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但到了小学二年级,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那么学龄前儿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学龄前不认字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
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 。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
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2学龄前儿童活动的主要特点
幼儿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在学习语法,口语表达能力随之得到发展。2岁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渐渐的,复合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幼儿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逐渐增加,而对双重否定和被动句还不能完全理解。幼儿期,孩子虽然已经能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他们只是从语言习惯上掌握了它,真正的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到小学才能进行。
3岁前的孩子与大人的语言交流,主要是对话交流。大人提问,孩子回答,或者孩子提出问题或要求,大人回答。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孩子从自己的独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体会、印象、意愿增多了,他们渴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家长,这就促使了幼儿独白言语的发展。一般,到了幼儿晚期,孩子就能比较清楚地、系统地、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描述事件了。幼儿初期的语言表达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说话过程中夹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家长要边听边猜才能明白。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境言语的比重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上升。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掌握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3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
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 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 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学龄前孩子长高的误区
误区1:孩子在同龄人中偏矮就算个矮。
孩子是不是个矮,一般要看多个因素:1、数据准确。量身高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用标准尺子测量,否则观察增长速度时会出现早上高一点,晚上矮一点,容易出现误差;2、观察3个月至半年以上。在半年内完全不长可视为异常;3、参照标准。人一生有三个快速生长期,一岁内从50cm长到75cm,6-8岁每年长6-8cm,最快可长10多cm,青春期(男性长胡须、变声,女性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再长10-20cm。此外每年应长6-8cm,若小于5cm为异常。4、胚胎发育。足月出生时体重低于2.5kg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对后天长高也有影响。
“家长最重要了解身高是有范围的,只要孩子不低于同年龄性别标准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下,都可以算正常。而且,身高跟遗传也有关系,如果整个家族都是小个子,极少会生出一个很高的孩子来。要想彻底增高,必须和高个子婚配才能有所改变。”
误区2:3岁前是追赶身高的最佳时期。
有家长认为,3岁前是小孩长得最快的一段时间,若生长发育落后,今后再怎么追也追不上了。对此,刘丽表示,如果孩子在宫内生长发育不足,生下来就个子小,要追赶这个差距确实在3岁前。但是,这不代表3岁后个矮就没得追了。实际上,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很重要,只是不同时期长不高的原因不相同,应对的方法也相异。
5学龄前宝宝饮食禁忌
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
专家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常见问题包括吃得少而慢,对食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强调,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的紧张气氛,孩子在压迫气氛当中进食心理负担沉重、更加厌恶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 宝宝容易“有样学样”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为等,都有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专家就此特别指出,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偏食行为,儿童下意识“模仿”也会导致偏食行为难以控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
专家表示,儿童问题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系列健康问题。而对于挑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专家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可以让宝宝适度体验饥饿,如果吃饱可以允许他(她)不吃,减少进餐分心(电视、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状等能从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专家指出,必要时,父母应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幼儿口腔运动进行必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