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可是如果不明确病因及时治疗,就会错过最佳时机,到最后很可能后悔莫及。肾性水肿是种性质比较恶劣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它不仅让患者疼痛难忍,更加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肾性水肿从哪个部位开始发生及原因?
目录
1孕期水肿的常见部位
正常的浮肿通常只在脚和脚踝上出现,两脚都会有。如果浮肿变得很严重,发展到小腿,并且按下去出现一个凹陷,就可能是先兆子痫,你应该马上去看医生,确保自己没有出现并发症。如果只有一条腿浮肿,尤其是如果你的小腿发红、疼痛、变粗,你也应该去看医生,因为你可能患了血栓。
孕妇浮肿还可能发生在手指、脸、下背和手腕上。如果你的手腕和手都浮肿了,那被称为腕管综合征,这是由于浮肿压迫了向上延伸到胳膊的神经管。如果你在孕期容易出现浮肿,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在产后头三四天内,浮肿还会暂时加重。这是因为,你的身体开始恢复正常后,所有作用于孕期的多余组织、血管和液体现在都得通过肾脏被溶解和排出。这也是你在产后要排很多尿的原因。但是,由于你的肾脏不能一下子处理完所有的多余水分,所以,一部分水分随尿液排出之前,会在身体的各组织内积聚。
2教你如何远离水肿
究竟什么样的状态为之水肿?
判断自己是否是水肿可以从下面的这个方法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水肿了
早上起来之后抚摸一下自己的肚子,如果是软的话就说明你是水肿型的肥胖,但是如果是硬的话就说明你是脂肪型的肥胖。
但是水肿型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除了我们自己所熟知的一些病理性的水肿型之外,还有就是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身体排毒不畅,就有可能导致身体的水肿,现在正值夏季,女性的免疫力下降,身体代谢和循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时候水肿就变得特别明显,水肿的坏处有很多,不仅让人看起来臃肿有肥胖感,而且让人感觉神色倦怠,更有可能影响内分泌失调等情况的发生。
3肾性水肿从哪个部位开始发生
肾性水肿起始时,低垂部的水肿不及眼睑和面部显著。往往是晨起先见眼睑或面部浮肿,随后才扩展到其它部位。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这是因为体静脉压及外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无明显增高,肺循环没有淤血,病人尚能平卧,故大量积滞的液体首先分布于组织间压较低和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
另外对比起来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
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肾是机体排除水、钠的主要器官,当肾患病时,水、钠排出减少,乃致水、钠潴留而形成水肿,称为肾性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③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临床上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将肾性水肿分为两类:
(1)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或部分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肾小球疾病。水肿主要由于: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排除水、钠减少而发生水肿;
②球-管失衡:肾小球发生急性炎症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但肾小管重吸收则相对良好,使球-管之间失去平衡,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致水肿;
③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毛细血管内液过多地移向组织间隙而致水肿;
④急性肾炎时,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高血压等原因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钠潴留。
(2)肾病性水肿:通常发生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其水肿发生的机理主要是:
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时大量尿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毛细血管内体液滤过增加,从组织间回收的体液显著减少,最终形成水肿。
②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的外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血管内容量感受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利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致水肿加重。
看了上述对于肾性水肿从哪个部位开始发生及原因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我们应该好好注意身体,注意饮食均衡,多多注意休息。我们必须好好明确该疾病首发在什么部位还有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切莫盲目从医,否则以后会后患无穷。
4男人这里水肿或是肾病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钠和水的潴留,特别是钠潴留。肾脏是排泄水、钠的主要器官,肾脏疾病时,水、钠排泄障碍,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
全身性水肿按其形成病因可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全身性水肿。这些不同水肿类型,必然有其相应器官的病变依据,水肿仅是整个病变的一个表现而已,而局部性水肿常由于人体局部的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引起。水肿不一定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而肾脏疾病也不一定都会有水肿。
5中医4招治疗肾性水肿
1、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2、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3、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4、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