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国外也称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除了导致中毒者的健康受损外,还会造成社会、经济方面的其他不良后果。市食品安全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了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才能更及时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目录
1哪些原因会引起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2食物中毒的表现
1、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2、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
3、食物中毒的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3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但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应想到可能出现胃、食道或咽部出血,此时宜停止催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至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另外,因为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方便医生尽快确诊和及时救治。
食物中毒的注意事项
鲫鱼和冬瓜,鲫鱼性温味甘,和胃补虚、消肿去毒、利水通乳,但若与冬瓜同食会使身体脱水。低血压、身体虚弱者不宜食用。
西红柿和鱼肉,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会对鱼肉中的铜元素释放产生抑制作用。如西红柿烩平鱼。
大蒜和大葱,大蒜大葱都是强烈刺激肠道的食物,胃肠道有疾患的人食用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常见菜肴:麻辣四季豆
鸡肉和芝麻,芝麻能滋补肝肾、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乌发,但与鸡肉同食会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五香茶叶蛋(茶叶+鸡蛋),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吸收利用。
白萝卜和木耳如红白萝卜木耳汤。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但需注意萝卜与木耳同食可能会得皮炎。
烤与啤酒,不宜同食,这是因为烧烤食品在熏烤过程中能产生10种致癌物质,而此时大量饮用啤酒会使血液中铅的含量增高,。
48种隔夜食物千万不要吃,会中毒
隔夜银耳
银耳汤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但一过夜,营养成分就会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
。因为不论是室内栽培的银耳还是椴木野外栽培的银耳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
经煮熟后如放的时间比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
人喝了这种汤,亚硝酸就自然地进入血液循环、血液里的红血球里有血红蛋
白,能携带大量的氧气供机体需要。但是亚硝酸起反作用,使人体中正常的血红
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隔夜茶
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
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所以,人们通常认为隔夜茶不能喝。
隔夜鸡蛋
如果鸡蛋没有完全熟透,那么未熟的蛋黄隔夜之后食用,在保存不当的情形
下,营养的东西容易孳生细菌,造成例如肠胃不适、胀气。但是如果鸡蛋已经熟
透,而且以低温密封保存得当,一般没有问题。
茶叶蛋通常是煮两遍的,第一遍煮熟,第二遍将蛋壳敲碎,加茶叶等辅料再
煮,所以茶叶蛋肯定是熟的。但是那些半生半熟的鸡蛋,蛋黄呈半液体状,就不
能隔夜吃了。
隔夜开水
把自来水烧开3~5分钟,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适合人
们饮用。
少喝隔夜开水: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有专家发现,开水
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生水为高。而且反复多次煮沸时间过长或超过24小时的开水
,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开水放置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是刚烧开时的
1.3倍。我国居民有爱喝开水的习惯,最好是现烧现喝或只喝当天的开水,也不要
喝煮沸时间过长的开水。
隔夜叶菜
由于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
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
除。健康吃法:通常茎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
类居中。因此,如果同时购买了不同种类的蔬菜,应该先吃茎叶类的,比如大白
菜、菠菜等。如果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的话,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
而选择瓜类蔬菜。
隔夜汤
广东人喜欢煲汤,喝不完的汤放入冰箱里,第二天煮滚了再喝。这种隔夜汤
对身体好吗 健康吃法:最好的保存方法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
干净的勺子勺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锅存放在冰箱里。因为剩汤
长时间盛在铝锅、不锈钢锅内,易发生化学反应,应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
7海鲜品
不该食用的隔夜食物有鱼、海鲜、绿叶蔬菜、凉拌菜等。
鱼和海鲜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绿叶蔬菜中
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烹饪过度或放的时间过长,不仅蔬菜会发黄、变味,
硝酸盐还会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有致癌的作用。凉拌菜由于加工的时
候就受到了较多污染,即使冷藏,隔夜后也很有可能已经变质,应现制现吃。
8家庭卤味糟货
卤味和糟货都是上海市民喜欢吃的时令菜,不少市民还喜欢把吃剩下的卤味
糟货放冰箱“过夜”,可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春夏
季节吃卤味糟货不要隔夜。
散装卤味是要当天吃完,不可隔夜的。从食品安全角度讲,这是不卫生的,
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吃隔夜糟货。食品专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并非
绝对“保险”。冰箱里易孳生霉菌,还有嗜冷菌等。
5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2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44、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55、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