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在身体里超过一天会产生多种毒素,长期排便不畅会诱发多种疾病。美国近日又有一项新研究显示,饱受便秘困扰的人,容易发生肾脏病甚至肾衰竭,呼吁人们关注肠道健康。那么常年便秘怎么办呢?如何有效的防治便秘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常年便秘吃什么药
便秘问题让人烦恼,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毒素堆积,影响身体健康。便秘吃什么药好呢?临床上调理便秘主要是调理肠胃代谢和免疫力以及内分泌,哈秀健康小编为各位深受便秘困扰的人推荐以下常见的6种药物,但是建议不宜过分依赖药物,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运动,日常饮食多吃一些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等,从根本上杜绝便秘产生。
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一次,粪便量少而且干结的时候就是便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少数人日常2~3天才大便一次,但是大便性状正常,这种情况则不属于便秘。同一个人如果大便从每天1次或者2次变成2天以上或者更长时间才大便1次的时候,同样也是属于便秘。每天排便但是排便困难而且排便之后仍然有残便感,或者伴有腹胀问题,这些都属于便秘。
常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哪些呢?
1、容积性泻药
这种药物也叫做泻盐,因为其不被肠壁吸收,同时溶于水,所以可以在肠道中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因此有导泻的作用。主要代表的药物有硫酸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因为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因此肠道运动迟缓的便秘患者不宜服用。
2、肠动力药物
这类药物是通过加强肠肌张力来发挥作用,但是一般都需要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3、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作用快、效力强,其可以对肠壁产生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从此达到缓解便秘的作用。主要包括了果导、蓖麻油、大黄、番泻叶等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因为刺激肠粘膜和肠壁神经丛,可能引起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因此主要是用于大便嵌顿以及需要迅速通便的人,不宜长期使用。
4、渗透性缓泻药物
这类药物不被人体吸收,通过细菌分解之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中起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而已术后便秘者使用,糖尿病人要慎用。这类药物发酵之后产生气体,因此会引起腹胀等副作用。
5、润滑性泻药
润滑性泻药又叫做大便软化剂,主要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得大便容易排出。液体石蜡就是其中的代表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口感差、作用不强,长期应用还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问题。
6、5-HT4受体激动剂
常见的有替加色罗、聚乙二醇等,替加色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适用于已经用过渗透性泻药和肠用纤维素仍然没有效用的患者。聚乙二醇不被肠道吸收,也不会在肠道内分解产酸,可以用于成年人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便秘。服用该药物的时候最好可以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
2便秘招来不少大病
便秘就好比是肠道堵车,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要辅助排便、排便阻塞感、排便肛门疼痛或烧灼感、排便时间长等症状。如果便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便秘了。
临床上把便秘分为三类:1.器质性便秘,主要由痔、肛裂、直肠脱垂等肠道、肛门疾病引起;2.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便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造成便秘;3.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慢性病的便秘。三种便秘类型中,功能性便秘所占比例最高。生活中,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姚树坤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通过临床观察,我把便秘患者分为了干硬型与黏腻型两种。”姚树坤进一步解释,前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呈硬块或小硬球状,像羊粪蛋,排便费力;后者主要表现为没有便意或有便意排不出来,还常有排不尽的感觉,而且大便黏腻不成形,经常粘马桶。
慢性便秘引发诸多疾病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慢性便秘会引发诸多问题。
影响生活质量。便秘的人,经常有腹胀、老放屁、肚子不舒服的感觉,在厕所蹲了好久却怎么都解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得借助手法、灌肠辅助排便。长此以往,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增加了紧张、焦虑的心理负担。
肠道受累。肠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一旦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肠道内,其中的毒素会持续刺激肠粘膜,容易引发各种肛肠疾病。
诱发其他不适或疾病。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会被再次吸收,长期便秘还会出现皮肤痤疮、口臭、肥胖、精神萎靡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大肠癌、直肠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便秘的人都有用力排便的习惯,但这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排便时用力,血压会比平常高,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卒中、猝死等意外。
胡乱吃药雪上加霜。对慢性便秘患者来说,烦恼和痛苦就像粘在手上的牛皮糖,想尽办法也总甩不掉。为了速战速决,就开始滥用泻药;还有人经常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中成药、润肠茶,这些“通便剂”大都含有泻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蒽醌类物质的成分。滥用泻药和“通便剂”不仅缓解不了便秘,还会雪上加霜,发展成顽固性、难治性便秘,进而诱发结肠黑变病、结肠息肉等,增加癌变风险。
3哪些恶习会导致便秘
便意的出现意味着粪便已经下行到达直肠,并且积蓄了一定的量,刺激位于肛门上端的排便感受器申请排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总是采取拒绝的态度,日久就会降低感受器的阈值,直至麻痹,长期“忍便”绝对是第一大“恶习”。
1、错误的饮食习惯
首先是吃得不合理。
小宇,男,6岁。小家伙特别不安分,总是动来动去。平时有个习惯,喜欢吃零食,楼下小卖铺他是老顾客,总是跟爷爷奶奶要钱去买那些膨化食品和饮料。而正常饭点根本就找不到他。最近半年有一件是让这个小家伙很难受,便秘。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排便,大便又干又硬,每次蹲大便都要很久,排完后肛门疼得他哇哇直哭,有时还要打点开塞露才能拉出来。来看了两次,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目前已有缓解。
小宇这种情况,存在于很多儿童身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仅导致便秘的发生,还会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必须引起家长重视。
除了油炸、膨化食品外,各种肉食、油腻、甜食、口感较重食品、食物过精过细也都会引起便秘。
其次是该吃的不吃。
食物总量过少,不足以刺激肠道蠕动,或食物中蔬菜、水果这些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比例过低或缺乏。都会造成便秘。
2、忍便
小王是个白领,她有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排便时间,别人是晨便,她是晚便。忙碌了一天回家,晚上有充分时间来解决排泄问题。但最近单位太忙,晚上经常要带领她的团队一起加班,所以就经常错过正常的排便时间。有时到了便点出现便意,她就忍、就憋。可是憋着憋着,现在整个晚上就没啥动静了。排便间隔从原先的一天一次,到现在的5~6天也不想,只好打支开塞露刺激一下才能排。她现在非常后悔,当初不该忽视便意的出现。
4治疗儿童便秘偏方
①改变饮食结构:
主张母乳喂养,乳母应注意饮食均衡,不宜过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虾、蟹等,应尽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便秘时,可另加润肠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炼奶等。
②人工喂养儿易发生便秘,可适当减少牛奶的喂入量,添加辅食
如牛奶中加糖,喂食蜂蜜、梨汁、橙汁、番茄汁、菜汁等,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幼儿可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番薯等。
③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
增强体力,使腹壁和肠壁增厚,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
④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建议小儿要做到每天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每天晚餐后排便。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轻易更改排便时间,不随意减少排便次数。对于便秘患儿,便前可先让其做下蹲动作,增加腹压,或顺时钟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管蠕动,达到排便的目的。
⑤中药对小儿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为胃肠结热、津亏肠燥而致,治宜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为原则,可用火麻仁、瓜蒌仁、牛膝、知母、玄参各10克(婴儿酌减),煎水饮用以治便秘。
⑥忌食辛辣燥热之品
如姜醋蛋、辣椒、羊肉等,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雪梨煲猪胰汤、胡萝卜马蹄煲脊骨汤、菜干煲脊骨汤、节瓜煲脊骨汤、番薯糖水等。
5预防便秘的方法
1、定时上厕,入厕前喝一杯蜂蜜水,养成早晨起床后排便的习惯,没有便意,也要耐心地坚持,天天如此养成习惯;
2、每天喝三次蜂蜜水;
3、多补充纤维素高的蔬菜,膳食纤维遇水膨胀,软化粪便,加大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令粪便及时排出体外。
4、多食有油脂的干果种仁,例如花生、核桃;
5、少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黏膜具有收敛作用,会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改用决明子(微炒)开水冲泡喝有利排便;
6、避免辛辣食物,不要长期食用大蒜,大蒜有使肠道变硬的作用,这往往是造成便秘的—个原因;
7、多吃香蕉和梨,吃些无花果、梅脯等。不吃苹果、猕猴桃等有酸性的水果。
8、生红薯叶,捣烂,调红糖,贴腹脐,可治大便不通。
9、西梅汁是一种快速去除便秘的纯天然果汁,一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到效果。如果每天喝一小杯,大约150克左右,可以改善肠胃;
10、尽量不服抗生素,保护肠道内益生菌;
11、避免久卧久坐,多做运动,尤其要走;
12、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缓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