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很大,有了贫血病过后,患者容易头晕乏力,严重的情况下会心律不齐或者心率过速,还容易身体大汗淋漓,或者胸闷。贫血的人多数是老年人和女性。贫血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贫血的症状和危害有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有关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1、发生缺铁性贫血时,贫血患者除了面色苍白外,一般还会感到倦怠无力,腿像灌了铅似的发沉、头晕气喘、心悸、体力下降、容易疲倦、精神萎靡、耳鸣,贫血患者会常常感到食欲不佳,恶心等症状。假如出现这些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不要自行诊断,也不要以为吞几颗含铁的药丸就能把问题解决。因此,这是属于贫血的护理措施之一。
2、假如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补充铁质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中最基本的方法,贫血的症状明显的给予口服铁剂。但补充铁剂过多,肝脏和其他器官的铁质过于饱和,也会导致疾病。所以,贫血的护理中最好的补铁办法是通过饮食,采用食物疗法治疗缺铁性贫血。含铁质丰富的有动物肝脏、肾脏,其次是瘦肉、蛋黄、鸡、鱼、虾子和豆类。
2贫血的症状和危害什么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值。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及指甲床色淡,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肝脾肿大,心律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较差,常腹泻。注意力不集中,稍一活动会出现气喘乏力现象。贫血后期可出现头面部、下肢浮肿。
所谓贫血,是指末梢血液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减少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130克/升,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20克/升;红细胞压积男性低于39%,女性和儿童低于36%。当然,十分明显的贫血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外观上,贫血病人看起来颜面灰暗,精神萎顿,眼睑结膜苍白,面色无华。还会经常出现头昏、眩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状。所以,急性发病的贫血和中度以上的贫血是很容易引人注意的,也便于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由于贫血的危害大,所以积极治疗就很关键。贫血这种疾病种类很多,并且病因也很多,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选用药物治疗贫血,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评选之后,补充铁剂仅仅是为身体提供造血所需的原料,但是容易加重器官负担。
3贫血吃什么好
其一、要多食用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贫血。中老年人不论是钩虫性肠道出血、上消化道反复多次出血、多年痔疮出血等均要导致长期铁的损失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应多食用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瘦肉和豆类等均含有较丰富的铁质:蔬菜中的芹菜、鲜豆角、菠菜、荠菜、芋头、豆芽菜等含铁量较多;水果中的山楂、杏、桃、葡萄、红枣、龙眼等含铁量也高。黑木耳、紫菜、海带、蘑菇、白木耳等含铁量尤为丰富。因此,凡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可以经常选择食用。
其二、供给充足的维生素b12和叶酸
这两种物质都是红细胞发育中不可缺乏的物质。因此,应多吃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动物性蛋白如肝、肾、瘦肉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叶酸则多存在于绿叶蔬菜茶中,平时只要注意多吃动物蛋白和绿叶蔬菜,适当喝茶,就可以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b12和叶酸。
其三、供给足量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
患有贫血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在饮食中应多吃些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蛋黄、瘦肉、鱼虾、豆类及豆制品等。同时,还要多吃些蔬菜、水果等,以使机体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
4贫血预防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
因此, 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5贫血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