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较大;棘突板状水平伸向后方,相邻棘突间间隙宽,可作腰椎穿刺用,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人体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腰椎的结构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骨板;②纤维环;③髓核。椎间盘实际上是一个密封的容器,上下有软骨板,它是透明软骨覆盖于椎体上、下面能环中间的骨面。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用的纤维束相互斜行交叉重叠,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当椎体承受纵向负载时,髓核用纤维环借其良好的弹性向外周膨胀,以缓冲压力,有减震作用,在行走、弹跳、跑步时防止震荡颅脑。还可使脊柱有最大的活动度,使人能进行腰部的各方向活动。椎间盘的这种结构,允许椎体间借助髓核的弹性和移动以及纤维环的张力做运动,但是纤维环一旦破损,其间包裹的髓核就会穿过破损的纤维环向外突出,即发生了椎间盘突出(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腰椎的结构
腰椎lumbar vertebrae: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乳突。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各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2腰椎旁边疼怎么办
1。放松精神状态。患者常因疼痛而精神紧张,精神紧张一方面会加重疼痛,不利于疼痛缓解,另一方面因精神紧张不利血液循环的改善和经脉的通畅,不利于疾病的缓解与康复。因此,应坚持精神调摄,放松心情,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以求早日康复。
2.坚持卧硬板床。不要因不习惯或不舒适而放弃卧硬板床.坚持卧硬板床能减轻身体对腰椎的压力,使病变局部得到放松.以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与营养的改善,从而加速愈合,病变局部得到修复。
3.局部应注意保暖。以防风寒湿邪的侵袭加重病变。同时有利于经脉气血的流畅,使原有之风寒湿邪尽快化解,以利于病变局部的修复。下肢的保暖也很重要,无论伴不伴有下肢的痛麻。都应重视下肢的保暖,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免劳欲太过,耗损肾气。
4.适当合理地运动。急性或急性发作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病情有所缓解后。应适当运动,但应是合理地运动,以活动肢体,流畅气血,舒展经脉,不加重腰部的负担为原则,具体运动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还应量力而行.运动也不可过度,以免因运动过度。造成身体的疲劳。加重腰椎的负担,不利于病痛康复。
5.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不宜食用辛辣及高热量之油炸食品,生冷之品尤其是冷饮当忌。酒类也应慎重,急性期当忌.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滋补、活血、通络等药酒,但千万不能过量。也可适当用滋补类药膳,如用冬虫夏草3克,三七6克,怀牛膝9克,与老鸭一道炖煲,喝汤吃肉;也可以用杜仲9克,枸杞9克,狗脊9克,黑木耳适量,与猪骨头或子排一起炖煲食用。这类药膳均有滋补作用.对肾虚明显者有效。
6.外治法。包括自我按摩与外敷,主要有:①按摩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胭窝横纹中央,一般腰突症患者此穴都有明显压痛,如自己不方便也可请旁人点按此穴,但需注意适当控制力度,刺激不能太强。也可适当按抚腰部,以促使局部气血经脉通畅。改善血液循环。②外敷热熨,对于腰部喜暖畏冷的患者,可用肉桂15克,小茴香15克,吴茱萸15克,花椒10克,葱头适量,捣匀,炒热,用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加热熨之,一天可重复几次。秋冬季节可用热水袋压迫,以加强热药力。此外,也可外敷膏药贴之,如温灸膏、狗皮膏、镇痛膏等,可酌情选用。有条件者.局部还可用拔火罐等方法治疗。
7.注意预防复发。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因此治愈后除了巩固治疗外,还应注意预防。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腰部椎体、韧带、肌肉的功能,坚持做以腰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育活动。以加强椎体、肌肉、韧带的稳定性,提高腰部肌肉、韧带的张力,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利于经脉气血的通畅。
3腰椎病分型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变程度与神经根的关系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分型方法,至今无统一标准。报道的分型有多种,多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有关,有的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完整型、骨膜下破裂型和椎管内破裂型,有的分为幼弱型、移行型和成熟型、有的分为可逆型和不可逆型,还有的分为凸起型、突出型和孤立型。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特别在非手术治疗中,正确应用分型,能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发生意外损伤。
病症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老化以后,弹性降低,在某种因素下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被挤压出来,压迫刺激周围神经根血管,而出现痛麻等症,发病时腰部呈撕裂样剧痛,曲膝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或咳嗽,喷嚏,均可是疼痛加剧,并沿坐骨神经走行路线向腿部放射,明显受限病程较长的患者,下肢有放射痛合并麻木。患者中有85%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本病突出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变,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化,水分丢失,纤维环韧带弹性逐渐减低本身椎间盘组织缺乏血液供应,修复能力差,加上负重大,活动多,遇到外伤,积累性劳损,造成纤维环破裂。长期腰肌劳损,肌肉和韧带萎缩,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大,也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肝肾虚损,气滞血瘀,筋伤骨错,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瘴阻经络而发病,可采用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同时,可以辅助物理治疗,帮助缩短疗程,常用的物理治疗有推拿、按摩、牵引、热敷、理疗等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反复发作的患者或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
4腰椎的注意事项
尽管随着年龄的老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骨量的丢失,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逐渐变弱,但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减缓其进程。应提倡日常腰部保健方法:
1、坐位工作:保持坐位时的正确姿势,避免弯腰驼背懒懒散散。应使用硬靠背的椅子,使脊柱略弯向前倾,腰部垂直紧靠在椅背上,尽量使一侧或双侧膝部高于髋部,椅子过高时,可在脚下放一矮凳踏在上面。
2、站位工作:站位时保持腰部平直;长时间站立工作时应经常倒换着让一条腿休息(如用一只脚登在一只小凳上),长时间直挺着膝部不弯曲会使腰部受伤。女性要避免穿高跟鞋。
3、睡眠时:睡眠使用的床垫要挺实,一般宜用木板床。不要俯卧睡眠。仰姿睡眠时,宜在膝下垫一个枕头。侧卧位睡眠时,应使一条腿屈膝曲腿。
4、提重物:提重物时要屈膝下蹲,保持脊柱垂直的状态,使物品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用腿部的肌肉力量站立起来将物品提起,要避免突然用力,物品过重过大时要请别人帮助。
5、工作中:避免过度疲劳,经常变换工作姿势,整日伏案工作,要利用各种机会起来走一走,经常活动一下腰部。
6、运动时: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前要进行热身、放松等准备活动
7、控制体重:肥胖使腰部的负担过重,故应减肥。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不吸烟。
腰椎病患者要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脊柱是一个由骨骼和附着的肌肉等组成的动力器官,腰椎的稳定性有赖于腰背肌的良好功能来呵护,在腰背肌力量减弱以后,腰椎骨性结构及椎间盘所受的应力增加,椎间盘退变加速,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发生腰椎不稳。这是护理腰椎病最基本的方法。其次,腰椎病患者平时要少坐多站、多平卧平卧时腰椎所受应力最小,直腰坐位时腰椎所受应力是站立位时的1.5倍,伏案前倾位(哈腰)时腰椎所受应力是站立位时的2倍左右。腰椎病患者最合适的体育锻炼是游泳。但是不可过量或者剧烈。
饮食注意事项
一、宜食清淡饮食。中医认为过咸的食品能伤及肾脏,而肾虚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慎食煎炸之品。因这类饮食易导致使秘,使腹压增高,加重腰腿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食疗方法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1)海带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饮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捣汁温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烘干研末,与黑芝麻150g炒熟,拌匀,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将芝麻用水淘净,轻微炒黄后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每日一剂,供早餐食用。
5腰椎间盘脱出易导致瘫痪
腰椎间盘脱出是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疾病,脱出物在椎管内活动很容易压迫神经引起剧烈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发麻等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脱出物就可能从腰椎破裂处分离,处于游离状态在椎管内活动,大多数病人可出现跛行步态,伴有腰椎管狭窄者则有间歇性跛行。神经根严重受压可出现相应神经支配肌肉瘫痪、分布区域皮肤感觉消退。如果脱出物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双下肢不全瘫,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男性出现阳萎,女性出现尿潴留和假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