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鼻塞鼻塞分为四种,间歇性鼻塞、交替性闭塞,持续性鼻塞和渐进性闭塞。然而其中任何一种鼻塞都不能有所拖延,若病情不及时诊治,则会病情恶化形成鼻炎等其他疾病。四个月宝宝有做什么体检?四个月宝宝体检项目有哪些?看看下面幼儿鼻塞怎么办。
目录
1幼儿鼻塞怎么办
1.如果是由于鼻腔分泌物造成的阻塞,可用棉棍将分泌物轻轻地卷拨出来。若是干性分泌物,应先涂些软膏或眼药膏,或用棉棒蘸水,滴在宝宝的鼻孔里,一定要适量,使其变得松软,不再粘固在黏膜上时,再用棉棍将其拨出;也可让宝宝哭闹一会,等泪液浸湿鼻痂,使鼻痂变软,再用手轻轻把鼻痂拽出。
2.用温热毛巾敷于鼻部,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黏稠的鼻涕也较容易水化而流出来,这样可缓解鼻塞。在热敷时一定要保持动作轻柔。
2四个月的宝宝体检项目
1、头围
四个月大的男宝宝头围约在38-44cm左右,女宝宝约在38-43cm左右,只要在生长曲线3%-97%的范围内都属正常值。
2、身高
四个月的宝宝比刚出生时高约10cm左右,但这不是绝对的,只要生长曲线不要掉太多即算正常,例如原本是97%,掉到10%就要注意了。
3小宝宝的心事你懂吗
1、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
宝宝有时候会突然大哭起来,你抱抱他,他就又乖乖安静下来;看到妈妈的脸,宝宝露出纯真的笑脸,小手小脚空中乱舞,高兴不已。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他好像随时能够自娱自乐,又随时地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你能够看到一个四个月的小宝宝自己翻了个身,你也能听到几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宝贝的害怕、生气或爱吗?
只要多给宝宝一些必需的关注,你就能看到他的高兴或恐惧。其实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小婴儿已经可以识别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例如当你对小宝宝笑时,他就会知道 妈妈看着我很高兴。
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感情也日益复杂,并且他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示出来。婴儿的这种感情发展同他所说的第一个 字 同样重要。那是因为,一个孩子健康感情发展是行为和智力发育的重要基础。
2、0-4个月:渴望与你接触
每次小宝宝被妈妈抱在胸前,他都会紧紧地贴着妈妈。这时,小宝宝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或许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 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 0-4个月的小宝宝渴望着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温柔的抚摸,轻轻的吻,都能让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爸妈你可以: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有着亲密接触的心理需求,那么家长就注意不要冷落了他,或者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小床上自娱自乐。你可以多抱抱他,或者握住他的小脚给他做做健身操,轻轻地抚摸他的背,亲吻他的额头。你的热切关注和满满的爱都能通过这些亲密接触传送给宝宝,宝宝甜甜的微笑正是跟你们在说 爸爸妈妈我爱你 呢!
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每天给婴儿按摩,每次抚触十五分钟即可,一般每天进行三次抚触。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妈妈还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婴儿油,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作背景。这样的抚摸运动能让宝宝感到放松,促进大脑发育很有好处呢!
4宝宝发烧怎么办
一、维持家中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二、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三、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四、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五、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5哪些因素决定宝宝身高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研究发现,孩子的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达70%,因此如果父母身高有限,那么对孩子的身高就不要期望过高,应该将期望值放在可能的范围内。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两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如果宝宝出身时身高就偏矮,家长更应注意后天干预,如果宝宝2岁时身高不达标,应及早就医。
3.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在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来临前,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缓慢,应到医院检查清楚原因,并及时干预。
4.与同龄孩子比较身高较矮。虽然每个人的生长发育状况都不同,但如果宝宝的身高在同龄人中长期偏矮,则应引起家长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