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我一样,你是一个天生爱取悦人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私人空间,当你被要求承诺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本能地不断说“是”。你觉得你承担责任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而选择说不意味着放弃你的义务,最终让别人失望。那么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为什么“自我时间”不自私
作为成长和发展健康视频网络的首席执行官和三个孩子的母亲,我总是要处理很多事情。一度我发现自己被不同的方向所拉扯,并未自己未留一些时间给自己而感到内疚。我不应该以文件的阅览来代替一个十五分钟的户外散步?我不应该把周六早上一节瑜伽课的60分钟用来陪伴家人吗?
然而,自从休整几年之后,然后退休开创了一个网站。我发现对于在生活各方面的承诺的妥善管理来说,在健康上面投资时间和精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秘诀就是,接受“自我时间”不是自私的,而是必须的这样的一个简单概念。这里有四个步骤可转变观念:
1、不要内疚
每天做一个“健康运动”,把它看做是一个计划的承诺,这样你就会开始把它看成一个重要的事情了。内心想法要从“我是自私的”转变成“这是我应得的”。我也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是把你的个人健康放在第一位能防止身体健康状况急速下降。
2、你的日程中已经有安排自己的时间了,现在你只需要的就是做:把某种形式的“个人健康”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会令人生畏的……特别是如果你需要全勤去健身房或健身工作室。考虑在家里健身,这样你就免受其他消耗时间的因素的影响。你甚至可以准备利用你的日程表中的“发现时刻”或一个意想不到的空档。
运动帮助你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经常锻炼对作与生活的平衡的好处是由《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份研究表面锻炼有助于减压,即使是小运动。锻炼还能帮助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你更易面对困难情况,把它们看做是可以克服的挑战,而不是压力。
2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现在,孩子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这就提醒家长们,在把希望和爱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时,要防止他们滋长自私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需要有以身作则的父母。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这充分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育孩子诚实,家长应该首先做到诚实守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宋庆龄女士也曾经说过:“成年人之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大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欺骗……因此,父母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诚实,正直,有高尚品质的人。强调“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可以忽视言教,身教与言教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正处于从本能走向自觉的阶段,是人的心理和性格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今后的心理和性格的造就,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3学生为何如此自私
我家虽然有130平方,然而始终不是一个招待所,缺乏足够的床位给所有的学生睡。结果,女生全部睡客房,10个男生睡客厅的地板上,另外5个男生睡在我的房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忘了带席子,今晚能否睡你的床?”
结果那晚3个男生跑上我的床,而我这个主人家就只好睡地上了。之后有学生看不过眼而私下跟那几个学生讲了,我得以回到自己的床上睡。然而,只要我离开广州回香港,回来还是能发现床又被人睡过了!
不少男生工作回来就把外衣和袜子脱掉,澡也不洗就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有的更当着我的面张开双腿,或者跷起二郎腿,甚至曲起一只脚,大爷般地聊天。
我只为他们配了一套备用钥匙,而他们并不懂得合理地安排钥匙的掌管方式,结果经常出现要打电话或者在楼下大声呼唤同学开门的情况,绝大部分同学都很没礼貌地大喊:开门!甚至连一句“麻烦某某某,请下来帮忙开个门”也不会说。
4比自私更可怕的是冷漠
针对北京公交车乘务员掐死少女事件,媒体近日公布了少女尸检结果,确认了少女是被掐死的事实,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事情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公交车上只是为买票的事,发生了几句并不特别伤人的口角,而后,中年女售票员一手揪住14岁少女乘客的头发,一手掐住对方的脖子,致使少女死亡。
看到这些,我心里隐隐作痛。我又想起发生在不久前刚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圳市公交车上的一幕:一名孕妇上车坐下后,另一年轻女乘客说这个位置是她先看到的,要求孕妇让座。争执之后,年轻女乘客及其同伙把孕妇揪下车痛打一顿,并用脚揣孕妇的肚子!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正常人,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场景,恐怕都会为之愤怒而不解。可是,这样的自私与冷漠,却又常常伴随在我们身边。
自私本身并不是可怕的东西,但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不惜一切手段、一切代价,就相当可怕了。北京公交车上的少女因为买票的事(谁是谁非姑且不论),发了几句牢骚,即使有些出言不逊,伤了售票员的自尊,还不至于到要用揪头发、掐脖子来为自己“维权”的地步。深圳的年轻女乘客认为自己先看到座位,就应该坐到这,别人就得让座,这个道理不知道是谁教给她的;而别人不让座,就要毫不犹豫地施以拳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两个事件中,施暴的双方是如此的不对等:一个是成年人对一个未成年人,一个是正常人对孕妇。事件之所以能发生,只能归结到自私至近乎疯狂,遇“火”一点即炸了。
5道歉的行为是自私的表现
如果你在伤害别人之后想要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的话人们一般会选择主动的去道歉,而根据最新一项行为学研究的结果,主动道歉可能是一种自私的驱动力,导致很多人为了让自己在道德上获得解脱而首先进行道歉。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年轻男女吵架了,男方惹恼了女方并且试着做出道歉,这时女方可能会说“你的道歉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而已”之类的话。
现在,这项已经发布在《积极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告诉我们,上述情境里女主角的感受并没有错。
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调查使我们原谅自己成为可能的具体原因。
第一项研究包含269名对象,这些人被要求回忆先前自己做过的错事,研究人员将这些“错事”定义为恋爱中的背叛、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伤害或是在情感上冒犯别人等。
据介绍,研究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填写关于他们原谅自己的程度、对于别人是否原谅了自己是如何看待的、他们愿意付出多少努力进行道歉,以及他们认为自己的自我原谅在道德上是否合适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报告称自己做出了最多的努力进行道歉的人也是比较容易原谅自己的人,自我原谅对于那些被对方原谅了的人来说也比较容易,不过这个因素在大部分案例中并不是促使被试者原谅自己的必要因素。
标签:心理健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