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情况下,我们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症状,此时许多病毒细菌都会侵袭人体,幽门螺杆菌的出现就是常发症状,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除了常规的专业治疗之外,为了防止疾病扩散,加重,还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养护,减少幽门螺杆菌带来的严重伤害。下面来看看具体的治疗。
目录
1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对胃肠疾病具有很强破坏能力的致病菌,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都是其引起的,它直接作用于胃肠粘膜,使人体分泌的消化液侵蚀粘膜后,阻止其修复,引起炎症、溃疡穿孔的恶性病变,最后引起癌变。此外幽门螺杆菌有极强的传染性,以群居传染为甚,还会引起口臭,导致社交障碍。因此一定要对此致病菌要重视起来,积极预防和治疗。
1.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2.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80%的胃溃疡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4.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5.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
6.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具有的传染性、致癌性、普遍性和隐蔽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十分重要和必要。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有很多,因此不建议盲目用药,一些药物不仅会伤害胃肠粘膜,还会引起耐药性,造成致病菌更加顽固,疗效差强人意,因此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及时检测。同时也要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变不良习惯,保持口腔卫生,防止致病菌入侵,造成伤害。
2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推荐
第一步:科学治疗,选择适合的根除方案: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有很多,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也很多在这么多得方案和药物中,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平时不经常用抗生素的,可以用其他代替,许多方案价格便宜,经济负担小,对耐药性较低的人群效果也比较理想。
总之,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案,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第二步:注意愈后,避免幽门螺杆菌反复:
大家都知道幽门螺杆菌是很容易反复的,所以在清除幽门螺杆菌之后,一定要做好愈后护理,给胃调节局部微生态的时间,逐渐恢复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在这期间一般严格按照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注意事项,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实行分餐制,避免家庭间的相互传播;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极为注意口腔卫生等等。同时偶尔使用一些益生菌,来帮助胃恢复微生态。
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中,上面两大步骤是治疗此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人体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会出现大量不适这种,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工作与生活,掌握调理疾病的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远离幽门螺杆菌。
3幽门螺杆菌和胃病有关吗
胃疼、烧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胃癌与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于是不少人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大为紧张,总想着要彻底根除病菌,以防病情恶化。
然而,与患者不同的是,有的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并不用彻底根除,甚至提出过度杀菌的观点。那么,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到底是杀还是不杀?感染后是否都会发展为胃癌?
建议杀菌:
两类人需彻底杀菌
患消化性溃疡病、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瘤的患者,一定要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这两种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可有效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患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有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早期胃癌术后有增生性胃息肉等患者则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以缓解不适症状。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即服用1种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两种抗生素(通常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需要连续服用7-14天。停药一个月后还要做呼气试验复查。
治疗中,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头晕、四肢乏力、嘴里发苦等不适,大部分患者可忍受,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可停药或考虑换药。
不一定杀菌:
无适应症可不吃药
幽门螺杆菌虽然与胃病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这里面有个关键词“无根除治疗适应症”。
即有的人经吹气试验、胃镜检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结果是阳性,但没有胃疼、吐酸水、恶心、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是不要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这类患者被称为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有的人可能终身带菌但没有症状,医治的方法是定期观察、施行分餐制等。
其实,我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达50%,其中真正发生胃癌的患者不到1%,对于没有必须根除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未必一定要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
杀不死菌:
多因素促使病菌复发
幽门螺旋菌杀菌治疗的方案很多,第一线治疗失败可进入第二线治疗,即补救治疗,然而即便补救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根除治疗失败。原因既有幽门螺旋菌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有耐药、治疗方法等。
根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首次治疗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经两次正规治疗失败者,如果没有消化幸亏、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较高胃癌发生风险者,可考虑停止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患者仍存在再感染的风险,避免再次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进餐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每天将碗筷煮沸10分钟,可杀死多数幽门螺杆菌;定期更换牙具,同时避免引用生水。
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细菌体,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医院胃肠科专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
感染Hp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从吞食活菌自愿者试验结果可见,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疗或未彻底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胃炎。
急性感染潜伏期2~7天,胃镜下表现为胃窦急性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黏膜层有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重者出现呕吐。现已有足够证据表明,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慢性胃炎Hp检出率54%~10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为90%以上。不仅引起胃窦炎,也可引起胃体底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胃和十二指肠溃疡(GU&DU)的发生、发展、愈合及复发过程中,Hp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GU中Hp检出率多在80%以上,DU中检出率多在90%以上。有82.5%的DU患者十二指肠并发胃化生,胃化生和Hp感染是发生DU的先决条件。
目前认为根除Hp是治愈和防止溃疡复发的关键。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一般认为与Hp阳性慢性胃炎相关,根除Hp治疗可使77%~83%胃MALT淋巴瘤消退。因而,提倡对其作积极的Hp根除治疗。长期Hp感染者胃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认为与Cag A和Vac A基因有关,产Cag A蛋白和Vac A s1/ml基因型的Hp菌株诱发胃癌的发生率更高。Hp感染还和Barrett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并发症:
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胃癌前期: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慢性胃炎易癌变:
1、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
2、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5幽门螺杆菌的饮食和保健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体胃部的螺旋状细菌,人是这种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该细菌表面非常光滑,其一端有4~6根鞭毛,鞭毛的摆动为幽门螺杆菌的运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其能迅速穿过胃的黏液层并覆盖在胃黏膜上。胃内的胃酸酸性很高,许多细菌会被胃酸杀死,但由于幽门螺杆菌有一种适应性的酶和蛋白,所以可以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存。它常常隐藏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的底层,从而减轻了胃酸的作用而得以生存。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仅会导致胃炎,而且可能引发胃癌或胃部淋巴瘤。
【饮食】
1、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一家人都患上这个病,所以为了避免其他家人感染,其他家人最好也同时治疗,并且分开吃东西。比如不要同喝一锅汤,我们那时候我生病,一家人都陪着我一同治疗,后来其他家人都没有患上这个病,不会被我感染到。
2、因为胃不好,所以受不了我们折腾,所以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食物就选择比较软烂的,这样胃比较容易消化,而且在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吃太饱。
3、一些烟熏腌制的食物不能吃,因为腌制的食物含有亚硝胺,有致癌作用,如果吃了腌制食物,再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保健】
1、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时家庭中的其他人员最好也要同时治疗,并实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3、防止病从口入,不吃不洁食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5、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起吃,特别是有些家长还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6、呕吐物、粪便应及时清理,手和器具应消毒。
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 幽门螺杆菌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