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要保持早产儿在合适的温度下生存,我们都知道早产儿的抵抗能力是比较低的,同时在饮食方面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多抚摸孩子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早产儿发育缓慢的问题的。早产儿娇弱,新手妈妈对于护理早产儿总是担心不小心会伤害到宝宝,想要照顾好早产儿,宝妈必须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护理方法,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目录
1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1、宝宝出生后数日内每天睡眠时间可达20小时左右,即除哺乳时间外,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
2、仰卧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新生儿的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少。但仰卧时因舌根部放松并向后下坠,会影响呼吸道通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
3、对于侧卧睡的宝宝,家长应适时调整左右方向,以免造成偏脸现象。新生宝宝不提倡俯卧位睡姿,容易发生意外窒息。
4、建议把宝宝放在摇篮或婴儿床里,床的两边要有保护栏。不要给宝宝穿的、盖的太厚。
5、婴儿要在温暖和舒适的地方睡觉,睡眠环境的温度以24℃-25℃,湿度50%左右为宜。夜间睡眠时光线不能太过强烈,尽量营造一个柔和而安静的环境。
6、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摇睡。
7、妈妈不要陪睡,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8、3个月内的宝宝存在生理性惊跳现象,这是由大脑发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
9、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10、不要使早产儿传染上疾病,除了专门照料宝宝的人以外,其他人员不要接近宝宝,也不要在家喂养小猫小狗,因为猫狗身上往往带有病菌。室内空气要清新,常开窗户通风换气。
2早产儿存在哪些弱点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正常的新生儿是靠吸吮和吞咽来摄取奶液的,但是,早产儿吸吮和吞咽的协调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仅会妨碍经口摄入的充足喂养,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2、胃容量小
早产儿胃容量很小,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也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的排空也较慢,因此,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3、胃肠动力不健全
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早产儿胃肠道动力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很弱。胎儿年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而且收缩也无规律,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动。这就是为什么小早产儿更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问题。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当有呼吸窘迫或感染时,常可出现类似于巨结肠的动力性肠梗阻。
4、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在肠道起着重要的吸收和消化作用的是一些消化酶,早产儿这些酶类分泌少,而且活性液较低,对于营养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的影响。如乳糖酶在36周时才能达到足月儿水平,因此早产儿常有乳糖不耐受问题。
5、肠道免疫功能不正常
正常的胃肠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治细菌的合并侵入,如胃酸、肠黏膜、肠道抗体等,早产儿胃酸低、肠黏膜渗透性高、肠道抗体能力弱,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早产儿很较弱,请小心护理
1、科学喂养。
许多早产儿的身体器官对正常的孩子来说不够成熟,所以最好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大量的抗体,一般母乳喂养的儿童,抵抗力较好。
2、检查指标。
有必要定期检查早产儿的身体指标,以便及时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预防某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六个月后,你可以检查宝宝的听力,以及宝宝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十个月后,你可以检查宝宝的运动神经,看他们的协调能力,防止脑瘫。
3、注意卫生。
一般情况下,母亲和婴儿都应注意卫生。在母乳喂养之前,母亲会用特制的肥皂洗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拭乳头。每天给宝宝洗澡,洗澡时水温适宜,这样宝宝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冒了。如果是早产儿配方奶,奶瓶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前应先用沸水消毒。
4、测量身高和体重。
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宝宝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也能反映宝宝的喂养效果是否良好。
5、保暖。
早产儿需要在器官发育不成熟时保持温暖,他们的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很差。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4到28之间,然后婴儿的体温应该保持在36到37.2之间。早产儿体质很差,很难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每天都要保持宝宝的体温。
4早产儿发育标准有哪些
1.凡孕期不到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5厘米的婴儿,称“早产婴儿”或“未成熟儿”。
2.早产儿由于过早离开母体子宫这一生长环境,大多“先天不足”。比如,早产儿除多具有“低体出生全重”外,他们在成长过程还将面临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等方面的危险。
3.主要表现为:哭声弱,反应差,常处于睡眠状态;头大颈细,颅骨重叠,卤门开放;体温调节能力差,常随环境温度而波动,呼吸浅快,有时暂停,往往在喂奶时突然出现青紫;消化能力差,喂养不当可出现消化道紊乱和营养不良;免疫力差,易发生感冒和腹泻等症。
4.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即开始抚触疗法,经过一定时间按摩,可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头围、身长、血经蛋白、体重均明显增高。
5.儿童保健专家认为,抚触对早产儿生长能带来诸多益处,可作为早产儿时期综合干预措施之一。原因是抚触有助于调节婴儿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了迷走神经紧张性,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摄取奶量增加,同时又减少婴儿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这也有利于体重增加。
6.同时,抚触也有利于促进婴儿β-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素等分泌,从而增加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
5早产儿发育迟缓怎么办
1、早产儿护理需要尽心,由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还需要耐心,这样就会好起来的。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2、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在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4、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母亲要尽可能地与早产儿接触,如孩子住院的医院有母婴同室病房,妈妈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婴同室病房。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5、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6、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①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③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④突然发生腹胀时;⑤发生痉挛,抽搐时。
7、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