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属于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疾病,通常都是在女性身上比较多发,尤其是性生活比较频繁以及绝经后的女性都会发生的,由于它也是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有很多人都不给予重视,那么慢性尿路感染该如何治疗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教你预防尿路感染的妙招
讲卫生洗掉病菌
以性别来划分尿路感染人群,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成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半数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有过尿路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
女性之所以高发尿路感染,首先是因为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女性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而且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长度仅为3—5厘 米,因 此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引发炎症。同时,尿道周围的局部刺激、妇科疾病以及性激素变化等均可导致阴道、尿道黏膜改变而有利于致病菌入侵。因此,女性 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勤洗内衣。女性的外阴部汗腺特别丰富,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天气,如果护理不当,容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因此,天热出汗多时,一定要每天更换内衣。
二是解手后,用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拭。女性的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如果解手后擦拭方式不正确,会大大增加尿道被污染的风险。
三是性生活后及时清洗。性生活引起的女性尿路感染较为普遍,特别是新婚女性发生率很高,一项来自台湾的调查显示,约1/4女性发生过“蜜月膀胱炎”。
别久坐增强体质
在肠道,大肠杆菌是“正常居民”,一旦它们到了泌尿道就可能引起炎症。研究显示,80%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引起。久坐的坏习惯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 处于 潮湿闷热的状态,细菌繁殖加快,这在潮热的天气或环境里尤其明显。因此,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最好穿着宽松衣服,内裤以全棉为佳,不宜过小或太紧。很多女 性朋友习惯穿着人造化纤材质的内裤,这种材料透气性较差,容易使局部温度升高,导致细菌繁生,像现在市场上卖的那种丁字裤最好不要穿。此外,还应注意不要 久坐在能发热的地方(如平地、单车、摩托车座等)。
“久坐工作族”要养成多喝水、勤排尿的习惯。上班前最好先排一次尿,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开会期间,选择一个“中场休息”时间,“方便”一下。在 憋了 一段时间的尿之后,除了尽快将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多小便几次,这对膀胱来说有冲洗的作用,可以避免膀胱内细菌的繁殖。
不吸烟减少刺激
尿路感染是威胁泌尿系统健康最 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还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美国泌尿协会2010年年会上,曾公布过一项来自芬兰的研究。在排除了服药等可能影响女性 泌尿健康的因素后,研究者发现,与从来都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女性出现尿急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8—2.7倍,出现尿频的概率是前者的1.7—3倍。
而对于得过尿路感染的人而言,不要喝咖啡、酒精饮品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软饮料,因为在尿路感染期间,这些饮品会刺激膀胱,使患者尿意频频。
此外,尿路感染患者还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同时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吃偏温热的食物时,应搭配些具有寒凉之性的辅料。不要加过多的大蒜、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而是配搭一些黄瓜、生菜、萝卜、西红柿等偏寒凉的蔬菜。
多喝水小便通畅
说到尿液,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它是人体的“垃圾”。别小看这有些脏兮兮的液体,它可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环。人们吃下的肉类、粮食等食 物,最终会在血液里变成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毒素”,只有经过肾脏过滤通过尿液排出人体,才能避免过量“毒素”伤及健康。由于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 水分基本相当,因此,每天摄入1500—2000毫升水,以保证尿量非常重要。
除了排出“毒素”,尿液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冲刷泌尿道,这对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有重要意义。尿液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最终排出体外, 正常 人尿道口周围都有细菌寄居,有些细菌还可能进入膀胱,一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感染。之所以多数人不会发生尿路感染,主要就是因为规律地排尿避免 了细菌在泌尿道里滋生。
呼吸以及通过皮肤蒸发都会消耗人体的水分。尤其是炎热的天气使毛孔开放,通过皮肤释放的水分较其他季节明显增加,导致人们的尿量和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在膀胱滞留的时间延长使细菌更容易繁殖。因此,天气热出汗多时,更要多喝水以预防尿路感染。
2慢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尿路感染西医治疗
治疗UTI要依据某些重要的临床药理学原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浅表黏膜感染如膀胱炎,尿路抗生素易达到有效浓度,即易治愈,血药浓度相对不那么重要。因此,青霉素不能用于尿路以外的大肠埃希杆菌和变形杆菌感染,而对由这些细菌引起的膀胱炎有效。
同样,四环素在尿路可达有效抗菌浓度,在血清及组织中却不能,可用于治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肾脏、前列腺感染,同样感染的部位也需要有效的药物浓度。
另外,有效血药浓度亦有益,主张用杀菌剂效果较抑菌剂好或两药联用,而不主张单个药物治疗。这些看法是否正确仍无定论,但在研究肾盂肾炎的实验模型中证实,立即减少肾内浓度与迅速得到有效抗菌治疗,对预防肾盂瘢痕形成同样重要,应特别的重视。治疗UTI的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全身败血症,减轻症状,清除被隔离的感染灶,消除来自肠道及阴道菌群的尿路病原体,预防长期并发症,并应做到费用最低,副作用最少,耐药菌群产生的可能性最小。
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的UTI可获得达到上述目的最佳效果。
3什么原因诱发了尿路感染呢
(1)上尿路感染在女性极为常见,主要由于女性尿道短,细菌上行较男性更容易。另外,女性尿道口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比较突出的。据报道:一般有4.5%孕妇有细菌尿,其发病率较无妊娠的同龄女性组高,年龄大的孕妇和经产孕妇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妊娠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中的重点问题。尿路梗阻是诱发尿感易于上行尿路感染的原因中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感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由于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颈梗阻、包茎、神经性膀胱、膀胱憩室、肾下垂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也是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2)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如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髓质囊性病、铁蹄肾以及其他肾、肾盂、输尿管畸形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等,都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也较多,是由于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这类患者一旦发生尿感,则容易并发肾盂肾炎,甚者可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3)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中的其它因素: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肝病、慢性肾病、晚期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妇科炎症、包皮炎及前列腺炎等,是尿路感染的原因最常见的。高血压和血管疾患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者,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低血钾、高血钙和滥用止痛剂等所致的肾损害,亦易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导尿和作泌尿道器械检查,会损伤尿道粘膜,还可将尿道口的细菌直接带入膀胱。据统计,即使在严格消毒下,一次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为2%左右,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达90%,连续留置导尿管10天后,这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⑥滥用非那西汀者,可发生肾乳头坏死,病变的肾组织更易感染,可能是由于防御机能受损之缘故。
4尿路感染的症状
本病好发于育龄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8。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四组。
一、 膀胱炎:
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二、急性肾盂肾炎:
表现包括以下两组症状群:①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或)下腹部痛。②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三、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程经过很隐蔽。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类:①尿路感染表现:仅少数患者可间歇发生症状性肾盂肾炎,但更为常见的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和(或)间歇性尿急、尿频等下尿路感染症状,腰腹不适和(或)间歇性低热。②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如高血压、多尿、夜尿增加,易发生脱水。③慢性肾脏病的相关表现。
四、不典型尿路感染:
①以全身急性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②尿路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③以血尿、轻度发热和腰痛等为主要表现。④无明显的尿路症状,仅表现为背痛或腰痛。⑤少数人表现为肾绞痛、血尿。⑥完全无临床症状,但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105/ml。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者,目前已部分明了急性尿道综合征的原因。
有尿路感染症状的妇女中,40%~50%患者属急性尿道综合征,患此综合征的妇女临床上可基本分为2类:
1、(1)脓尿和真性尿路感染:大约70%的急性尿道综合征妇女,尿检时有脓尿和真性尿路感染存在,这类病人大部分为沙眼衣原体或常见的非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杆菌,腐生葡萄球菌感染,其细菌数少于有意义的细菌数(100~1万个/ml),其他患者为尿道结核,真菌性尿道感染,或罕见的腹腔或盆腔内脓肿所致毗邻尿道的炎症,治疗可服多西环素(强力霉素)0、1g,2次/d,疗程7~14天,复发者需6周,同时需治疗其配偶。
(2)无脓尿和致病菌存在:其余30%的急性尿道综合征妇女虽有急性尿道综合征,但无脓尿和致病菌的存在,推测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与外伤,性交损伤,局部刺激或过敏(如外用避孕药,内裤上的有机纤维,染料等过敏),或其他尚未肯定的因素所致,但需3次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并排除尿路结核,真菌,厌氧菌,衣原体,淋球菌感染的可能,本病治疗应检查并去除前述可能引起本病的因素,由于本病大多数可能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部分症状,可服用安定2、5mg,3次/d,谷维素10mg,3次/d,对减轻症状有帮助。
2、无症状性菌尿:无症状性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指无泌尿道感染表现,仅偶有些轻度发热,乏力,但多次尿细菌培养阳性,且菌落数大于1万~10万/ml。
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发生率约为2%,以往认为此为一良性过程,无需治疗,现经大量研究证实,长期的无症状性菌尿亦会损害肾功能,故治疗应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相同,特别是在儿童,因常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存在,无症状性菌尿易引起上尿路感染,孕妇无症状性菌尿常易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而导致败血症,因此在孕早期就应开始预防性治疗,性交后应即服用呋喃咀啶0、05g,或头孢立新0、25g,能有效防止尿路感染,且对母体和胎儿没有影响。
3、复杂性的尿路感染:这一概念包括一系列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如无症状性菌尿,膀胱炎,肾盂肾炎,显性尿脓毒血症,在泌尿道有结构异常(尿道或膀胱颈梗阻,多囊肾,结石梗阻,导管及其他异物的存在),或功能异常(脊髓损伤,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神经元性膀胱),遗传性尿道肾脏疾病或某一系统性疾病过程使患者对细菌侵入高度易感等因素时,病人常有泌尿道感染的存在,在上述情况存在时,能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比单纯性尿路感染更为广泛,并且这些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普遍人群要大的多,由于复杂性UTI的诊治方法不同于那些非复杂性感染,所以临床上区别对待很重要。
4、巨大肾脓肿和肾周脓肿:肾脏感染的两种不常见类型是巨大肾脓肿和肾周脓肿,过去,大多数肾脓肿是继发于血行性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较少见的A族链球菌感染,脓肿主要位于肾的皮质。目前,大部分脓肿是继发于肾结石,肾或输尿管梗阻的情况,由常见的大肠埃希杆菌所致,典型的脓肿位于肾脏皮髓质交界处,由既往存在的肾囊肿发生感染而形成肾脓肿比较少见,邻近部位如结肠或下部肋骨脓肿等病灶局部扩散所致的肾脓肿较为罕见,肾脓肿可延伸进入肾周围组织。
肾和肾周脓肿的临床表现常较为隐匿,有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厌食,伴有腹痛和背部疼痛等慢性炎症症状,有时由于梗阻而发生与菌血症有关的急性临床表现,或表现为特异性尿路感染症状如尿痛,血尿和明显的尿潴留,体检可发现肋脊角有触痛,甚至可触及包块,但有30%~50%的病人体检可以正常,常规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有白细胞升高,贫血,尿检查有炎症改变如脓尿,蛋白尿或两者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人在出现脓肿时尿中可培养到同样的细菌,要确定诊断必须依赖于排泄性尿路造影证实肾脏有包块的存在,核素扫描,超声波及CT检查也可发现肾内或肾周的炎性包块,如果脓肿未能得到及时引流或抗生素治疗,则脓肿可向腹腔,胸部或皮肤扩散引起并发症。
5尿路感染的检查
当患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为尿感:
1、典型尿路感染症状+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尿亚硝酸盐实验阳性。
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10个/HP。
3、有尿路感染症状者+正规清晨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 /ml,且连续两次尿细菌计数≥105/ml,两次的细菌及亚型相同者。
4、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
5、典型尿路感染症状,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细菌>1个/油镜视野。
慢性肾盂肾炎: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见到局灶、粗糙的皮质癫痕,伴有附属的肾乳头收缩的扩张和变钝等征象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