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怎么治疗效果好?糜烂性胃炎属于胃肠疾病中一个比较严重的胃肠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导致疾病的恶化,而且糜烂性胃炎自身的危害比较大,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存在很大的影响,那么糜烂性胃炎如何治疗好呢?
目录
1糜烂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糜烂性胃炎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在饮食上要以温软易消化,富含营养少渣的食物为主,例如面条、馒头、粥、山药、红薯等。
你可以吃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开菲乳。如果症状严重,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酪梨、香蕉、马铃薯、南瓜类。将所有蔬菜搅碎,再烹调。偶尔,吃一些蒸热的蔬菜,例如红萝卜、胡萝卜及绿花椰菜。伴有缺铁性贫血者,可适量选用鸡蛋、瘦肉、猪肝等。
在平时饮食中尽量做到清淡,少油腻、脂肪过高的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能延缓胃的排空,易增加腹部饱满感。应减少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喱、胡椒粉、芥末粉、浓咖啡等均不利于胃粘膜炎症的恢复,不应食用。
2胃炎糜烂如何治疗好呢
1.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调。
2.胃内灌注或口服止血药。
①插胃管,清除胃内积血,用冰冻生理盐水洗胃,或于每250mL冰冻生理盐水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4-8mg,可反复冲洗到出血停止。亦可于胃管中灌注孟氏液。
②口服凝血酶及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胃管灌注相同,每次口服60~100ml 2-4小时/次。
3.制酸药包括碱性药中和胃酸。
4.可由胃镜下应用微波及高频电凝止血。
5.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创伤,感染,停用加重胃粘膜损伤的药物。
6.预防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加用碱性药物或前lie腺素制剂。
7.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少数患者需做胃次全切除,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手术。
3糜烂性胃炎的症状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症状有上腹部的隐痛或剧痛、恶心等症状。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有呕血和柏油样便,出血常为间歇性,一部分患者急性大量出血,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一小部分患者由于原发病症状较重,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隐痛不适、烧灼感常被忽视或无明显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症状有饭后饱胀、泛酸、嗳气和无规律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由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确诊需要做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专家提醒,严重患者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可能为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粘膜的血流减少和可能伴有的酸分泌增加(如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和败血症)可促进粘膜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4糜烂性胃炎不能治愈的危害有哪些
1、糜烂性胃炎患者一旦发生严重出血,死亡率可达60%以上。大量输血会进一步削弱止血。虽然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如抗分泌的溃疡药物,血管收缩剂,血管造影技术,内镜下凝固疗法已被采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除全胃切除外,其他手术后的继续出血是常见的,且死亡率与内科治疗相同。
2、糜烂性胃炎病灶可继续发展,累及粘膜下层,甚至穿透浆膜,更为常见的糜烂性胃炎危害是胃底部发生多处出血,胃窦部也可被累及。头部损伤与其他情况不同,此时胃酸分泌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病灶可为孤立,也可累及十二指肠。
3、糜烂性胃炎为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内环境,刺激幽门螺杆菌分泌更多细胞毒素,诱发癌变。
5哪些原因引发糜烂性胃炎
(一)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
(二)内源性因素
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粘膜屏障。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