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口吃的现象,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因为口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口吃对于以后的生活,工作,交往等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并且容易形成孩子的不良的性格,那要如何矫正孩子的口吃呢?锻炼口吃最好的练习方法有哪些?很多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这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锻炼口吃最好的练习方法
练习放松技术
瑜伽呼吸、肌肉方形训练、静心训练、做祷告等方法都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还有一些快速的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你应对紧急情况,比如深呼吸,紧握双拳-放松手掌-再紧握双拳,反复几次,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较少紧张。
口吃的人往往在紧张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因此要确保自己掌握放松的一些技术,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发言之前,做一次简单的放松,这是很重要的。
避免大脑空白
紧张情况下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可能会减少,造成我们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避免大脑空白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发言的内容上,而不是要关注与你的发言无关的内容,比如在场的观众和一些害怕的想法(我结巴了怎么办)。
2怎样纠正儿童结巴呢
正确示范法
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
缓慢对话法
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您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
唱歌朗读法
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角色扮演法
口吃的孩子说话时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您可以让孩子借游戏之机,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在施用上述矫正技术过程中,您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卑,积极进行心理诱导,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能说会道了。
节拍训练法
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口吃“标签”不可轻易贴
孩子说话有一种情况无需矫正。那就是孩子风风火火、急急忙忙中跟大人说起话来,特别快的节奏,中间就有了几个“结巴”。这是孩子们的特点,说不上口吃。就是成人,几乎每个人都有“结巴”的时候。这可以叫暂时性结巴,在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一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3口吃的临床表现
1.口吃的核心行为
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状。指的就是你这种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你原本应当是流畅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过程,被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所中断的这种现象。
2.口吃的附加行为
也叫口吃的第二行为,或口吃的第二症状。它指的是你为了逃避和摆脱口吃的核心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动作和行为。像是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压力、说话结巴的场合等等。
4治疗结巴口吃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口吃,人人都有口吃。口吃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种语言功能的障碍,矫正口吃的关键就是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正常人对口吃出现毫不介意,即使被人提醒他们也无所谓,可是口吃病人,由于对口吃的逃避和注意,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口吃病人。
二、心理疗法。长期受到口吃的困挠,使得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对口吃高度注意,高度注意是口吃病人和正常人的分水岭。三、改变语言习惯和发音练习。四、语言的实际锻炼。
注重这些治疗和矫正的方法,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也存在口吃结巴的状况的时候,不妨多去认识和了解这些治疗和纠正的方法,因为只有及早的纠正,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矫正效果。
5及时纠正宝宝口吃的小妙招
“妈……妈……,其…其实我……我很想……流…流利地说……说话。”这应该是很多口吃的小孩的内心独白吧。
其实2岁的孩子出现结巴是很正常,1岁到3岁之间,都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快速期,从两三岁开始会说短的句子,思维想象也在快速发展。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就会有很多话要说,但她的词汇量没有成人多,做不到顺畅地表达,她们说话像我们学外语时一样,脑子想得很快,嘴里说不出,就容易磕巴。
一般情况下,2岁的孩子说话结巴,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口吃现象,不需要定论为口吃。一般称为语言的过渡期,大部分孩子都会在学语言中间会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孩子在6岁内外语言发育已经协调的情况下,是可以自行恢复的。只有少数的才会过渡成为口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