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一天之中哭闹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儿无休止的号啕大哭反复发作,常常令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束手无策。宝宝夜啼表现为白天安静如常,入夜就啼哭,一夜哭两三次。夜啼很影响宝宝的睡眠,导致宝宝发育落后。妈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来看看详细介绍。
目录
1婴儿14种啼哭声隐藏的信息
1、夜间惊哭
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宝宝出现夜惊,诊断缺钙,就开始补充鱼肝油,鱼肝油有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组成,但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时可引起中毒,表现苦恼不安,多汗,类似缺钙的表现,若忽视了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而误认为是缺钙未纠正,继续补充鱼肝油,甚至加大剂量,则出现维生素A中毒表现。
2、阵发性啼哭
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儿宝宝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
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妈妈应赶快带宝宝就医。
3、突发尖叫啼哭
宝宝发出尖叫般的哭声,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这时候宝宝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赶快去医院。
4、啼哭伴抓耳挠腮
宝宝哭声大而高,在夜间更甚,哭时总晃动着头,或抓耳挠腮。这时候需注意患儿耳部是否有不舒服,如果有,需到医院就诊。
5、疝气宝宝突然啼哭
宝宝以往有疝气,突然哭闹起来。有可能疝气嵌顿,需及时到外科就医。
6、啼哭伴流涎
宝宝开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为增加,并一给喂东西吃就哭闹不已。有可能黏膜上有溃疡、疱疹,及时去口腔科就诊。
7、啼哭伴咳喘
宝宝连续短促的急哭,并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这时候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
8、嘶哑的啼哭
哭声嘶哑,呼吸不畅,一阵阵的哭伴咳嗽。这时候可能是咽喉炎,需到医院就诊。
9、小鸭叫样啼哭
像小鸭子样啼哭,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炎、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故若出现小鸭叫样啼哭应及时就医。
10、呻吟低哭
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它不带有情绪和要求,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无助的低声哭泣,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这时候需立即就医。
11、突发尖叫啼哭伴发烧、呕吐
两眼发直,精神萎靡,面色发灰,可能患有脑膜炎等脑内感染性疾病,需立即就医。
12、连续短促的急哭、不能平卧、拒乳
宝宝哭闹时表现为连续的短促的急哭,同时伴有不能平卧,喜欢让妈妈竖着抱起,头部放到妈妈的肩上,拒乳,还可表现口唇青紫,点头样呼吸等,这有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就医。
13、哭伴某一肢体不动
宝宝哭闹时多是四肢舞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若宝宝哭闹时有某一肢体不动,或父母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孩子哭闹,则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等。
14、排便性啼哭
宝宝于排大便时啼哭,可能由于肛门疾病引起,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排尿时啼哭多由于尿道口严整所致,男婴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2宝宝夜啼怎么办
小儿夜啼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家长要懂得分辨。
生理性夜啼:哭声响亮,宝宝精神状态和面色都很正常,食欲也正常,无发烧情况。
病理性夜啼:宝宝可能患有某些疾病造成身体不适所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宝宝突然啼哭,哭声剧烈、尖锐或嘶哑,呈惊恐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哭闹不休。还有些宝宝会有烦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吸吮无力甚至不吃奶的症状。
遇到宝宝生理性夜啼,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白天不要让宝宝睡眠过多,晚上则要避免宝宝临睡前过度兴奋。同时宝宝的卧室要保持安静,并且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遇到病理性夜啼,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身体,看看宝宝是否患上哪些疾病,只要把这些令宝宝不舒服的疾病治愈后,宝宝夜啼自然就会消失。
如何让宝宝睡个甜甜的好觉
只有宝宝睡的好睡的香,生长发育才会快。那么如何让宝宝睡得香香呢?
1、宝宝房间室温保持在18-25度左右,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宝宝不在房间的时候,要经常打开房间门窗通风透气。
2、宝宝睡觉时不要穿的太厚,衣服以宽松柔软为佳。如果怕宝宝感冒,可以给宝宝买一个小睡袋,以防宝宝踢被子着凉。
3、不要让宝宝在白天玩得很疲劳,睡前也不要让宝宝的精神过于兴奋,不然很容易引起宝宝夜惊、夜啼等情况。
4、宝宝的被子要随四季更换,即使是夏天,也要盖,当然可以盖个毯子或者衣服,一定要保护好肚脐不要着凉。
5、宝宝睡觉不要开夜灯。不少父母为了防止宝宝入睡后害怕或者发生意外,喜欢让宝宝房间一直开着灯,方便观察宝宝。其实开灯睡觉对培养宝宝的作息规律没有一点好处,还会影响宝宝的视力。而且还会让宝宝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变差,让宝宝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更加不能好好睡觉。
3如何安抚哭啼的新生儿
安抚法一:转移注意法
宝宝们在哭泣的时候都会三心二意。所以爸妈可以使用一些吸引宝宝注意力的事情来转移宝宝的哭泣。比如说宝宝们喜欢的玩具,比如说给宝宝做鬼脸。总之,不要让宝宝把全部精力放在哭泣上,转移注意力法或许可以让宝宝破涕为笑。
安抚法二:儿歌
宝宝们大部分喜欢儿歌,在宝宝哭泣的时候,给宝宝们放首舒缓的儿歌,让宝宝们放弃哭泣,转而听歌。当然,注意歌曲的音量,不然容易导致宝宝更加焦躁,哭泣的更加厉害。
安抚法三:看医生
有时候宝宝们歇斯底里的哭泣,表明宝宝们可能出现了不适感。爸妈不要以为宝宝那是在调皮捣蛋,可能宝宝那是身体不舒服的症状。爸妈在宝宝无法安抚的情况下,记得带宝宝去看医生。
4新生宝宝哭闹几个窍门来安抚
侧抱:家长常常采用让婴儿平卧在怀里的姿势抱孩子,但事实上这样往往无助于安抚宝宝。美国专家认为,刚刚降生的新生儿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从子宫的温暖环境里出来就类似于让普通人类从树上掉下来,刺激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莫洛反射”,表现为哭闹不停。而把婴儿竖直抱起或侧抱则会关闭这一反射,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
声音:其实胎儿在母体中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安静的,包括母亲血管流动的“刷刷”声、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肠胃蠕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等等。新生宝宝耳膜较厚,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点响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可能刚好合适。家长可以为宝宝营造这种类似的声音环境,使用吹风机、吸尘器、收音机、烘干机、流水或选择“白噪音cd”,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对着新生儿宝宝的耳朵“嘘”声也让宝宝很受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
摇晃:在妈妈的子宫里,无论妈妈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宝宝的感觉就像在海上坐船一样舒适,因此轻轻地摇晃会受到新生宝宝的喜欢。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摇晃宝宝的幅度要小而快,不适当的摇晃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猝死。
吮吸: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吸手指了。把你的手指放在婴儿的嘴巴里,或是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吮吸不仅能够缓解宝宝的饥饿感,还会激活大脑深处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沉的平静,让新生儿宝宝进入满意的放松阶段。
5安抚哭泣宝宝的好方法
1安抚哭泣宝宝的好方法
小孩子每天哭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有2~3个小时,安抚哭泣的宝宝是每个妈妈逃不掉的功课。有的时候宝宝不是因为饿了、尿湿了或者疲倦而哭,而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哭泣,这种时候该怎么安抚他呢?几乎所有妈妈都曾为宝宝的哭泣而搞得精疲力竭,下面就介绍一些安抚宝宝的方法。
抱着宝宝进行有节奏的运动
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动作轻柔地、有节奏地或左右或上下来回稳定地运动宝宝,这种摇动和宝宝在妈妈子宫时的感觉很像,能让宝宝平静下来。
遮蔽生活环境中的噪音
噪音也会引发宝宝的不安,因为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还不能隔绝来自周边环境的刺激,如果外面环境比较吵,妈妈可以关上窗,播放一些轻柔好听的音乐,掩盖让宝宝心烦的杂音。还可以抱着宝宝贴进自己的心脏处,让宝宝听听妈妈的心跳声,让宝宝安心。另外,有些宝宝一听到开着的水笼头的流水声、电扇扇风的声音、广播的声音,也能停止哭泣。这些声音因为具有特别的频率和强度,所以也能掩盖其他的噪音。
smart tips
环境过于花哨,过多的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容易烦躁哭吵。有些宝宝的婴儿床装饰太多了,去掉些玩具,换上比较朴素的床单,布置比较清淡的床围,宝宝就变得安静多了。
带宝宝兜风去
带宝宝到外面兜风也能安抚哭泣中的宝宝,这招对很多宝宝都很起作用。有的宝宝是因为喜欢坐在童车里的感觉,有时都不用把他推出去,光是坐在童车里在家里兜兜,他也能渐渐平静。
为宝宝播放或者哼唱好听的摇篮曲
让宝宝听轻柔、好听的摇篮曲也是非常经典的安抚方式,这特别适合从睡梦中惊醒的宝宝,摇篮曲能帮助他再次入睡。如果认为自己唱歌不好听,妈妈用温柔的声音对宝宝说几句安慰的话也可以。
抚触宝宝
轻柔抚摸所带来的触觉刺激通过皮肤传入到宝宝的大脑神经,这也能让宝宝平静下来,而且长时间舒适的抚触比短时间的抚摸更有效果。
smart tips
如果所有方法都用尽了,宝宝仍然还是哭个不停,可能是因为妈妈安抚得“太用力了”,过犹不及反而让宝宝更加烦躁不安;有时不去安抚宝宝,让他自己哭一哭,说不定还能让他找到安抚自己情绪的方法。
另外,还有些宝宝一定要在睡觉前哭一会儿才能入睡,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让宝宝哭几分钟不去安抚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