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海绵状的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症状就是在皮肤上会有像海绵一样的血管瘤,尤其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会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就没那么明显,这种血管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生长,甚至是在内脏,患有海绵状血管瘤应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目录
1婴儿海绵状血管瘤有危害吗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通常在孩子出生或生后不久发生。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增长较慢,但损害较大,并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因外观改变明显,比较容易发现。这种血管瘤还可能发生在内脏,往往不容易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容易出血,继发感染等,能危及生命,必须早期治疗。
血管瘤的危害不单单是表现在对外貌的影响上还表现在对身体的隐形伤害上,很多年轻的服务因为缺少对血管瘤的了解所以总是认为疾病的危害不大,其实不然,相信读完上面文章的您也有所了解了,我们希望上面的内容对您有帮助!
2婴儿头部海绵状血管瘤
婴儿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表浅的,可件局部皮隆起,高低不平;皮肤表面可表现出紫色、蓝色、蓝紫色、紫红色;有的可见曲张盘旋的血管;这种比较表浅的容易破溃出血,造成出血多、创面大、经久不愈,所以要注意保护好局部皮肤不受摩擦。另外一种位置比较深的婴儿海绵状血管瘤,除局部显现出不规则的轻、中度的隆起外,皮肤颜色没有异常的改变.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同位素、硬化剂注射、激光烧灼、铜针、电针、中药外敷,这些方法一般都能把血管瘤去掉或缩小,但是都会留下缺陷。手术会留下疤痕、组织缺损、功能障碍;
冷冻、激光烧灼会留下疤痕; 同位素敷贴会留下白斑; 硬化剂注射(鱼肝油酸钠、尿素、同位素等)会留下肌肉硬化,张不开嘴,腿拐;
铜针、电针会留下疤痕,需要全麻。药光疗法,就是将药物注射至瘤体内部,再用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让瘤子慢慢地褪掉,能够取得完美的效果。
如果家长不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的话,尤其是当海绵状的血管瘤在内脏中生长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内脏破裂,是有非常严重的生命危险的,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最好还是去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才能够完全的确定治疗方案.
3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的药方
药方一:
【药物组成】冰片、雄黄各 3 克,米醋 50 毫升,鸡蛋 1 个
【用法】将鸡蛋欣入罐头瓶坷,加入米醋,密封瓶口,浸泡 7~8 天。待 鸡蛋壳溶化后去其蛋黄,放入冰片、雄黄调匀备用。使用前用温水洗净患处及周围,将药液涂于瘤体,每天 3 次。
【主治】此方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 有21 例,痊愈 16 例,显效 3 例,无 效 2 例。)
【来源】宋 学贤.中医药信息报 1989 年 6 月 17 日 水晶膏。
药方二:
【药物组成】石灰末 15 克,白碱 6 克,糯米 50 粒。
【主治】此方治疗小儿血管瘤 。(有9 例,1 次治愈 7 例,2 次治愈 2 例。)
【用法】将石灰末放入干净杯内,白碱以适量开水溶化倒入,高于石灰 2 指为度,再将糯米撒于灰上,以碱水渗之,陆续添加,泡 1 昼夜。将糯米取出,捣烂成膏,装瓶备用。使用前将局部洗净,75%酒精消毒,取胶布 1 块,视瘤体大小,将胶布中间剪 1 小孔,贴于患处,使瘤体暴露于外。胶布周围要贴牢,避免水晶膏侵蚀周围组织。将水晶膏薄涂抹于瘤体上 1~2 毫米 厚。上面再用胶布回定。2 天后取下,可见血管瘤体成凹形黑色刨面,再以 消毒敷料包扎即可。结痂后不宜过早揭去,待创面平复自行脱落,不留疤痕。
4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5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与什么有关
大多数学者认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海绵状血管瘤。
也有人认为是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 充血扩张致使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海绵状血管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介于错构瘤和真性肿瘤两者之间。据研究表明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婴儿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来源的假说,近年来研究证明海绵状血管瘤为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位于染色体7q长臂的q11 q22上。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胚胎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比如因为某些疾病因素而使用过一些激素类的药物,所以造成雌二醇水平增高。
3.环境污染及食物因素。举个列子,我们经常吃的一些人工养殖的海鲜、肉类食品等,人工养殖饲料大部分都含有雌激素即人们通常理解的避孕药物,激素的作用可以使动物成熟的周期减短。
4.外伤因素。认为常规放疗、病毒感染、外伤、手术、出血后血管性反应均可诱发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