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目录
1泡脚对脑梗的人有好处吗
灯盏花是目前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溢血后遗症最好的天然药物,有效率在95%以上,且无毒副作用。以灯盏花为主,预防和治疗中风、脑血栓、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高黏血症、眩晕等中风偏瘫系列后遗症,有显著疗效。更重要的是,灯盏花不仅治疗脑梗塞中风药效显著,一般服用一个月病人就会有效果,而且价格便宜,50元一斤就可以泡水喝半年甚至一年,是中老年人预防治疗脑梗中风的最好选择。【适用症状】中老年人:① 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嗜睡,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② 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或不认人记忆模糊。③ 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④ 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⑤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脏病、肾炎、痛风和高脂血症【药理作用】1.降血脂,调整脂类代谢,降低血粘度,可以预防和治疗脂类沉着,血管硬化等引起的疾病。2.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黏度,可以预防和治疗高黏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疾病。3.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抗血凝,可以防治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性疾病。4.溶解血栓,疏通血管,可以治疗血栓型疾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5.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脑微循环,可以预防和治疗脑缺血导致的疾病。6.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导致的心脏病,如冠心病等。7.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以防治神经细胞因缺血造成凋亡。8.抑制神经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堆积,因而可以防治神经细胞凋亡。9.抑制蛋白激酶C过度激活或位移激活,可以延缓神经等细胞死亡。10。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以降低脑部炎症,形成脑保护作用。凡是具有上述一项以上药理功能的药物均是心脑血管病的对应治疗药物。目前上市的药物多数仅有上述一项或几项功能。迄今,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病上述十项药理功能的药物仅有灯盏花一种,因此灯盏花是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最佳药物。【服用方法】说明:《滇南本草》中有关灯盏花的记载“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所以冲泡时请注意如下要点,1. 热水最好用刚烧开的开水,温度高,可大大促进灯盏花黄酮物质的溶解,冲泡5-10分钟。2. 待水的颜色变成金黄色,温度降到60℃左右时,滴入几滴高度数白酒,酒中的乙醇能溶解药物中的游离黄酮苷元,增强益植园灯盏花药效。3. 可不断蓄水,每天代茶服用。4.如果每天都有餐酒习惯,可以从益植园买一斤灯盏细辛原药材,每日饭时引用15ml-30ml,效果更好。
2脑梗塞可以经常泡脚吗
如果是用药泡脚,药物本身很难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就算进入了量也很少。所以透过皮肤的用药通常是局部性的。对脑梗作用有限。
如果是单纯用温水泡脚,也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但最好的方法还是控制饮食,防止血脂过高。和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3脑梗死的介绍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4脑梗死的表现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5脑梗死的预防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