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很容易托坏人体体质的一种病,因为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对于这类疾病人们一般的治疗措施都是住院治疗,但是在很多疾病的发生时间或者是患者的年龄是很广泛的,因为婴幼儿的抵抗能力弱,所以有些疾病就会发生在孩子身上,那么宝宝的肺结核症状有又哪些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肺结核的发病原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
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
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
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
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
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为天然储存宿主。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2宝宝肺结核症状是什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结核过敏表现 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瘰疬样面容、结核性风湿病(Poncet"s 关节炎)等。
(2)发热 起病急者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著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3)神经系统症状 如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4)慢性中毒症状 如食欲不振、消瘦疲乏无力、性情改变、发育迟缓等。
(5)呼吸道症状 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以及胸腔大量积液可引起相应症状及体征处,一般呼吸道症状不多。可无或甚少阳性体征表现。呼吸道症状、体征与X线改变不一致为其特点。
(6)全身淋巴结肿大 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3肺结核疾病的主要护理方法是什么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患,俗称“肺痨”。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和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健康的人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就可引起肺部感染。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会对病人乃至整个家庭产生不良影响,家人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病人不能嫌弃,要给病人以心理上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休息,积极配合治疗,最后达到真正治愈。
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其次是通过被结核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而引起肠道感染,因此要做好肺结核病人的消毒与隔离。病人咳嗽、打喷嚏和高声讲话时不能直向旁人,同时要用手或手帕掩住口鼻,手帕应煮沸消毒。不随地吐痰,做好病人痰液的消毒处理,痰吐在纸上和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纸张一起烧掉,或将痰吐在痰杯里加2%煤酚皂溶液每日消毒一次。病人所用食具应餐后煮沸消毒。有条件者对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2次,将病人所用卧具、书籍每日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密切接触病人者应作卡介苗接种。
肺结核病人进展期应卧床休息,尤其是有发热、咯血和肺代偿功能不全者;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的可进行一般活动,但需限制活动量,保证充分休息时间;好转期过渡到稳定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参与一定的劳务,不宜过度劳累,减少复发。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进展期病人往往十分虚弱,饮食上要增加营养,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增强体质,增加其免疫系统功能。
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予以关心和耐心解释,保持镇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病人应安静休息,宜向患侧卧位。慎用镇咳药、镇静药,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保证呼吸道通畅。饮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每次进食应温凉且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病人突然在咯血过程中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或咯血不畅,应立即抱起病人双脚,呈倒立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并尽快就地挖出或吸出口鼻。咽喉部血块,同时尽快通知急救中心或社区医疗人员,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搬动或转送
4肺结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细菌学检查 痰涂片及培养查找结核菌是诊断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也是监测疗效、病原传染性和选择用药的重要依据。沉淀或漂浮集菌法涂片,或采用荧光镜检可提高阳性率,若无痰可采用导痰法,或取气管灌洗液或取清晨胃液均可。
2.结核菌素试验:是判断结核感染的主要手段,但不论是旧结核菌素(OT)或纯蛋白衍生物(PPD)均非纯化抗原,对于鉴别是结核杆菌感染还是非结核杆菌感染或是卡介苗接种后反应有局限性。结素试验强阳性(局部肿结>2cm或有水疱、坏死)提示处于结核超敏状态,对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有诊断参考价值。
3.血清学检查 由于结核菌的弱抗原性以及抗原的非特异性,结核病的血清诊断学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大量报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颇高,但方法学尚不成熟,特异性也不满意。采用PPD复合蛋白抗原剂,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但其仍非单一特异性抗原。
4.基因诊断 近几年结核菌基因诊断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关文献报道最多的是PCR技术的应用,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但其操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可因扩增气溶胶污染而致假阳性或标本中抑制物的存在而致假阴性。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为病理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提供标本。
查看详情>>5肺结核会引发什么疾病
广泛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来,肺结核管道播散的并发症,如喉,肠结核已很少见,肺内空洞及干酪样病变靠近胸膜部位破溃时,可引起结核性脓气胸,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如未及时治疗,亦可逐渐干酪化甚至变为脓性,成为结核性脓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一侧肺毁损,并发肺气肿,肺大疱,可引起自发性气胸,亦可导致慢性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肺结核病灶反复进展及纤维化,致使肺内支气管正常结构遭受破坏,可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
原发性感染时结核菌随血行分布,潜伏在其他器官,一旦人体免疫力极度减弱,可产生该器官的结核病,常见的有淋巴结,脑膜,骨及泌尿生殖器官结核等,
1.气胸 肺内空洞及干酪样病变靠近胸膜部位破溃时,可引起结核性脓气胸。粟粒型肺结核偶可引起双侧自发性气胸。
2.支气管内膜狭窄 由支气管内膜病变引起。
3.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病灶反复进展及纤维化,致使肺内支气管正常结构遭受破坏,可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常位于上肺叶,称干性支扩。可致致死性大咯血。
4.脓胸 渗出性胸膜炎的胸水,如未及时治疗,亦可逐渐干酪化甚至变为脓性,成为结核性脓胸。是干酪性及空洞性肺实质性结核感染进展的结果,常发生在气胸之后,伴有衰竭及对感染的抵抗力丧失。
5.肺曲菌病 在结核空洞中常见。咯血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重症肺结核引起肺组织广泛破坏所致。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一侧肺毁损,并发肺气肿、肺大疱,可引起自发性气胸,亦可导致慢性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