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是很常见的一种植物,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于一些植物的了解都不是很多,尤其是菟丝子,很多人都不知道菟丝子是什么。其实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菟丝子的知识。
目录
1菟丝子的形态
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长茂盛后,阻挡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北方地区较多。
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十分茂盛,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5mm,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叶稀少,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两性,多数和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mm;花萼西洋太,长约2mm,中部以下连合,裂片5,三角状,先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mm,5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花冠简基部具鳞片5,长圆形,先端及边缘流苏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花丝短,花药露于花冠裂片之外;雌蕊2,心皮合生,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1.3~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菟丝子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3菟丝子生长环境
以成熟种子脱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在广西南宁也有以藤茎在被害寄主上过冬。以藤茎过冬的,翌年春温湿度适宜时即可继续生长攀缠为害。经越冬后的种子,次年春末初夏,当温湿度适宜时种子在土中萌发,长出淡黄色细丝状的幼苗。随后不断生长,藤茎上端部分作旋转向四周伸出,当碰到寄主(如龙眼树)时,便紧贴在上缠绕,不久在其与寄主的接触处形成吸盘,并伸入寄主体内吸取水分和养料。此期茎基部逐渐腐烂或干枯,藤茎上部分与土壤脱离,靠吸盘从寄主体内获得水分、养料,不断分枝生长,开花结果,不断繁殖蔓延为害。
夏秋季是菟丝子生长高峰期,开花结果于11月份。菟丝子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藤茎繁殖两种。靠鸟类传播种子,或成熟种子脱落土壤,再经人为耕作进一步扩散;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借寄主树冠之间的接触由藤茎缠绕蔓延到邻近的寄主上,或人为将藤茎扯断后有意无意抛落在寄主的树冠上。
生于田边、路边荒地、灌木丛中、山坡向阳处,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极易辨识。
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笠、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等的草本或小灌木上。
寄生于草本木本植物上。
4菟丝子的介绍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分布于中国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该种为大豆产区的有害杂草,并对胡麻、苎麻、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也有危害。种子药用,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及止泻的功能。
5菟丝子的栽培技术
菟丝子人工栽培与豆科植物混种,育期约100d左右。其种植技术是,采种与种子处理于6月中下旬,先播大豆,后播菟丝子,与大豆混播。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cm先开沟条播大豆。用豆种量180~225kg/hm2(比常规大豆播种量约多1倍)。大豆出苗后要精心管理,确保全苗、齐苗,这是栽培菟丝子寄主植物的关键。首先要使大豆生长旺盛,才能为菟丝子提供良好的寄主植物。待大豆株高20~25cm时,约15d左右,即可播种菟丝子,切勿早播,否则菟丝子出苗后,找不到寄主植物就要枯死。菟丝子播种在大豆豆棵株旁,越靠近豆棵越好,播时在大豆苗株旁顺畦开沟,将菟丝子种子与细沙混拌均匀,然后均匀撒人沟内,覆盖细肥土,以不见种子为宜,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7d左右即可出苗,用种量为22.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