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人都在饱受着这种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很多人也都在的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这种疾病并不是一夕一朝就可以治愈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颈椎脖子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颈椎病饮食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注意合理,主食和副食,两者缺一不可,患者切记不可偏食挑食,各种营养都要摄取,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2、对症饮食:由于颈椎病是椎体骨质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C和E的饮食为主。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E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别外,如颈椎病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如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温经散寒的食物。如属血虚气滞者,应多进食公鸡、鲤鱼、黑豆等食物。总之,对症进食,有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
3、避免暴饮暴食:颈椎病患者在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造成体内的阴阳失调,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4、饮食有度:饮食过寒或过热会使阴阳失调,而致脏腑受伤。如久食生冷寒凉食物会伤脾胃之阳气,导致寒湿内生,从而进一步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2颈椎脖子痛的治疗方法
1.理疗法
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其原理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磁场频率与人体本身的磁场能产生协调一致,不但不会引起人体本身磁场的紊乱,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体生物电磁能增强,推动人体经气运行,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有效止痛的作用。
2.推拿法
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3.膏药贴敷法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3颈椎病的预防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4、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5、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4颈椎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
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8.顽固失眠,神经衰弱
经临床观察有这种病的人70%以上有颈椎病发生。可很多病人和医生只是一味的治失眠。
9.反复发作的头晕
主要是椎动脉压迫所引起,如果在高处作业、河边行走、开车途中、机器操作时突然晕倒,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查看详情>>5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颈部损伤、慢性积累性劳损,尤其在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和疲劳,均是引起颈脊柱退变的重要原因。
发病机理:
颈椎是人体活动度与负重较大的部位之一,特别是颈4.5和颈5.6椎间盘既是颈部的活动中心,又是承受压力最大和较集中的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的劳损,以椎间盘变性为先导的颈段脊柱的退变,会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形成颈椎病。由于椎间盘变性,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减少以及耐压性和耐牵性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隙狭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变小。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体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失稳、椎体间活动度加大和轻度滑椎,继而出现小关节功能紊乱、半脱位或错位、黄韧带因刺激肥厚,小关节、钩椎关节、椎板以及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椎体后缘外侧的骨刺以及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的骨刺,连同后侧方隆突的椎间盘,可以挤压神经根或椎动脉。椎体后方的骨刺连同突向椎管内的椎间盘和水肿的后纵韧带是引起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如有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或颈椎椎体后骨刺者,极易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此外,因颈椎间盘及小关节、韧带的退变,使椎体内外平衡失调,可引起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损伤表现。
中医病机:
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瘀所致。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间盘变性与椎体缘的骨嵴形成,又名骨刺。椎体前缘的骨刺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椎体后缘外侧的骨刺可以突向椎间孔,而钩椎关节的骨刺则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连同向侧方隆突的椎间盘挤压椎动脉。因此,可刺激神经根或引起椎动脉供血不全。椎体后方的骨刺连同突向椎管内的椎间盘和水肿的后纵韧带等,是引起颈脊神经根和颈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然而在临床上常见的为混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这是颈椎后外方突出物,包括椎间盘及骨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脊髓型颈椎病:这是指颈椎的突出物,如椎间盘组织、增生骨刺、肥厚黄韧带压迫脊髓;也可由于颈椎不稳,上述突出物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地引起脊髓血管痉挛、缺血而产生脊髓损害的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向后外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或由于颈椎不稳、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性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全。交感型颈椎病:本型颈椎病为分布在颈脊神经根、脊膜、小关节囊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