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对任何人都很重要,人身体的肾有双侧的,发生疾病时肾会出现很多症状,最后反映出的症状则代表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肾水肿是常患者的疾病之一,患病后身体症状显著,而检查时发现肾的症状也是很明显的,患者就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对症医治,那么患者要如何治疗肾水肿呢?下面就为您讲解肾水肿的医治方法。
目录
1中医治肾水肿是怎么回事
1、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2、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3、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4、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2如何治疗肾水肿呢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是根本,但奏效缓慢,必须针对发病机制及时治疗。原则如下:
①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 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②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③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④补充血浆蛋白。
药物治疗
托拉塞米治疗肾性水肿:应用托拉塞米(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和呋塞米注射液,所有患者均治疗5d。托拉塞米(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初始剂量20mg/d,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剂量,最大剂量可增至200mg/d。呋塞米注射液用法参照托拉塞米,呋塞米和托拉塞米注射液的用药剂量比为1:2。
托拉塞米主要是从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的半衰期影响不大,不会产生蓄积,可长期、连续使用,其利尿抵抗也极少发生,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及其他利尿剂比较,具有利尿作用强、半衰期更长、作用更加持久、生物利用度更高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少等优点。国内研究表明[3]托拉塞米在剂量2.5mg~80mg范围内的所有剂量显示对健康受试者是安全和耐受的,临床推荐以不超过80mg/d为宜。本试验中托拉塞米组治疗后尿量可增至2350ml~562ml与呋塞米组比较P<0.05,体重下降亦较呋塞米组明显。结果显示,短期应用托拉塞米治疗肾性水肿安全有效,在研究设定的用药方案(托拉塞米:呋塞米= 1:2)下,其利尿效果显著,强于呋塞米。在试验中仅观察到一例用托拉塞米的患者出现轻度恶心,表明大剂量托拉塞米用于肾衰治疗是安全有效的。2组的血钾均有下降,但托拉塞米组的低血钾程度较呋塞米组轻,未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呋塞米组有21例发生低钾血症,需要补钾,说明托拉塞米低血钾的副作用较小。但因用药时间短,低血钾可能不明显,长期应用仍需监测血钾。对血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胆固醇均无明显影响。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托拉塞米治疗肾性水肿疾病利尿效果显著、安全性好,较呋塞米更有优势。
3肾水肿的症状都有什么
肾水肿通常出现组织疏松的部位,像脸部,眼睛的部位,还有脚的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出现水肿的现象,有的患者水肿严重的话全身也会出现肿的情况,手指按水肿的部位皮肤会凹下去的,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去看医生的,然后进一步治疗,可以选择中药进行长期治疗,平时要注意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不要碰冷水,饮食方面要营养全面均衡,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
肾囊肿患者平时应该多吃一些苹果、西瓜这类水果都是可以多食用一些的,虽然不能够完全的治疗好这个病症,但是也是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个现象的。肾囊肿一般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现象的,所以情况不严重的朋友们都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平时一定不能吃太多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对这类病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要多注意些。
4肾水肿的分类
肾病性水肿
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之一。因组织间隙蛋白含量低,水肿多从下肢部位开始。
①由于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
②继发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钠水潴留在肾病性水肿发展中也将起重要作用。此外,部分患者因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肾炎性水肿
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因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
发病机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同时,肾小管的重吸收无相应减少,有的反而增加,因而发生严重的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下降,导致钠水潴留所致。肾炎性水肿时,血容量常为扩张,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因高血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而使水肿持续和加重。
5肾水肿的中医疗法
附片100克 干姜40克 花椒7克(炒去汗) 猪苓15克 茯苓30克 条桂15克
服四剂,小便遽转清长畅利,面足浮肿消退,腹水消去十之六、七,体重减轻21市斤,腰背痛已大为减轻,仍有酸胀。稍能食,精神较增。舌苔灰黑已退,呈现白滑苔。脉转和缓,体尚弱。仍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100克 干姜50克 吴萸10克 桂枝30克 苡仁10克 猪苓10克 茯苓30克
连服四剂,腹水消去十之七、八,面色亦转好,精神、饮食较增,舌质青色已退,淡红而润,苔薄白滑,脉和缓有神根。大病悉退,阳神尚虚,余邪未净,唯有增强心肾之阳,不变温化之法,始能效奏全功,照上方加减治之。
附片150克 干姜5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砂仁10克 黑丑20克 茯苓50克 公丁10克
服四剂后,寒水邪阴消除殆尽,善后调理一周,病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