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面不少人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受到了困扰,比如说手上湿疹出现了水泡,感到很痒,如果不去管它呢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可是不少人苦于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这样耽误下去就会造成湿疹不断加重。那么手上湿疹水泡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解决的方法。
目录
1湿疹症状
1.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
偏湿者皮肤的水泡较多,搔后泡破渗出黏体,患者会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状,中医以除湿止痒汤治疗。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的问题,病情日久,患者皮肤会呈现暗淡不红,渗液少,有淡黄色的脱屑或结痂的斑片,脸色也较苍白,胃口不好,腹胀,排便稀软,中医多采用除湿胃苓汤治疗。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湿疹患者属于“血燥”型,皮肤会变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肤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医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2.医学临床上诊断湿疹,湿疹症状可分为如下几种:
(1)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2)儿童湿疹:是一种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儿童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丰富,故容易发生过敏湿疹反应。
(3)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乳晕湿润,糜烂,结痂,时间稍久可增厚,发生皲裂,喂奶时疼痛,长期不愈,皮下有硬结者,应考虑并发湿疹样癌的可能,所以,对乳房湿疹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4)阴囊湿疹:急性者有肿胀,流水,结痂,慢性者则增厚,苔癣化,甚痒并易复发,常与局部多汗,外阴刺激,神经内分泌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有关。
(5)女阴湿疹:多见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及慢性增厚,甚痒,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6)肛门湿疹:肛门周围湿疹急性期红肿,糜烂,慢性期呈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且痛,特别是在便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搔抓,皮肤可变厚或变薄,萎缩发亮,儿童肛门湿疹多与蛲虫有关,成人多与痔疮,多汗有关。
(7)手部湿疹:发生于手掌部易浸润增厚,过度角化形成皲裂,手指端湿疹常反复发生水疱,结痂,增厚,脱屑,累及甲床部可影响指甲发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触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湿疹加重。
(8)腿部脚部湿疹:好发胫前及踝部,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外伤引起,结痴,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烂,流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顽固难治。
(9)皲裂性湿疹:与过敏有关,由日常生活中接触清洁剂,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过程中,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2手上湿疹水泡该如何解决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恶化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主因,所以尽可能减少搔抓是相当重要的。
2、手脚保养尽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洁剂,脚部要保持通风凉爽,并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减低痒感,还能避免发生慢性湿疹或霉菌感染的并发症。
3、局部类固醇药膏:在剧痒的状况下,靠单纯的保养要减低痒感相当圈难,这时候需要局部类固醇药膏采减少痒感并且控制病情。
4、压力的控制:-压力的控制对缓和病情、减少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5、低金属饮食:根据统计,此种方法对于合并金属过敏体质的病人,具有高度疗效。
3湿疹预防
1、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尽量避免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4湿疹是怎么回事
湿疹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遗传因素(10%)
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因素(30%)
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光亮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
2、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
3、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居室清洁剂、杀虫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4、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
5、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 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三)感染因素(25%)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某些湿疹患者的皮损微生物检出率较高。
2、皮肤微生物对某些湿疹有致病作用
国内有学者报道在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中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6%,总的细菌检出率为70.6%,在金黄色葡萄球以外的细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链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杆菌占5.1%。
3、某些皮肤微生物对湿疹有致病作用。
Fujisanva等用交链孢霉、杂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气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复发或加重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高,为68.2%,而皮内试验迟发型反应(72小时观察)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及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湿疹样皮炎最高为40%。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获阳性。
结果说明,湿疹性皮炎与气源性真菌有关,真菌局部接触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产生。
4、抗微生物治疗对某些湿疹皮炎有效。
有广泛渗出皮损的特应性皮炎系统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患处局部产生了细菌感染。现已明确,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有关;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盘状湿疹有关。感染皮炎是发生在原发皮肤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损害,皮损常继发于原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发性皮肤癣菌感染,在新发皮损处查不到真菌,皮损随原发皮肤皮肤癣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四)饮食因素(15%)
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
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烈性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
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
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
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
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也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组胺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湿疹的发生。
(五)药物因素(15%)
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但常见者主要为:
1、乙二胺类抗组胺剂
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剂;普鲁卡因、醋磺已脲;对氨基水杨酸;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X线造影剂;链霉素、盐酸乙二胺、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剂、三氯叔丁醇、碘、硫酸新霉素、硝酸甘油软膏等。主要引起系统性接触型药物性皮炎。
2、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镍、肝素及汞等,主要引起佛狒综合征。
3、青霉素、甲基多巴、别嘌醇、吲哚美辛、磺胺、金制剂、喹宁、氯霉素、可乐定与平阳霉素等,主要引起内源性接触性湿疹。
湿疹型药疹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湿疹型药疹为后天获得,虽然和过敏素质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药物过敏不能直接由亲体遗传;
2、湿疹型药疹一般均发生于多次药物接触后,而绝少发生于首次接触者;
3、湿疹型药疹的首次发病均有潜伏期,一般至少经1周左右,而再次发病则无潜伏期,可以即刻发病;
4、湿疹型药疹的激发剂量一般均较低,患者一旦致敏,则往往可由极少量的药物接触丽致发作;
5、湿疹型药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症状或体征;
6、湿疹型药疹患者仅见于少数用药患者。
(六)其他因素(5%)
湿疹的产生尚可由苦闷、疲劳、抑郁、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干燥、摩擦等气候、物理因素所引起。
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5湿疹应该如何护理
对症护理
1、湿疹患者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贴身衣物,且每日更换,有糜烂渗出者直接接触的用物要求无菌。
2、有糜烂渗出者按医嘱使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给予皮损处冷湿敷。用8-16层纱布,浸湿药液后拧干覆盖在皮损处,一次30分钟,每日2~3次。
3、湿疹患者不可留长指甲,切勿暴力搔抓皮肤,洗澡时禁用肥皂水、热水烫洗,禁用对皮肤刺激较大的洗护用品。
4、手部湿疹患者要加强双手保护,进行家务劳动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洗衣粉等刺激性物品。
5、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涂外用药,晚间痒剧烈者可在晚餐后及睡前各用一次抗组胺药,并事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消除疑虑。
6、手部及小腿湿疹苔藓样变明显的患者,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日一次。
一般护理
1、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
4、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湿疹,属于比较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皮肤病炎症性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