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位于右上腹部,肝脏的下方。中国有句成语称之为“肝胆相照”,恰当地说明了胆囊的位置。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胆囊。胆囊主要功能是将胆汁浓缩5~10倍并储存于胆囊内,在进食后排出胆汁。同时胆囊粘膜每小时分泌约20ml粘液性物质,主要是粘蛋白。那么,胆囊切除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胆囊切除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人体的所有器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器官切掉,对于身体来说都是有影响的。胆囊作为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胆囊切掉后是会对消化造成很大的威胁,切掉胆囊是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创伤,是会引起长期的消化不了以及腹胀,腹泻,很多人在切掉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等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消化不良所致的。所以胆囊正常的情况下不要切掉。
做完胆囊切除之后,人的身体都是比较虚弱的,尤其是老年人,做完手术之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不要随便起身和翻身,以免伤口崩裂,做手术之前最好先训练一下半卧躺吃饭。术后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尽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千万不能吃烧烤和油炸食物,辛辣刺激的更不能吃,不要喝太多水也不要吸烟喝酒,否则会有胀气的现象。
2胆囊切除后遗症有哪些
1急性胆囊炎或者是胆囊息肉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情况下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饮食不当的现象,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疼痛感,所以平时应该通过使用药品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
2切掉胆囊之后,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影响,有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也可能会导致身体不良的一些影响,一般短时间内是不能够正常的事情的,但是长时间的身体调养是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症的,胆囊切除之后,一定要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
3出现了胆囊方面的病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之后避免出现其他方面的并发症,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手术之后的后遗症,很多人出现了胆囊切除之后,都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产生,也可能会引起腹痛的症状,所以平时应该少食多餐。
注意事项:胆囊切除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事情,索引式的服务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平时一定要控制食量的摄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平时少吃一些含有脂肪多的食物,应该有一个好的作息规律。
查看详情>>3胆囊正常大小和健康的关系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臂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环行、斜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4如何保护胆囊呢
1胆的好坏首先跟饮食是分不开的,首先你必须合理膳食,绝对不要不吃早餐,彻底改变那些日常不良的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喝一些新鲜果汁。最好不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
2多喝水,一天保证8杯以上的饮水量,少喝隔夜水,温水适宜,不要太烫或者太凉,以免伤到胆和其他消化器官。
3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因为工作原因就过度劳累,尤其是夏天,不要暴晒在阳光下,注意避暑。能不熬夜尽量不要熬夜,充分的睡眠对胆汁的分泌也是有帮助的。
4多做健身运动,保健操。早晚可以做好晨练和饭后轻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不要易怒,不要生气。
注意事项:胆不好或者胆切除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鸡蛋。
查看详情>>5胆囊容易染上哪些病
1.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就是各种胆囊黏膜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在临床上,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很多人无任何症状,只是体检时才发现。等出现症状时,多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预防胆囊息肉要做到:
饮食要有规律,早餐要吃好。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 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
要坚持低胆固醇低脂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 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还会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尽量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及肥肉等)。
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避免经常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胆囊结石
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能够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和胆色素的浓度,延缓胆囊排空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结石,如不吃早餐及饮食不规律、长期节食减肥、蔬菜吃的少,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过分吃素等。此外,糖尿病和胆囊胆管的炎症也可能促使胆结石形成。
胆结石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出现以下症状应警惕或有胆结石可能:1.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轻重交替,可放射到肩背部。2.烧心、嗳气、恶心、呕吐、餐后饱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进食油腻后更加明显。3.急性发作还伴有发热,黄疸。需注意的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因此,一些胆石症患者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预防胆囊结石要做到:
要少吃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糖量高的水果也要限量;饮食要规律,按时吃早餐和规律饮食。长期节食减肥要谨慎;合理膳食,多吃蔬菜。
3.胆囊炎
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急性胆囊炎一般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突然发作,痛感强烈,或呈现绞痛样。而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慢性胆囊炎则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
预防胆囊炎要做到:
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多补充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喝够水;讲究卫生,预防蛔虫等寄生虫感染;调节情绪;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