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是肾脏疾病,虽然肾囊肿是良性的肿瘤,但是也是比较难治疗的一种肾病。而且治疗的时机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可以更好的控制治疗的效果。除了西医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中医调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肾囊肿的中医疗法。
目录
1肾囊肿的偏方
偏方一
单方: 白茅根50g,煎水服,每日一次。 车前子、泽泻各30g,煎水服,每日一次。 黄芪、莲肉各15~30g,赤小豆30g,砂仁3~6g,葱白1茎,生姜3片,鲤鱼1条,药鱼同煮,不放盐,吃鱼喝汤,可消肿利尿。
偏方二
本方需用四味中草药: 丹参:又名 紫丹参、红参等; 锦灯笼:又名 灯笼果、红灯笼等; 龙芽檧:又名 刺龙芽、虎阳刺、辽东檧等, 龙葵:又名 天茄子、野茄、酸浆草等。
药用部分:根、果实。
采集:前三种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药理作用: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等功能;锦灯笼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龙芽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龙葵主治疮痈肿毒、前列腺炎等。
加工:丹参和锦灯笼的根采回后洗去泥土,切成小段晒干;龙芽檧的根采回后剥取根皮,去掉外层粗皮,切段晒干。龙葵需夏秋季采集浆果晒干。
用法:上述中药按2:2:3:1的比例掺在一起,每天用水泡后代茶饮。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二至三个疗程,囊肿可消。
偏方三
内服法
(1)肾囊.消.肿.方
将方中的饮片及药粉包一起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清水稍稍超过药材面即可。浸泡5分钟,然后直接用大火煎至汤汁沸腾,再以小火煎药30分钟。去渣取汁,每日1付,分3次服用。
(2)小蓟饮子
生地黄24克,小蓟15克,滑石15克,炒蒲黄9克,栀子9克,藕节9克,淡竹叶6克,炙甘草6克,木通6克,当归6克。
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服用。
(3)四苓散
炒白术250克,茯苓 250克,猪苓 250克,泽泻 250克。
把以上四味药材仔细粉碎成细粉,分别过筛后混匀。每次用药匙舀取6克,以温开水调服。空腹服用。
(4)五苓散
泽泻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去皮猪苓12克, 去皮桂枝8克。
肾囊肿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出现这样的疾病肾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如果不去治疗还会引起一些其他的肾病,对于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大家应该重视起来,特别是一些治疗肾囊肿的偏方患者可以去多一些了解,特别是一些中药对于治疗肾囊肿效果很好。
2肾囊肿中医真的能治吗
(1)扶正固本:
多囊肾肾囊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时有腰部不适,或家族中有多囊肾患者,早期偏肾阳虚者补肾壮阳,偏肾阴虚者滋阴补肾。
(2)理气活血:
由于水湿瘀积肾内,可阻碍气机,导致气滞血瘀,气血水互结为患,故肾囊肿的中医治疗时应注意理气活血。有血尿者清热止血;腰部瘀块明显者,活血化瘀止痛;腹痛发热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3)标本兼顾:
多囊肾发展至后期,肾用先司,浊毒内停而成关格重症,故有湿浊者应利湿化浊;有水气者,应利水行气。
自发性感染在单纯性肾囊肿中罕见,而一旦发生就难以同肾痈鉴别。有时囊肿内可出血,突然发生时,可引起剧痛,出血可来自囊肿壁上伴发的癌肿。
囊肿位于肾下极并紧贴输尿管时,可加重肾盂积水,而尿液对肾盂的压迫可引起背痛。这种梗阻还可以使肾脏发生感染。因此时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癌变。
口服中药,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药效受到个人消化吸收能力影响,一部分中药会随消化系统排出体外,药物利用率低,长期服用会出现机体抗药性和恶心呕吐现象,另一个方面,长期饮药,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对肾脏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上文中介绍了中医调理肾囊肿的方法。肾囊肿除了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以外,中医调理也是很有效的。肾囊肿如果体积并不是很大,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这个时候采用中药调理,是可以缩小囊肿的,也能抑制囊肿变大,效果是很好的。
3肾囊肿食谱
1、人参核桃饮
人参3克,核桃肉3个。人参切片,核桃肉掰成两块,放入锅内,加水适量,于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熬煮1小时即成。可当茶饮。有益气补肾之功,可当茶饮,常服。
2、熟地枸杞子炖鳖鱼汤
如患者眩晕头痛、腰酸者可用鳖鱼1只(约250克),熟地15克,枸杞子30克。将熟地、枸杞子洗净,鳖鱼放沸水中烫,去内脏、爪、头,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隔开水炖2小时,调味即成。
3、益母草白茅根仙鹤草煲鸡汤
取一子鸡,洗净,益母草、白茅根、仙鹤草各10克,加生姜5克置煲锅内文火煲2小时,食时去药渣,食鸡饮汤。用于血尿后调养。
4、黄芪粥
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入粳米煮成粥,粥成时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尿蛋白,增强体质。
5、黄芪烧羊肉
羊肉、黄芪各25克,盐、姜等佐料适量。将黄芪洗净切片,加适量清水熬取浓汁,羊肉洗净切块,与黄芪汁用文火炖2~3小时,加盐调味即成。可用于面色少华,倦怠乏力,易感染者。
4肾囊肿的诊断
1、肾积水
严重肾积水时可有腰部酸痛,并可在腰腹部触及囊性肿块。但IVU及逆行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扩大;B超、CT检查示肾中心部液性暗区,肾实质变薄;肾图呈梗阻曲线。
2、肾盏憩室
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囊性肿块。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憩室内有造影剂,但如不能显示憩室与肾盂或肾盏相通的通道,可行逆行造影使通道显影。憩室内偶可有结石阴影。
3、多房性肾囊肿
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偶见血尿。B超和CT见肾实质内囊性肿块。但囊肿内部被分隔成多个液性暗区。
4、肾囊性变
B超、IVU和CT检查均可见类似肾囊肿的改变。但囊壁较厚,内壁不规则,呈乳头状突入囊腔。肾动脉造影可见囊肿周围肾实质有密集的增生血管。术中冷冻切片可帮助诊断。
5、肾脓肿
一般有急性感染的全身表现,如高热、寒战等,一侧肾区剧痛,肌肉紧张,脊肋角有明显叩击痛。血白细胞增多,尿中有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IVU示肾盂肾盏受压或充盈缺损。B超示肾区液性暗区以及可导致肾积脓的原发病变。穿刺可抽出脓液。
5肾囊肿分很多类型
1.单纯性肾囊肿:不是先天性或遗传性肾脏病,而是后天形成的。囊肿可为单侧或双侧,囊肿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与外界不相通的囊腔,多数是单侧,一般位于肾皮质深层或髓质。其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多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囊肿较大,或并发感染时才会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
2.多囊肾: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肾脏实质内充满数不清、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圆形囊肿,囊内含有液体,小的肉眼看不到,大的可有数厘米,故称之为多囊肾。常伴有高血压,会缓慢地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有10%的人会伴有肾结石,囊肿破裂可出现肉眼血尿。常合并有脑血管畸形,可出现脑出血。约30%的人伴有多囊肝。如果发现肾囊肿时年龄小于40岁,双肾囊肿超过3个;40-59岁,单肾囊肿超过2个;大于60岁,单肾囊肿超过4个,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有无遗传性多囊肾病的可能。
3.获得性肾囊肿:多发生于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病人中。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且透析时间越长,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不排除有些囊肿可以发生感染,甚至癌变,尤其是男性、高龄、透析时间长者更容易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