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走路驼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难题,我们自己也许没有察觉,但是别人也会觉得那样真的不是很美观,爱美的我们,怎么可以让驼背毁了我们呢!那么怎么矫正驼背呢?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老人预防驼背的五个方法推荐
1、进行适当锻炼
老人应该进行一些有意识的防驼背锻炼,使用靠背椅、健身器材等使脊柱、肩背骨骼得到适当锻炼。老人可以坐在靠背椅上,双手抓住椅背两侧,昂首挺胸,保持脊柱挺直,每次坚持10分钟左右,每天做3次;老人使用双杠锻炼脊柱、肩背骨骼也很有效,方法是背靠双杠中的一个杠杆,双手把持,身体适度后仰,有意识地矫正脊柱,防止前倾,此方法每天可做三四次。
2、防止脊柱变形
应少坐沙发,少下棋、打牌、打麻将。沙发由于弹性太强,老人躺坐时无形中会让脊柱成弧形,更加重驼背的形成;下棋或打牌需要久坐,而且姿势固定,身体容易前倾,易于驼背形成。偶尔长时间下棋、打牌后,有意识地给身体供点氧,比如坐坐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增强细胞的携氧能力。
3、采用体操棒
老年人缓解驼背还可以采用体操棒,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将棍棒放在后背部位,抬头挺胸,直到后背肌肉感到酸胀,反复锻炼几次。每天坚持运动,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最好是在清晨醒来的时间段或者睡觉之前进行。
4、多食含钙量高的菜肴补充钙质
如各种豆制品和豆类,每天喝一瓶高钙牛奶、一大碗豆浆等。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钙片或液体钙胶囊丸。这样可防止因钙质不足而造成骨质疏松(防止骨折、骨裂等),对改善“驼背”也有帮助。
5、多睡硬板床
应该养成睡硬板床的习惯,在睡觉的时候睡姿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能够仰躺在硬板床上,让背部能够很好的受力于硬板床上,假如想要侧身换个姿势睡的话,也不要让背弯曲,否则,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容易引起“驼背”。
2怎么矫正驼背呢
上班期间,调整好座椅的高度,保证自己坐姿,力挺。背部一定要挺直,这不仅可以预防腰肌劳损,最重要对纠正驼背作用很大
平时注意运动,一定要多加锻炼,对于自己的身体非常必要,另外如果可以建议做一些矫正操。
每天下班回家,换双舒服的鞋,找到一片干净的墙壁,脚跟贴着墙壁,双手自然下垂,背部挺直贴着墙壁,坚持半个小时。
建议驼背的人,就睡比较硬的床,那些软绵绵的床垫,还是不要选择的好、
最关键的一点,否则前功尽弃。一定要找个人监督你,因为惰性的原因。还有长期坚持的枯燥,还有各种事情干扰,一点要坚持
3为什么老人易出现驼背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脊柱是中轴,由30多个椎骨按规律连接而成。正常情况下,它有4个生理弯曲。颈段凸向前,胸段凸向后,腰段再凸向前,骶尾段再凸向后。脊柱向前弯曲度过大,就是驼背。年老后才发生的驼背绝大多数是脊椎退变的引起。
人的身体发育成熟到一定时期后,就逐渐走向衰老。脊柱椎体间的椎间盘髓核于20岁以后,纤维环于30岁以后,相继发生退变。含水量减少,弹性下降。脊柱前方负重多,躯体又以前屈活动为多,这样便使椎间盘组织挤向后方,椎间隙呈前窄后宽的改变,许多间隙变化加起来就引起脊柱前屈。
另一方面,女性45岁,男性50岁以后,身体骨骼代谢趋向负平衡,分解速度大于重建速度,出现骨质疏松。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在体重和力量的长期作用下,可发生轻度塌陷、变扁。与椎间隙的变化相似,椎体前窄后宽,使脊柱向前弯曲加大。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脊柱生理弯曲发生明显改变,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向后凸出,胸椎后凸加大,颈部前伸,形成老年驼背的典型姿态。
4驼背到底能治好吗
背手挺胸练习
两腿开立,两手体后十指交叉握紧,然后两肩呷骨后锁,两臂后上举至最高,挺胸立腰,再还原。2拍1动,做16次。
坐位挺腰背
椅背上绑一物(不要太硬),如小皮球等,人正坐于椅子L,臀部尽量靠里边,后背顶住物体,两手向后扶住椅子后背,然后尽量内夹两臂,抬头挺胸。4拍完成1次,做6~8次。
临床上没有治疗驼背的药物,只有通过体育疗法才能矫正过来。挺胸转体自然站立,两手叉腰,抬头挺胸,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反复做30~40下。做这套动作要尽力挺胸收腹,用力转动。
其实现在根本就没有直接可以治疗驼背这种疾病的药物,不过可以尽量的调整好自己的坐姿,还有站姿,不会让自己驼背变得更加严重,而且在睡觉的时候也要尽量的选择硬板床,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脊柱呈现出来一个直立状态,从而克制住自己的脊柱再次侧弯。
5驼背了怎么办
1、牵引
通过外加或者人体自身的重力将脊椎推体之间间隙增宽,这样有利于突出髓核回复,恢复正常椎体排列,松弛韧带紧张,从而减少对脊髓、脊神经根的压迫、刺激。
2、固定制动
通过定型枕、颈围、腰围将颈椎、腰椎固定制动,能减少继续损伤,有利十损伤修复。
3、手法推拿、按摩
通过特种手法将椎体、小关节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及正常生理曲线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4、物理治疗
通过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如红外线、磁、电),起到消炎、止痛、加速恢复的目的、对改善临床症状是十分有效的。
5、封闭
将药物分布于病患局部,效果比较明显、但不宜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