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力衰竭跟心脏病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发病率非常的高,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有很多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对自己的治疗都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已经治不好了,那么心力衰竭严重么?患上这个疾病到底还能活多久?下面我就给大家来做下详细的介绍吧。
目录
1心力衰竭的诊断
依据
(一)左心衰竭:早期肺静脉充血阶段X线检查显示肺上叶静脉扩张。间质性肺水肿阶段则显示肺血管影增多增粗、模糊不清和肺叶间淋巴管扩张,而出现特征性的Kerley B线。到肺泡性肺水肿阶段,两肺显示云雾状阴影,肺门呈蝶影。此外,尚可能显示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增厚。
(二)右心衰竭:X线检查示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上腔静脉增宽而肺野清晰。继发于左心衰竭者则全心增大伴肺纹理增加。静脉压测定示有明显增高(正常不超过1.37kPa),压迫肝脏后则增高更显著。
检查
(一)X线检查:1.心影大小及外形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动态改变也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2.肺淤血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
(二)超声心动图:1.比X线更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2.估计心脏功能。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除有助于判断心室腔大小外,以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心室影像的差别计算EF值,同时还可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在运动状态下测定患者对运动的耐受量,更能说明心脏的功能状态。本试验仅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
(五)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目前多采用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经静脉插管直至肺小动脉,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液含氧量,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直接反映左心功能,正常时CI>2.5L/(min·m2);PCWP12mmHg。
2心力衰竭严重么以及能活多久
心力衰竭很严重,它会带来很多危害:一,心力衰竭可引起并发症,如低钾血症:多见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连续应用或大量利尿后。要注意的是,出现低钾血症时,可改用保钾利尿剂,每日观察血钾变化,血钾恢复正常后停用;二、引起低钠血症:多见于大量利尿并严格限制Na+摄入的患者,可并发失水和酸中毒;三、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四、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心衰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患者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有心衰基础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二是我们对心衰基础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使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发展,其终末表现(心衰)必然呈现日渐增多趋势。”
在整个内科疾病里,能彻底治愈的疾病是非常少的,除了感染性疾病,像链球菌感染的肺炎可以根治之外。像心衰这类疾病,一旦发生是不可逆转或痊愈的,但我们可以延缓它的发展、减轻它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当然患者能活多久是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决定的。”
3心力衰竭的诱因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4心力衰竭预防
1、心理调整:目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因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2、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以及戒烟、不饮酒或少饮酒等,这些都要依靠患者的自觉性来养成。
对于老年人心衰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极为重要,是维持病情稳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重视,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做到亦非很难,尤其老年患者不受工作和其他意想不到事情的干扰,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3、遵照医嘱服药:心衰患者在医院纠正心衰急性期症状后,大多仍需带一定的强心利尿剂回家使用。由于强心利尿剂具有严格的用药要求,特别是强心甙类药物,不按时或乱服用容易产生毒性作用,对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故而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而不是自行调整。此外,在修养及缓解期间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和接受医生指导。
4、避免诱因: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中断药物等有关,这些情况可称之为心衰诱发因素或危险因素。据估计,约有80%~9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发生,是由于上述因素而诱发的。如果能了解这些诱发因素并认真控制,对防治心衰极为重要,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
5、认识疾病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心衰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预后差、影响日常生活和费用需要大等特点,但同时要认识到它并非无法转机。而转机在于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调整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疾病,求得尽量好的预后效果。
5心力衰竭护理
1.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2.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3.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4.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5.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6.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温馨提示: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