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宝宝,大人们对孩子的关注简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尤其是宝妈们更是时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然而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总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有的孩子在排便的时候,会出现大便带血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培养宝宝开始爬行的方法
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因此,培养宝宝爬行,应在7~8个月大时进行,一般来说,宝宝爬行大致上分为虫爬式以及狗爬式两个阶段。培养宝宝开始爬行的方法 虫爬式阶段通常在宝宝8个月左右懂得自然爬行的时候。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看上去就像条小虫子。狗爬式则是在9个月大时,宝宝的身体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像小狗一样往前爬行。
一般的训练方法是这样:宝宝7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他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开始时他不会爬,爸妈可用手顶住他的脚,促使他的脚向后用力蹬,这样他就能向前挪动一点。 在学习爬行的最初,首先要求宝宝双臂和肩能够调换重心,在他向前爬时,身体的重心能从一侧上肢移到另一侧。其次,要求宝宝的腿缩到腹部下面,这时我们看到的宝宝是手和膝盖着床,爸妈可用两手轻轻地托起宝宝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床,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一个爬的感觉。
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宝宝很快就能学会爬。爬行训练循序渐进,每天训练4次,每次10~20分钟左右,可以一边训练一边游戏。 当然,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会爬几步就行了,光在床上爬是不够的,可买几块地毯铺在地上,或者让宝宝穿厚一点的裤子在地板上随便爬,在宝宝面前放置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等色彩鲜艳、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爸妈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关于学习爬行的温馨提示 宝宝在学习爬行时更多的是需要自如的活动,从而让他们可以学得更加自在。于是,一片特别针对臀部、腰围、腿围设计的,贴合身体曲线剪裁的纸尿裤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纸尿裤的吸水能力也应该要考虑,多次尿湿后还能保持干爽的纸尿裤,可以让宝宝屁屁保持干爽舒服,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爬行的兴趣。培养宝宝开始爬行的方法 爬行时的安全问题 当宝宝能到处爬行的时候,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和物品就多样化了,爸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1.坚硬的地板:水泥、磨石子、瓷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对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为避免发生危险,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较厚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
2.尖锐的物品:如尖锐的桌角或者是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3.其他危险物品:如电插座,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爸妈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再有就是热水瓶、药物等,要放在远离宝宝的地方。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肢体的力量,肌肉的协调,以及给予宝宝感觉的刺激,对于今后的站立,感觉运动的协调,增进认知的发展都有好处,但每一个宝宝都有其独特性,并不是每一个宝宝都必须经过爬行才会站立。爸妈不能着急或强迫宝宝爬行,必须在宝宝愿意的情况下进行爬行训练。
2两个月大婴儿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呢
粪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在小肠上部时由于胆红素及胆红素的作用,故呈黄绿色;到结肠时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而呈黄色。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细菌作用将胆红素变为胆绿素,所以母乳喂养儿的正常粪便略呈绿色。但牛乳喂养儿的粪便偏碱性,可以进一步还原变为无色的粪胆原,所以大便颜色较淡。如果牛乳喂养儿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错误地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有些疾病可以从婴幼儿的粪便中反映出特点。如果小儿有胆道梗阻情况,则大便呈灰白色。胃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铁剂,可排出黑色的大便,有的似柏油样。如果大便中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由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和肛门裂所致,应做进一步的检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时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粪质较少,结合病儿阵发性腹痛的症状,可考虑是否为肠套叠。如果大便带有脓血并有腥臭味,可考虑为痢疾。
3常见吐奶溢奶的原因与改善办法
常见吐奶、溢奶的原因和改善方法常见吐奶、溢奶的原因与改善办法 胃肠道逆流 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现吐奶、溢奶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宝宝的胃比较浅,并且食道下三分之一的环状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在喂食后,因为胃部胀大产生压力,括约肌的收缩强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宝宝往往会出现吐奶、溢奶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刚出生婴儿。
改善方法
1 帮宝宝拍打嗝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如果帮宝宝拍打嗝有困难,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 改变奶粉的冲泡方式 在给宝宝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类食物,或是将牛奶冲得稍微浓稠一些,这样就不太容易发生逆流现象。不过,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肠胃阻塞或导致腹泻,这也会让宝宝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也应当加以注意。
3 药物治疗 如果有严重的吐奶、溢奶现象,则应当请医生开一些刺激肠胃蠕动的药物,以改善溢奶情况。不过,通常把药物治疗作为最后的考虑,还是应当以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主。
感冒
宝宝感冒时,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于咳嗽的缘故,会使得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注意问题 此时喂食应特别小心。感冒咳嗽会致使呼吸频率加快,进而导致吐奶、溢奶现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时的协调,并尽量“少量多餐”。 吐奶、溢奶容易造成的并发症 碱中毒 人的胃里有许多胃酸,宝宝如果一直吐奶、溢奶,就会把胃酸也吐了出来,这样就无法使食物顺利地进入消化道,从而吸收不好,长不大,进而导致碱中毒。
电解质不平衡 宝宝吐奶、溢奶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在电解质不平衡,钠、钾、氯不平衡的情况下,宝宝容易出现抽筋现象。 体重下降 如果宝宝总是吐奶、溢奶,致使食物一直无法顺利提供体内所需的热量,那么就会造成宝宝的体重下降、精神疲惫等情况。
奶粉小常识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种“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粘稠一点,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不过,爸爸妈妈还是应当先确认一下宝宝的身体状况,在询问了小儿科医生之后,再决定是否为宝宝更换奶粉的种类。
4婴儿冬季护理五大窍门
1、保暖。冬春气温低,暖气、取暖器等是有必要准备的(特别是洗澡和按摩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有冷暖空调的环境会较好些。一个原则,初生儿要保暖,从中国传统的习俗和中医的角度,国人更加注意宝宝肚脐的保暖。
2、衣服和软毛巾。使用质地好的纯棉衣物,一方面是防止幼嫩的宝宝皮肤受刺激过敏,宝宝的皮肤厚度只有成人的一半,使用一些初生儿专用的软毛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有刚做爸爸年轻父亲使用婴儿尿布当作毛巾来擦洗宝宝手脚褶皱处,结果稍用力竟擦出了血。
3、洗澡。最好每天坚持给宝宝洗澡,天气冷可以安排在中午室温较高时进行,宝宝躺在带有托架的婴儿洗澡盆里,水温控制得稍为温一些,旁边打开一台电暖器,注意观察宝宝的全身,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一个原则,保证整个过程宝宝不受凉。洗完后要彻底擦干皮肤表面的水分,特别是皮肤褶处的水分,然后可以适当扑一些爽身粉,但要切忌扑在湿的皮肤褶皱处,不然会结块或发生化学作用而伤害皮肤,适得其反。洗澡后,用离院时医生开的消毒水彻底消毒宝宝肚脐。
4、睡眠。初生儿是在睡眠中长大的,睡眠充足的宝宝长的快而好,初生儿每天要睡21-22小时,刚出生的时候,护士就会建议不要抱着宝宝睡觉。要知道,小宝宝的聪明程度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只要两次,就足以被“宠坏”,以后就不肯离开大人的怀抱睡觉了。年轻的父母是明白的,但做爷爷奶奶的就不管了,结果可想而知了吧。睡眠的姿势,头部宜偏侧一些,宝宝不可避免要吐奶的,如果面正朝上睡,吐奶时就容易发生窒息,这是很危险的。同时,天气冷,宝宝的被子决不可以盖住脸,一旦堵住呼吸,宝宝是无力去揭开被子的。
5、母乳喂养。医院是无条件倡导初生儿母乳喂养,坚决抵制牛奶粉等代用品,就算是剖腹产的,护士也会帮产妇做乳房按摩,通常都能让她们在24小时内开奶。
5冬季宝宝脸上脱皮应该怎么护理
一、脱皮的原因
由于新生儿在子宫里有羊水的保护,出生后,外界环境比起母体内来说更加干燥,新生儿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脱皮问题。新生儿脱皮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的护理,但是,也有些脱皮现象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如鱼鳞病、脂溢性皮炎、湿疹、新生儿红斑狼疮等。这里就需要去医院详细检查。
二、脱皮的护理对策
所以新生儿出现脱皮的现象是,家长要注意观察,不要过度清洁皮肤,清洗后要立即给宝宝涂抹保湿护肤品。选择宝宝护肤品的时候,尽量避免挑选香味浓郁和有鲜艳颜色的护肤品,因为里面可能含有香精和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