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会给大家造成的影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如果产生心力衰竭的现象会给大家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虽然大家都知道对于心衰的治疗是当务之急,但是在治疗的时候是一定要选择一种最为安全的治疗方法,这样才有真正的保障。那么,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目录
1心衰的指数正常为多少
1、据估计约50%心力衰竭患者的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内,目前概括地称其为正常射血分数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NEF)。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都将这部分患者作为单独的一个群体,有限的几个详细研究表明,HFNEF患者的临床情况差异较大,并由多种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引起。
2、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可以出现在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正常的患者,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现被称为正常射血分数心衰(heart failure wieh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NEF)。一些情况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低射血分数心衰患者的同样严重,如因急性肺水肿入院的患者。
3、关于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稳定的HFNEF患者与低射血分数患者的生理和神经激素水平变化等大致相同,包括峰值氧耗量降低、循环神经激素水平升高如(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
4、总之,目前已经普遍接受HFNEF的存在。然而,对于其发生机制仍有很多争论。这种发生机制的不确定性反映在其名称的变化上,由生理性描述的名称“舒张性心力衰竭”更多地趋向于应用描述性的名称“正常射血分数心衰”。本文总结HFNEF患者的临床情况与病理生理机制,为HFNEF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2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一般治疗
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 即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 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 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 即钙拮抗药。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2+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心衰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说选择治疗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真正的找到治疗心衰的最好方法,才能将疾病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也是对人们最有帮助的。
3四个异常信号预示心衰
心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但有时候会表现为其它症状,当病人出现以下四个异常信号时,要警惕心衰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心衰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这时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心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但有时候会表现为其它症状,当病人出现以下四个异常信号时,要警惕心衰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一、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
左心衰最初往往表现为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活动及劳累时尤甚。还有的在夜间突然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由于老年人多有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支、肺气肿等)病史,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二者如何区别呢?心源性咳喘与体位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重,坐(立)位时症状轻,并且常常在夜间发作。
二、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右心衰。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导致腹疼、腹泻。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右心衰一般有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阳性体征),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三、尿少、浮肿貌似肾脏疾病
心衰病人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而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这是因为在夜间平卧休息状态下,回心血量增加,肾好于白天的缘故。与肾脏病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人体下垂部位(足踝、小腿)开始,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另外,心源性水肿病人尿常规多属正常,且同时伴有心衰的其他症状和体征。
四、情绪或精神异常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
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心衰时由于心输出血量下降,脑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当然,由心衰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脑代谢异常,也是导致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不注意鉴别,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脑卒中、脑肿瘤等.
4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血液,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回流的静脉血受到一定影响,病人这时就会出现瘀血,表现为下肢浮肿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脏病就说自己心力衰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心脏病要发生心力衰竭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在得了心脏病后还有一个代偿期,即心脏功能有一个代偿阶段。在代偿期中,病人虽有心脏病,比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心脏大了等,这只是说他有心脏病,但他的心脏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在心脏病基础上再有一些诱因,那么它就可以使心脏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讲的诱因,最主要的就是感染。 是否病人已被确诊为心衰后,就进入一个危险状态呢?高教授认为,病人虽有心衰,但不同的病人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各不相同。
一方面,要看原始心脏病的病因;另一方面,对心衰的判断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临床上通常都是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一个标准,即主要根据病人运动的耐量来判断心功能。根据这一标准,通常把心功能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代偿期阶段;二、三级,就已是失代偿了;到心功能四级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心力衰竭了,体力活动几乎完全丧失,在休息时也有症状,也就是非常严重的心衰了。在四级的状态下,病人的风险相当大,死亡率非常高。心衰必须早期治疗,以控制病症的发展。
5心衰患者需要限制吃盐吗
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HART研究,通过一系列调查问卷,跟踪了833例心衰患者的结局。结果未发现任何支持限盐的证据。事实上,限盐与死亡率或因心衰住院率的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者表示,这一发现,为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下调对慢性心衰患者限盐的推荐等级(Ⅱb类),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并且明确了要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需求,以评估心衰管理中限盐的作用。
在2009年的心衰指南中,心衰患者限盐是Ⅰ类推荐,但是这只是基于专家共识(C类证据)。2013年的指南基于其他证据,下调了限盐的推荐等级(Ⅱa类)。
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原则
一、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二、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三、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四、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五、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