏膜或肛门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带有少量血或黏液。
因粪便停留于肠道内过久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
长期摄食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若粪便在直肠停留过久可使局部发生炎症,有下坠感。有时便秘患儿常有便意却不能排净,使便次增多。严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粪的周围不自觉地流出肠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便秘是引起肠绞痛的常见原因。
2、腹胀、腹痛:
自觉腹胀及下腹部隐痛、肠鸣及排气多。偶见严重便秘患儿常突然腹痛,开始排出硬便,继之有恶臭稀粪排出,中医称之为“热结旁流”。
3、直肠垂脱:
长期便秘可继发痔疮或直肠脱垂。
4小儿便秘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5.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2~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查看详情>>5小儿便秘会引发什么疾病
一、肛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
二、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
三、肠绞痛:
“肠绞痛”是大肠痉挛所造成的疼痛,经常让小宝宝哭闹个不停,甚至能够持续哭闹个1-2小时。由于婴儿不会讲话,对于身体的不适,只会以啼哭做为主要的肢体语言。婴儿肠绞痛的特点为间歇性的哭闹。
四、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提供适当的膳食,对家长进行教育和仔细的随访而治疗。
但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营养不良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