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界尚难以攻克的难关,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特的复杂性,所以现代药物的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治疗。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来保养已经欢声该疾病的关节,但虽然并不能彻底治愈这种顽疾,但是缓解疼痛感还是可以的。那么类风湿关节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是不是在患上该疾病之前做到这些的话就不会患上类风湿疾病了呢?
目录
1简单介绍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因素
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 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 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 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因素
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 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位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5、自身免疫
因其能够解释许多临床现象及症状,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接受。主要指某些微生物,在寒冷、潮湿等诱因作用下,借受体作用于淋巴细胞及滑膜,产生抗体,即类风湿因子,从而破坏滑膜,导至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破坏。
6、感染因素
病人常有发热,白血球增多、血沉增快、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且常有发病前2周—4周内的感染病史。但因大量应用抗生素不能减轻或控制病情,所以感染只能是一种诱因。
2类风湿关节注意事项有哪些
日晒:在无风且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宜多在户外晒太阳。日光浴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及无污染处,如草地、公园、河边和海滩等。
在进行日光浴前,应在遮荫处做空气浴5-10分钟,使机体适应室外气温,一般选择上午9-11时或下午3-5时,夏季以上午为宜,冬季以下午为佳,注意空腹及饭后不宜立即行日光浴,以饭后1小时较好,夏季以每日照射5分钟开始,以后每日增加3-5分钟,直到每日30分钟。
若无不良反应,再隔日增加5分钟,逐步达到每日60分钟,冬季日光浴时间可以相应延长一些,高处比低处日光强,含紫外线多而更适宜,但伴活动性肺结核、心衰及发热性疾病时禁用。如因日光浴出现全身不适、疲劳、失眠和食欲不振等,应暂停,若出现皮肤红肿应中止,进行日光浴时不应看书看报,以免损伤眼。
怀孕:最好在病情稳定期并停用有关的药物半年以上才能怀孕。怀孕的前3个月及妊娠后期须严格限制用非甾类抗炎药,必要时在孕中期和哺乳期可使用半衰期短的非甾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间禁止使用细胞毒药物,如甲氨喋呤、环磷酰胺和爱若华等,金制剂、青霉胺和雷公藤等最好不用。
3类风湿关节炎禁忌有哪些
饮食方面
清淡、搭配合理、营养健康的饮食可以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保持较好的食欲和脾胃运力,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有些食物会明显加重病人症状,若能稍加注意便可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恶化,如高脂肪类、海产类、过酸、过咸、辛辣、生冷类等食物都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要少吃。
起居方面
房屋应通风、向阳,切忌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劳逸适度,克服情绪消沉,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对待疾病和生活。经常熬夜很容易患上肝肾阴虚型关节炎,熬夜也会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要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夜里11点左右就应上床入寝。
多进行物理按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发作期若有条件的可请专业医生或理疗师对关节部位进行物理按摩,物理按摩虽然不可能实现根治,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血液循环,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要注意的是,切忌对关节部位特别是老年人的关节部位进行非专业性按摩,否则,不恰当的按摩方式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等很容易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注意季节和疾病康复的关系
一般来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普遍感觉夏季是一年中相对舒适和疼痛稍微缓解的时候,实际上夏季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但是,不管是什么季节都要注意防寒、防潮、保暖,可以用四季兼用的各种保暖护具来呵护关节部位,以防止病情加重,有效呵护关节。
女性特有的注意事项
虽然此病的病因尚未有统一定论,但据统计女男比例为3:1,中年女性易患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日本九州Rosai医院和九州大学的学者们对5名I期、单循环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回顾研究,他们指出,雌激素能调控炎症性产物,如IL-1、IL-6、TNF等。它们都在此激素水平下降的同时水平上升。
研究总结出,绝经期雌激素缺乏既能影响患者的症状,也能影响炎症水平。而美国专家的近期实验结果显示,雌激素很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之类的自体免疫疾病的病变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的症状较轻,而分娩及更年期后则往往加重。
因此,在用激素医疗的初期,部分患者出现了病情的好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激素治疗存在很大副作用,滥用激素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慢性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皮质激素等是常见的西药,这类药物有镇痛、消炎、解热等作用。
但是,这类药通常不能停止病情发展,也不能实现治愈,更严重的是,它副作用相当大,如胃肠不良反应、血液不良反应、食欲亢进、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症、痤疮、水肿、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紊乱、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等,这些毒副作用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更为严重。
中药多应用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副作用较少,但效果参差不齐,疗效确切的较少见。
手术的风险
手术治疗包括滑膜切除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矫形术、关节融合术等等,但是不能完全消除疼痛,而且手术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有一定的风险,诸如晚期感染,晚期关节松动,假体磨损等。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关节都会受累,即使在手术成功的情况下,患者还要继续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而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也会造成其他关节继续被破坏。
4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表现症状
一、 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患者出现关节炎症一般多伴有相互制约的表现,关节周围的组织如果出现病变及并发症,患者的多个关节可能会受到累及,而单关节炎性疾病较为少见,而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晨僵。
二、 重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伴有全身症状较重,同时可能伴有明显的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症状表现?而类风湿则可能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则可重叠瑞特综合征。
三、 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高热是儿童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与此同时儿童还可能伴有多关节炎型类风湿、单关节炎及少关节炎等症状。
5类风湿与红斑狼疮区别
很多患者因为没有医学常识,而分不清类风湿与红斑狼疮区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类风湿与红斑狼疮区别有哪些,红斑狼疮是种比较复杂的皮肤疾病,其的种类是很多的,病因也是非常的多,而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是类风湿症状之一。
往往在红斑狼疮的早期,患者的颊部红斑就会出现,可于临床表现出现前数月或数年发生。皮疹出现突然,最初位于颊部,为小片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肿性淡红、鲜红或紫红色斑,逐年增多扩大至鼻梁,当鼻梁与双侧颊部皮疹相连时,状似蝴蝶,故称之为蝶形红斑。
有些病人颊部红斑形状不规则,皮疹有的边缘清楚,有的不清楚,有的皮疹可伴有表面糜烂、渗出、鳞屑和结痂;有些病人皮疹水肿严重。患者的颊部红斑并不是一直持续的,而是一般为反复性的,颊部红斑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通常易反复。皮疹通常可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也可在皮疹部位出现色素沉着或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较少出现萎缩现象。
有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出现盘状红斑,多位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耳、手臂和前胸部,呈散状分布或片状分布。另外还可以出现红色斑丘疹、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可单独出现其中一种皮损,也可几种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全身部位均可受累。
类风湿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均是类风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