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这种症状是非常容易出现在老年人和妇女的身上,贫血的发生不但会令患者出现头晕和食欲不振的症状而且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重视贫血这种症状,老年人在预防贫血上面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例如要弄清楚贫血的病因。那么?老年人严重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最快
对于贫血患者,补血最快的方法是口服铁之缘片,并且在饮食上加强补铁,通常两个月左右贫血会好转。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2?老年人严重贫血的主要原因
老人贫血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它的出现通常也会伴随着其它的症状,通过老年人的贫血特别,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易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有30%左右的骨髓造血,这是较易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
2、老年人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如三磷酸腺苷等的减少,可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这样会使细胞寿命缩短。
3、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减低,如睾丸激素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4、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疾病因免疫的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的紊乱而导致贫血。肿瘤患者到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3贫血的症状都有什么
一、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多见的症状。
七、生殖系统: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
八、泌尿系统: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低。
4贫血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合理调配膳食。
一旦确诊缺铁性贫血,首先会想到食物中补铁。最容易吸收的是瘦肉和鸡蛋,当然,猪 肝、海带、木耳、香菇、豆类、芹菜中铁的含量也较丰富。另外,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很重要,因为维生素C能协助铁的吸收。有些少女为了追求“曲线美” 而节制饮食,并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应及时改正,并摄入足够的营养。近年来,许多老年人担心会得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心脏病,常以素食为主,不敢吃 肉、吃蛋,过分限制饮食,这样极易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缺铁性贫血。
2、饭后不喝浓茶。
茶是理想的饮料。但茶叶中含大量蹂酸,科学研究证明,茶中蹂酸在胃内与未消化的食物蛋自质结合形成蹂酸盐,进入小肠被消化后,蹂酸又被 释放出来与铁形成不易吸收的蹂酸铁盐,妨碍了铁在肠道内的吸收,长此以往,造成人体内铁缺乏。因此,嗜茶成瘾的人应当适当节制,饭后不要立即喝茶,更不要喝浓茶。
3、控制慢性失血。
有些少女缺乏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常因精神或病理方面的原因,造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致使血液丢失,引起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诊治妇科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及频繁的鼻衄、咯血、尿血等慢性疾患,由于长期失血,也易导致缺铁。钩虫病者体内每条钩虫每天从患者肠道吸血0.02毫升,大量钩虫寄生,将使伤口不断渗血,应及时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纠正。
4、矫治吸收不良。
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胃、小肠术后的病人及长期慢性腹泻患者,往往影响铁的吸收。胃酸能促进铁与铁鳌合剂结合,促进铁的 吸收。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缺乏,不能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不利于铁的吸收。应积极矫治影响铁吸收的原发性疾病。
5贫血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一、诊断检查:
(1)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可提供诊断线索。出生后就有严重贫血者,首先要考虑是否由于分娩过程中失血所致。生后48小时出现贫血、黄疽者,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性大,以ABO或Rh血型不合为常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陷症在新生儿期起病者较少见。除早产儿或双胎儿外,营养性贫血少见于6个月尤其是3个月以前。溶血性贫血多为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应多考虑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造血系统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2)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起病急、发展快者提示急性溶血;起病缓慢者提示慢性溶血、营养性贫血、肿瘤引起的贫血等。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提示溶血;伴有骨骼疼痛提示骨髓浸润性改变;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如嗜睡、震颤等提示维生素B12缺乏;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伴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3)喂养史:
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喂养方法及饮食的质和量对诊断和分析病因有重要意义,如1岁以内单纯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者,多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饮食质量差或搭配不合理者可为缺铁性贫血。
(4)过去史:
询问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等与贫血均有关系。此外,还要询问有无服用对造血系统有不良副作用的药物,如氯霉素和磺胺类等。
(5)家庭史:
与遗传有关的贫血.如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患儿的家族中常有同样患者。
二、鉴别方法: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贫血的出现,贫血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需要引起人们的更多注意,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