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有痰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大人喉咙有痰的话,可以自己咳出来,或者吃点化痰的药进行调理。但是如果是刚出生的宝宝喉咙有痰的话,即使感觉很难受,但是也没有办法自己可以清理喉咙的痰,所以需要父母的帮助。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如果宝宝喉咙有痰,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呼吸。那么宝宝睡觉喉咙有痰应该怎么办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8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孤僻。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不一定是懂了哦!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2宝宝睡觉喉咙有痰怎么办
一般来说,患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宝宝喉咙往往都会有很多的痰液的,但是针对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无法自己咳痰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宝宝排痰。
爸爸或者是妈妈可以在宝宝咳嗦的间隙,然后让其侧卧或者是抱起侧卧,然后拍宝宝的背部,这样可以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但是要注意拍宝宝背部的时候,手法要轻,否则很容易将宝宝排除内伤。
“万能的白开水”,不管什么感冒,发烧,咳嗦什么,统统都是说多喝开水,虽然没有什么依据,但是多喝水总是没坏处的。尤其对喉咙有痰的宝宝来说,多喝开水可以让喉咙里面的粘液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帮助痰液的可咳出。
我们口耳眼鼻都是想通的,所以当宝宝喉咙有痰液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将茶杯或者是一个大口罐倒入沸水,然后让宝宝的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并吸收,这样可以使得痰液变稀之后利于宝宝咳出。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要抓紧装有沸水的容器,避免宝宝烫伤。
宝宝所处的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爸爸或者是妈妈要定时为有宝宝的房间开窗通风换气,同时也要避免让冷风直吹到宝宝的身上。此外,最好是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8-22度,湿度控制在60%-65%为宜,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助于宝宝痰的排出。
3有12种表现当心宝宝发育迟缓
1.9个月时不能伸手拿东西
如果你有跟其他宝宝对比的话,一旦发现宝宝到了9个月时仍不能主动伸手去拿东西,同时在有大人搀扶时也不能用自己的双腿支撑体重。这就表明宝宝有些异常,应该及早带宝宝去检查一下。
2.哭声异常
有的宝宝会因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时间长,但有的时候却需要反复刺激或持续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宝宝哭声尖锐,有的或哭声细小无力;还有部分宝宝不爱哭闹,显得异常“乖巧”。如果爸爸妈妈学会听懂宝宝的哭声,就知道个中隐含的健康信号了。
(1)如果宝宝突然高声地尖叫、无回声、起声急而消声快。这样的哭声结合其他症状如摇头、眼神发直、凝视、嗜睡、烦躁、发热、抽搐等,可能是有颅脑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
(2)如果宝宝突然不哭也不响,过分安静,也属异常现象。因为有的新生儿病重而哭不动,更应重视去细心观察,耐心找出原因。
3.吸吮能力差
有的宝宝会比较晚才学会咀嚼,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和呕吐等现象。智力障碍的宝宝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这样就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到宝宝半岁时添加辅食以后,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不易咽下并且致使呕吐。
4.竖头不起转头困难
有些宝宝满百天的时候竖头不起或转头困难,单眼或双眼持续向里或向外。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做一些抬头的训练,如果没有效果,要立即带去医院检查,询问医生原因,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5.睡眠过多且不易唤醒
有的宝宝会一直处于睡眠的状态,而且不容易被唤醒。
一般说来,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一昼夜内所需的睡眠时间大约为18-20小时。每天肯能大约只有3-4小时处于清醒状态,正可谓是“吃饱了就睡”的状态。当宝宝到了2-3个月大的时候,每天需要睡16-18小时;而到了5-9个月宝宝宝仍然需要睡15-16小时;满周岁的时候大概需睡14-15小时。
如果宝宝长期超过合理的时间最好就让宝宝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表情呆滞
宝宝一直表情都比较的呆滞,满百天后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滞,到6个月时仍不能表现出自然的笑容。
据了解,有些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宝宝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而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等。如果发现宝宝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要及时询问医生。
7.运动发育比正常宝宝落后3个月
宝宝的运动发育,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如果发生得比较正常儿童落后3个月或以上的话,有的宝宝甚至还有走不稳的情况出现,这都表明宝宝的发育有可能出现异常。
8.半岁后注视手和玩手动作仍存在
有的宝宝会半岁后注视手和玩手的动作仍持续存在。他们的精神只集中于一种事物,表现得很呆,对外界的事物不感兴趣,就只知道自己玩手,这是不正常的,好像只明白自己的世界一样,爸爸妈妈发现这个情况就要特别注意了。
9.对外界反应迟钝
有的宝宝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在他6个月时候仍不能注视脸面上方缓慢移动的物体,不能朝发出声响的方向转头,不能自己翻身,在没有爸爸妈妈等成人帮助下自己不能坐稳,这也是宝宝智力迟钝的一个表现之一。
10.7-9月还流口水
小宝宝会有流口水的习惯,妈妈都会给宝宝戴上口水肩。这是因为在宝宝4-5个月时,由于辅食的添加对宝宝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宝饮食中逐渐开始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
此时的宝宝,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吮吸指头、橡皮奶嘴等,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也会使口水增多。
但在宝宝7-9个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时有磨牙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部神经麻痹而导致调节唾液的功能失调,尽管这样的几率很少,但是都应该去医院确诊并治疗。
11.语言发育落后
有些聪明的宝宝,在9个月的时候,都会依依呀呀的模仿着大人说话,但是有的宝宝语言发育落比较落后,到10个月时不能咿呀学语,发音也不清晰。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多学习一些教宝宝开口说话的小技巧,多锻炼宝宝学说话。
12.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
有的宝宝会对周围人物和环境都缺乏兴趣,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恋。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不要掉以轻心,要多关爱宝宝,多和宝宝说话,让宝宝变得开朗一些,同时也要询问一些专家,确诊一下宝宝是否存有什么问题,让宝宝得到及时的治疗。
4宝宝肥胖都是你的错
错误1:认为吃得多才健康许多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所以喂食的奶量一次比一次多,或是怕宝宝营养不足,不断地鼓励宝宝多吃一点,如此一来,很容易把宝宝的胃口撑大,当然和成为小胖子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错误2:放任宝宝吃零食有些父母经常会把零食当成奖品,而这些奖励宝宝的零食多是属于精制食品的糖果、饼干、布丁、蛋糕、巧克力、果汁、发酵乳等,这些精制食品都添加了糖,热量高,实在不宜多吃。胖宝宝应重点限制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饮料、冷饮和米、面等食物。
错误3:宝宝饮食太油腻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吃饭更香,会为宝宝提供一些油腻腻的饭菜。实际上,食用油过量也是造成宝宝肥胖的原因之一。建议妈妈,烹煮食物时应尽量清淡;烹调时,宜减少烧烤、腌、熏、油炸等方式,最好采用清蒸、煮、炖、炒的方式。
错误4:宝宝肚子饿就吃米面或零食有些宝宝胃口好,经常肚子饿,于是父母会无限量给宝宝供应食物,导致宝宝过度肥胖。这类宝宝尤其要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要少提供高热量的食物,为了不使宝宝发生饥饿的痛苦,可选择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黄瓜、冬瓜、番茄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苹果、梨等水果。
错误5:没有鼓励宝宝细嚼慢咽狼吞虎咽通常会让宝宝吃得过多,而细嚼慢咽则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品味食物,并使宝宝能够产生饱腹感,可避免摄食过量。因此妈妈要尽量做些耐嚼的食物,如煮玉米、全麦馒头、玉米饼等,少吃精致的面包、糕点。
5提升3岁宝宝注意力的方法
10个妈妈,9个反应孩子上课不集中,难道注意力散漫是天生的?什么叫做“三岁定八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接受到正确有效的能力训练。
3岁很关键 提升BB注意力的方法
一:听课不走神
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前训练,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二:数字传真
训练方法:家长将下列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
例如:家长读:68715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写:68715
三:听字训练
训练方法:家长读下列短文,孩子认真听,当听到一个“一”字就用笔在纸上打一个“√”,家长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直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一”的个数相同为止。
有一小鸟,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要飞,每日只在家里叽叽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是觉得非常的快乐。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个老鸟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见火红的太阳,它们又害怕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它们又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有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这时老鸟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吃得饱饱的,并为民除害。
四:词语思维训练
3岁很关键 提升BB注意力的方法
训练方法: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当听到学习用品就马上举起左手。
凳子 课桌 洗衣机 篮球 电视机 自行车 书包 电冰箱 作业本 葡萄 空调 电风扇 电话机 被子 杯子 钢笔 手机 篮球 羽毛球 打火机 飞机 刀剑
五:找差异训练
训练方法:仔细听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中与甲句不同的地方。
第一组:
甲:树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
乙: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长。
第二组:
甲: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送给妈妈。
乙: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植物学家,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花送给妈妈。
六:按顺序找数字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1 12 7 1 20
6 15 1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11 23 16
3岁很关键 提升BB注意力的方法
七:玩扑克游戏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八:买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九: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