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好多的人都想知道跑步的时候如何才能保护膝盖,膝盖是人体非常关键的部位,如果是由于跑步令膝盖受损伤的话,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跑步之前要做热身运动,跑步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之前选一双合适的鞋,这些方面都是保护膝盖的重要点。下面来看看跑步怎样保护膝盖呢?
目录
1每天跑步3公里有什么好处
一般这种情况为有氧运动,一般有氧运动主要是增加机体耐力,有利于促进脂肪燃烧,此外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内啡肽含量,可以对抗抑郁。当然长期过度剧烈运动对健康反而有害处,此外注意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不宜剧烈运动,一般仰卧起坐可以增加腹部肌肉力量。
两到三公里还没热身呢,每天跑没问题。当然还要看你跑的速度、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为了锻炼身体,2-3公里量太少,正确的是每次10公里左右,每周2-3次,速度以刚好不辛苦为宜(一喘气就减速)。身体的承受能力远不只每天2-3公里,每天跑5-10公里都没问题。我自身感受结合一些跑友(全部都是业余)意见,普遍认为10公里是锻炼最佳距离,15公里以上会伤身体,会容易有腿脚受伤、乏力、或感冒等副总用。运动的原理,就是适量就好。
你身体能承受什么样的方式,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比如,你一天跑两次2仅是,过了一周,感觉身体越来越轻松,就是好的。而你每天跑3公里,身体越来越差,那就说明这个方式不适合你。所以,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要一样,是要根据身体来调解的,但如果你的身体一直很好,那你就可以每天保持一样的运动量,只是现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事,没有太多时间去锻炼,所以,你的身体情况,每天都有可能不同。
如果你不是专业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最好是安排在下午,上午锻炼最好是太阳升起之后,不过那个时候可能你已经上班,下午锻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安排运动量的大小,如果两公里跑完不不怎么累的话可以增加到三公里,当然锻炼身体贵在坚持!关于次数我个人经验一次就可以了,特别是刚开始的新人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量不要太大!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面对青少年的话,在长身体的时候,不需要运动太多,每天三公里有些运动过头,而且每天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这样对身体的负担太重,如果在大量运动,往往与适得其反。所以偶尔运动就好了,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定。
2跑步怎样保护膝盖呢
跑步时要保持一个标准的跑步姿势,这样膝盖的受力才会均匀,才不容易造成较大的磨损,跑步时注意控制人身体的重心,也要加大人的脚掌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这都是有效减轻膝盖伤害的跑步姿势。
跑步的时候,我们要穿跑鞋,不能穿高跟鞋、皮鞋、凉鞋等等,这些鞋子都是不适合跑步时候穿的,我们在选择跑鞋的时候,不要以为专注品牌好坏,还是要以鞋子是否合脚、透气、舒适与否为主。
本身膝盖有磨损伤害或者肌肉拉伤的朋友们,最好佩戴运动护具,如护膝等,这样可以减轻膝盖磨损带来的疼痛感,让膝盖部位更加灵活,得到合适的保护和防护。
有的人本身就存在膝盖上的关节炎症,遇到临近下雨天,都会发作起来,这个时候如果跑步,膝盖肯定会越来越疼,对膝盖关节炎的恢复是非常不好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停止运动,减少走动,并及时治疗。
一些人在跑步前,什么热身运动都不做,直接开始,这样人体的肌肉和韧带都没拉开,关节也没有活动起来,贸然跑起来,是很容易造成膝盖韧带的拉伤,同时膝盖关节部位的润滑液分泌也不够,磨损会更严重的。
有些人跑步的时候会选择穿帆布鞋,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选择方式,跑步的时候选择运动鞋才是最正确的方式,它可以减轻人体膝盖的负担,不会导致损伤膝盖,还有就是如果你本身膝盖就已经受伤,那最好是注意休息,不要再去跑步过度。
3饭前跑步好还是饭后跑步好
跑步前吃饭还是跑步后?
吃饭跑步前吃饭还是跑步后吃饭其实都是可以的,不能一概而论说哪个更好。根据自身体质、运动强度、锻炼目的等实际情况来选择什么时候用餐。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锻炼强度、时间、锻炼目的等不同,不能武断的说选择哪个,最好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
像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提前2小时吃完饭再去跑步,时间比较紧张的话,就可以跑步完休息1小时再用餐,总之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来选择,注意间隔时间就好。
选择跑步前吃饭还是跑步后?
1、减肥人群跑步前吃饭更好
在跑步之前吃饭,可以给身体供应充足的能量,而且还能避免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在体内堆积,减小变胖的几率;再加上如果不吃饭,在跑完步之后,因为能量消耗过多,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对于减肥是不利的,所以减肥人群选择跑步前吃饭更好。
2、增肌人群跑步后吃饭更好
在跑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结束跑步后吃饭,能比较好的补充营养,对于跑步效果也有提升,所以增肌人群是建议在跑步后吃饭更好。但是也不宜空腹,最好能适量吃些像香蕉、酸奶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吃饭后多久可以跑步?
想要吃完饭再去跑步的人群,最好间隔1-2小时再去跑。
刚吃完饭的时候,消化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消化食物,这时马上去跑步的话,身体大部分血液会供应给运动肌肉器官,提供给消化器官的就会减少,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影响消化,导致肠胃不适,长期的话会引发肠胃疾病的发生。
跑步后要多久才能吃饭?
跑步后1小时再吃饭比较好。
在跑步时,身体的运动会使得身体的血液大部分供应给活动的肌肉,而内脏器官如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则会相应减少,消化、吸收的机能也是处于抑制状态,肠胃蠕动也随之减弱。如果跑步后立即吃饭,会给肠胃增加负担,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而这种状态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一般是需要1个小时左右。
4什么时候不宜跑步
1、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流速度减缓,血液粘稠度很大,血管的压力增大,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时间。这段时间外出跑步健身,心脏负荷增大,肾脏、肺等器官的负荷也随之增大,特别容易发生心梗、脑溢血和心脏早搏,危害身体健康。
2、容易损伤骨骼和关节。
早晨人体各关节比较僵直,润滑度不高,肌肉、筋、韧带还处于放松状态,急着外出跑步健身,容易造成损伤。所以早上9点前,最好不宜进行跑步健身。
3、能见度不好,容易发生意外。
早晨有时有雾气,冬天天亮的也晚,如果一个人起得很早,到外面跑步健身,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例如,前不久的一个早上,某单位老许早晨5点就出门跑步健身了,由于他的视力不好,听力也不怎么好,在一条马路的拐弯处,没有及早发现一辆飞驰而来的机动车,被撞成重伤,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那么,跑步健身为什么要躲避炎热的中午呢?夏天,中午的阳光很炽热,紫外线照射也很强,要预防中暑的发生。
人体正常温度是37摄氏度左右,在这个温度下,人体的热平衡系统正常运转。在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如果长时间在外跑步,保护措施不利,体内水分消耗严重,热量增多,且又不易发散出来,就会把体内的热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导致头晕、心跳加快、满脸通红、出汗少、小便少、食欲不佳,严重时会出现抽筋、烦躁不安、昏迷,直至生命危险。
跑步健身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所以必须要根据人的生理结构,趋利避害,科学安排时间。
5上班族晚上跑步谨记5点
因为工作的关系到,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进行晨跑,于是就改成在晚上跑步,而在晚上跑步应该与晨跑有所区别,否则可能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是要随身携带手电筒,比方说戴上有顶灯的帽子、穿上配照明灯的马甲。如果没有这么专业的设备,手里拿个手电筒也可以。
二是要注意路上的交通安全,最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或类似于交警的有反光条的运动外衣。还可以在身上佩戴一个小镜子,确保别人能看见自己。在马路上跑步要注意车辆,在山路上跑步也要注意可能突然出现的骑车人。
三是最好选择熟悉的路锻炼,比方说选择白天跑步时的道路。如果在不太熟悉的环境中跑步,要记住沿途的主要标记。
四是跑步时尽量把脚步抬高,有时夜晚的灯光会让人在视觉上对高度和深度产生一定的错觉,从而加大了跑步者摔倒的几率。一开始跑步时就适当抬高脚步,逐渐就能让自己熟悉这种跑步姿势。
五是最好别戴着随身听跑步。晚上跑步与白天相比毕竟有一定危险性,跑步者的视线在夜间已经受到了影响,因此最好保持其他感官特别是听觉的完全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