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困扰着人们,特别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压力增大,现在很多年轻的人胃不好,肝不好,肺不好等五脏六腑感觉都是不好的。那么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日常饮食禁忌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慢性胃炎的预防措施
1、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4、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5、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日常饮食禁忌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 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 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
慢性胃炎日常禁忌:
慢性胃炎宜吃:1.宜食易消化、软、烂的食物;2.宜食清淡少油、低脂低盐的食物。
肉类:猪肚,鸡腿,鸡肝,牛肺,乌鸡,羊血,鸡心
鱼类:鲫鱼,鲅鱼,鲢鱼,银鱼,明太鱼,泥鳅,湟鱼,干贝,发菜
菜类:百合,蕨菜,春笋,菱角,圆生菜,方瓜,苜蓿
豆类:绿豆芽,毛豆,青豆,蚕豆,芸豆,赤小豆,花生
米类:糯米,黑米,小麦,玉米,糙米,粳米,葛根粉
水果干果类:石榴,无花果,桃,柑橘,橙子,香梨。莲子红枣,罗汉果,板栗,葡萄干葵花籽
慢性胃炎忌吃:1.忌食过硬、过冷、过期、过热、甜点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2.不喝烈性的酒、不吸烟、不喝浓茶、咖啡。
肉类:羊肉,鸡胗,鸭血,兔肉,猪脑
鱼类:鳗鱼
水产:螃蟹,蛤蜊,海带,紫菜,蛏子,海藻,田螺
蔬菜:韭菜,茼蒿,芦笋,洋葱,魔芋,荸荠,苦瓜,金针菇,苦菊,油麦菜,辣椒,马齿笕,黄秋葵,葱白,
谷类:绿豆,荞麦
药类:金银花,车前草,西洋参,肉桂,红景天,黄芩,黄连
水果:弥胡桃,柚子,香瓜,杨桃,哈密瓜,榴莲,甘蔗
十二指肠炎日常禁忌
1、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2、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量,可减少胃酸分泌;多餐,可弥补食量之不足。一般每餐不宜过饱,以正常食量的2/3为宜,每日进餐4~5次。定时定量对维持胃液分泌和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3、为促进溃疡愈合,提供营养全面的膳食,特别是选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很有必要。
4、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海鲜,烟酒),不要吃过凉和过硬(尽量少吃大米和油炸食品)的食物
3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病人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及厚腻的舌苔,可疑胃炎的存在,但肯定诊断进一步明确部位及程度就必须通过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同时还必须除外溃疡病,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病,切不可满足于胃炎的诊断。
参考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法,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包括病因,病变部位,组织形态学(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Hp有无),并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无,轻,中,重),与组织学平行,对内镜所见也进行分类诊断并分级。
1、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绝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为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鉴别依靠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
3、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4、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
4慢性胃炎对症护理
1、平时应让病人多吃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少吃甜食及易胀气和油煎、油炸的食物。禁烟、酒及辛辣食物。饱胀、暧气等症状明显时可暂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避免或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遇事冷静,小事糊涂,不争名不争利,避免急躁、生气、激动等不良情绪。
4、慢性胃炎分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种。前者可服用硫糖铝、普鲁本辛、胃炎合剂;后者常伴有缺酸与低酸的症状,可服用1%的稀盐酸、胃蛋白酶合剂。平时在菜肴中可酌情加些醋。
5、患萎缩性胃窦炎的病人还要督促其定期去医院作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癌变,必要时还应接受手术治疗。
5慢性的胃炎病因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在芬兰农村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胃黏膜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先有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炎症,从临床观察也有证据说明这一问题,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另外回顾性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也发现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变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20%):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分离出一种微嗜氧,触酶阳性,具有尿素酶活性的革兰阴性螺旋菌,3μm×0.5μm大小,呈弯曲状或S字形,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活动性胃炎95%有此种细菌感染,起初命名为弯曲菌样微生物(CLO),以后又更名为幽门弯曲菌(pylobacter pylori),1989年根据其生化和形态学特点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证实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98%~100%,说明了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的感染关系密切,1985年Marshall,1987年Morris二人自己作为志愿者口服Hp引起急性胃炎,经抗生素治疗痊愈,1987年Lam bert用乳猪成功的建立Hp的胃炎的动物模型,至此Hp已基本符合Koch提出的关于病原菌的标准。
Hp引起胃炎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Hp呈螺旋形,具有鞭毛结构,可在黏液层中自由泳动。
2、Hp在黏液上具有靶位,可与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靶位结合。
3、与黏膜细胞紧密接触,可与上皮细胞“接触垫座”(attachment pedestal)样结构,而使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
4、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和C,我们的实验证实Hp阳性个体胃黏膜和胃液氨明显高于Hp阴性个体,说明尿素酶在胃内水解大量尿素产生大量氨,而氨在动物实验可造成显著的胃黏膜损害。
5、细胞毒素(cytotoxin)可引起细胞的空泡变性。
6、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释放IL-1,8等细胞因子和TNF2等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到胃上皮处并被激活,它可以释放代谢产物和蛋白溶解酶,使胃黏膜损害,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单核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等激活,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
7、免疫反应:Hp感染后可以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或加重胃炎的形成。
由于Hp的感染,黏膜固有层出现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被破坏与细菌的浸润程度及细菌与细胞接触的紧密程度成正比,当中性粒细胞出现时为炎症活动的指标,表面黏液消失,细胞变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穿过腺颈部进入腺窝,形成腺窝脓肿(管型),使腺体的再生受到极大的影响,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时,细菌与细胞的接触率反减少,可能是免疫反应的结果,细菌表面被IgG包绕防止其与细胞的接触。
遗传因素(10%):
A型胃炎(胃体胃炎)的遗传倾向Varis和Siurala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发现恶性贫血的一级亲属胃体胃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严重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性是随机人群的20倍,他们认为其中起作用的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对胃窦胃炎的研究发现亦有家庭聚集现象,因此,人体的遗传易感性在慢性胃炎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龄(10%):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吸烟(10%):
严重吸烟者胃炎的发生率可升高,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40%可发生胃黏膜炎症,Oddson等的胃黏膜活检检查亦显示这一联系。
饮酒(10%):
Beaumont通过胃瘘病人最早观察到酒精可使胃黏膜产生片状潮红,以后又通过胃镜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停止饮酒后即恢复, Wood用盲目活检法观察慢性嗜酒者51例均有浅表性胃炎,但停止饮酒即恢复,若长期持续不停,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Palmer也发现饮酒的士兵有胃的浅表性炎症,停饮3周后炎症即可消失,Wolf通过1006例的调查未发现饮酒与胃炎有密切关系,有炎症的病例多半年龄较大,所以除了酒精的因素之外认为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动物实验高浓度酒精可形成急性胃损伤但不能形成慢性胃炎,低浓度的酒精对胃黏膜不但无害反而有保护作用,推测低浓度的酒精可提高胃黏膜的前列腺素水平,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我们的观察材料提示慢性胃炎饮酒者也不多见。
食物刺激(10%):
各种佐料和刺激性食物可促进胃酸的分泌,但未能证明可引起慢性胃炎。
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类(NSAIDs)如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可引起胃黏膜糜烂,糜烂愈合后可遗留有慢性胃炎,还有一些抗生素对胃黏膜亦有一定损害,但目前尚无证据说明长期服用可引起萎缩性胃炎。
温馨提示:
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馒头、花卷、包子、馄饨、软饼、软饭等,细嚼慢咽,便于充分消化和吸收。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