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血小板的减少会引起白细胞的减少,因为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定要及时治疗,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白细胞减少性紫癜的介绍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紫癜的检查有哪些
引起皮下出血的疾病统称为紫癜,多半为血管系统障碍所致的过敏性紫癜(舍一亨氏病),以及血小板减少而造成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谓过敏性紫癜,在变应性变态反应中(过敏症)属于全身性急性反应,在用注射马血清治疗白喉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与这种血管紫癜的症状相似。所以用过敏性紫癜来命名。儿童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儿童紫癜诊断要点,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出现,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肤、粘膜。皮疹多样,小者如针尖样,大者则成瘀斑或血肿,亦可融合成片。皮疹颜色初起淡红或鲜红,压之不退色,数日后转成淡紫淡青而逐渐消退。急性起病时,常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呕吐、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本病属于血证范畴,应与温热病所出现的斑疹作鉴别。温热病的发生多与四时不正之气有关,每有传染性,先见高热、头痛,后见斑疹,起病急,传变快,甚则昏迷、抽搐。 实验室检查: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抗体测定阳性,束臂试验阳性,则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块收缩等均正常,则提示为过敏性紫癜。
查看详情>>2白细胞减少性紫癜的介绍是什么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病例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班。
血小板破坏的机制是由于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引起的。当血小板抗体以其Fab片段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抗体分子的Fc片段暴露,并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吞噬破坏。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如C3裂解产物C3b附着血小板表面,与巨噬细胞C3b受体结合也导致血小板吞噬。另外,血小板破坏还与巨噬细胞的活性水平有关,所以病毒感染时血小板更易破坏。
遗传因素ITP曾在单精合子的双胞胎和几个家族中发现,同时还发现在同一家族中有自身抗体产生的倾向。ITP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表明,ITP尤其好发于伴有HLA-DRw2抗原和HLA-DRB1*0410者,并且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白细胞减少性紫癜也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病发病的病情多变,主要是血小板被破坏,皮肤出现瘀斑。不论是患有什么疾病,都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勤于运动。还要平衡自己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紫癜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阿司匹林样缺陷: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患者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血小板计数正常,pF-3有效性异常。临床上皮肤癜分布不均,粘膜出血明显,外伤或手术时出血较严重。
2、轻型血管性假血友病:有粘膜或内脏出血。有的患者出血时间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Ⅷ:C降低,ⅧR:Ag减少明显,血小板粘附率可降低,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聚集性减弱。
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亦即为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常有发热、感染及全身不适的症状。肢体出现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的紫癜,瘀斑、瘀点以手足伸面为主。常伴有腹痛。关节疼痛或肿胀、便血,有些患者出现血尿及浮肿症状。实验室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均正常,骨髓象检查无特殊,束臂试验阳性。
查看详情>>4紫癜预防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的过敏原。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注意饮食,因过敏性紫癜多为过敏原引起,应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肉类、海鲜、应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
4、为防止复发,患者治愈后应坚持巩固治疗一疗程。
5紫癜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