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肠胃功能本身就比较弱,可能就容易患上便秘,这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就会让症状一直持续并变得更加严重。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也是十分着急,不知道要使用什么办法才能彻底性的治好,小孩长时间便秘怎么办能缓解?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小儿便秘的检查
一般常规检查正常,致肛裂时可有便血和黏液,应查甲状腺功能,注意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佝偻病等疾病。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5.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2~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2小孩长时间便秘怎么办能缓解?
1、药物处理:可以让孩子口服益生菌或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必要时采用开塞露通便。开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肠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家长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头塞入小儿肛门内,同样具有通便作用。
2、训练排便习惯:家长应及时让孩子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胃的蠕动速度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并且最好是养成在清晨排便的良好习惯,这样话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推拿治疗:小儿大肠穴是食指桡侧缘这一条线,清大肠是从指根向指尖推3~5分钟。退六腑的方法:小儿六腑穴在前臂尺侧缘,从肘向掌根推3~5分钟。摩腹的方法:用手掌面在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推下七节骨的方法:用拇指面从第四腰椎沿脊柱推至尾骨尖2~3分钟。揉龟尾的方法:用中指端揉尾骨尖2~3分钟。
3小儿便秘病因
饮食不足(20%):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当(15%):
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
肠道功能失常(20%):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体格与生理的异常(20%):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精神因素(10%):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发病机制
1.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可使排便刺激消失,粪便因此变干,排便痛苦,这种情况又可进一步抑制排便,随意抑制排便的原因可有:小儿过于贪玩,无时间排便;害怕上课迟到,不敢花时间排便;或上课时不敢请老师允许去厕所;或不知道厕所的位置和方向,住院患儿有排便意图可能不为医护人员知道;4岁以上的小儿可能希望单独入厕;长途旅行时排便规律常被打乱;远离熟悉的家,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焦虑不安,不能习惯那里的厕所,凡此种种,训练小儿排便习惯期间,使他学会根据主观愿望排出大便或憋回去,从此小儿即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惩罚,不愉快和强制性排便训练,可使小儿反应性憋住大便和拒绝合作。
2.滥用栓剂,泻药和灌肠。
3.脊髓病变
脊髓在排便中枢以上部位遭受阻断时,即失去随意控制大便的能力,排便成为反射动作,如排便中枢遭受破坏,直肠感觉全部丧失,形成大便失禁,正常直肠的节制是通过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控制)和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和随意性控制)的动作共同承担的 ,只有在支配外括约肌的体神经受损才发生直肠失禁,这种情况下,充盈的直肠只靠内括约肌的反射性舒张来排空,外括约肌失去随意动作和反射动作导致直肠失禁,可见于脊髓横断伤,脑脊膜膨出,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纵裂和脊髓肿瘤等。
4小儿便秘的食疗方法
1、金蔬菜粥,白米或小米100克,红薯或南瓜100克,菠菜或荠菜适量,高汤或水适量。做时先将米洗净,浸泡20分钟;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丁;菠菜或荠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备用;再把米和红薯放入冷水或冷高汤中煮成稀饭,煮好后放入蔬菜,煮开后即可关火,放温服用。提醒一点,注意绿色蔬菜要在粥八、九成熟时候再加,以减少营养素破坏。
2、果仁桔皮粥,甜杏仁、松子仁和芝麻各5克,鲜川桔皮10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将桔皮切丝,杏仁、松仁和芝麻捣碎与桔皮共煎,然后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放糖后将少量炒熟的果仁末撒在粥上即成,适用于胸腹胀满而大便秘结的宝贝。
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畅。
5小儿便秘的预防
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婴儿排便前发出信号,而且每天在时间上基本固定,逐渐使其适应按时排便;如果小儿不排便,也不可勉强,更不可强制孩子长时间蹲坐便盆。
二、在饮食方面,应该适当给予一些精制食品、蔬菜、红薯、水果等。
三、对于经常发生小儿便秘的小孩,除需要训练排便习惯外,也可给予一些促进肠蠕动和润肠的药物,如口服果导片、酚酞等。对较严重的习惯性小儿便秘,可选用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等量,用蜂蜜调制成丸,每丸3克,每日1-2丸。
四、对于顽固性便秘者,或先天性巨结肠引起的便秘等,应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