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不了解扁平足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大部分儿童以及青少年患者的扁平足是先天性的,成年人患者的扁平足有可能是幼年延续的,也有可能是外来伤害导致的。多数扁平足患者会有疼痛、肿胀、步态异常等病症,除此之外,扁平足还有什么不好呢?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扁平足的缺点吧。
目录
1扁平足怎么判断
1.医技检查
该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
2.扁平足的诊断
(1)扁平足的诊断首先是有先天性足骨排列异常或足部创伤症、超限负荷、足部肌肉韧带软弱等病史。
(2)足部纵弓塌陷,足底扁平。足跟外翻,行或久站易感疲乏、疼痛和压痛。
(3)足印检查无弓状缺损区,并确定平足型及程度。
(4) X线摄片,显示足纵弓塌陷,跗跖骨。
3.扁平足自检方法
一般扁平足的自检方法的步骤如下:
(1)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跖骨长轴中心画一条直线,再于舟骨中央画一条与其前后关节面相平等的直线,并与每一条线相交叉,是扁平足的检查的第一步。通常足弓两条线呈直角相交。若病变或韧带松弛发生在距舟关节,舟骨、第一楔骨及跖骨中轴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互不连续,并在足跖侧形成角度,距骨中轴丝经过舟骨跖侧1/4处。如果韧带松弛出现在舟楔关节,距骨中轴线则位于第一楔骨的跖侧,而与舟骨中心的垂线直角相交。当通过舟骨中心的直线向前后延长,均位于距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时,表明距舟和舟楔关节均有韧带松弛。
(2)距骨跖屈角:沿足跖侧画一条水平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交。正常范围值为26.5°±3.5°。当距骨有跖屈畸形时,此角度增大,对扁平足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3)距舟背跖角:在负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远端关节画画一平行线,再画一条距骨中轴线,两线相交所形成的内侧角称距舟背跖角。正常值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如果确诊为扁平足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还要注意加强自身锻炼尽早康复。
温馨提示:扁平足早期只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到了中期才会出现疼痛。所以有扁平足的患者应尽量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避免造成误诊。
/85bpz/2014/0807/188930.html2扁平足有什么缺点
1、扁平足经常会导致宝宝出现足底筋膜炎、脚底疼痛、跟腱炎,膝盖骨腱炎,髋骨腱炎、拇趾外翻、阿基利斯氏肌腱炎、腰痛及甚至颈痛等症状。
2、容易造成脚跟受伤。因为扁平足的人走路呈内八字状,脚趾朝外,鞋跟外侧与鞋底内侧容易磨损而使脚跟受伤。
3、扁平足的人无法长时间的行走或运动。如果长期行走或过度活动,容易造成足部的软组织过度使用而发炎,以及关节部位受力不当引起疼痛。
4、扁平足还可能会影响脊椎的正常发育。这是因为扁平足因缺乏脚弓支撑,舟状骨塌陷,脚底韧带拉长,再加上受到压力不均的影响,走路时脚跟往内旋转,影响脚跟,后小腿及膝盖,因为关节两侧韧带受到不一样张力的影响,使膝盖内弯,导致功能性短腿,进一步影响骨盆,使大腿及骨盆架倾斜旋转,使骨盆或尾椎骨下移,形成脊椎侧弯,导致斜肩。
5、疼痛及异常的步态。可对身体的其他关节造成影响,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个别平足的患者可能以下背痛为惟一的症状。
现在大家都了解扁平足的危害了,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患有扁平足,就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另外,为了预防扁平足,我们要均衡饮食,合理补钙,每天做跟腱按摩,同时也要避免自己的孩子穿硬底鞋。
3如何治疗扁平足
平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都有一定疗效,但尚无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故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扁平足不同的治疗方法:
1.姿势性扁平足
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消除病因,给予理疗、按摩、锻炼足内在肌和外在肌(如在沙滩上行走跳跃或用足趾抓握小球等)、穿矫正鞋或使用足弓垫。
2.痉挛性扁平足
做足部理疗、按摩,对严重者在麻醉下行手法矫正外翻、外展及背伸畸形,用短腿石膏固定在内翻内收位。待畸形矫正后(一般6~8周),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Miller手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1)Miller手术方法:
①切口:从内踝下方2cm弧形向远侧延伸至足舟骨粗隆后,弯向跖侧,止于第1跖楔关节远侧2cm。
②骨-骨膜瓣:潜行分离皮肤和浅筋膜,显露出距舟关节、足舟-第1楔骨关节、第1楔骨-第1跖骨关节的外侧,用骨凿凿出骨-骨膜瓣的背侧、跖侧和远侧边界。
③第1跖骨-第1楔骨关节,第1足舟-第1楔骨关节融合:从这些关节上切除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薄片,使关节间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楔状间隙,楔形间隙较宽的底部位于跖侧和内侧面。
④推进骨-骨膜瓣:将融合的关节面对合,在胫骨肌腱下方把骨-骨膜瓣牵向远侧,用2-0号不吸收缝线将其缝于附近的软组织。如足舟骨粗隆突出非常明显,将其凿成与第1楔骨平齐。
⑤跟腱延长:如后足的外翻和前足的外展畸形被动矫正后,踝关节仍不能恢复至中立位,可能需要行跟腱延长术。
(2)术后处理:术后采用长腿屈膝石膏管型分成前后两片,然后改用短腿步行石膏管型固定6~8周。术后12~14周开始使用踝足矫形支具3~6个月。
3.强直性扁平足
足弓完全塌陷,足骨变形,对无痛者可不用治疗,对疼痛者则行三关节融合术。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高抬腿及跳跃运动(如跳绳、跳远、跳高、垂直起跳等),以及攀登活动(如肋木、爬梯、平衡木、爬绳、爬竿等),使足弓的肌肉和韧带充分锻炼。还有些专家主张,应尽量练习踮足尖走的舞蹈动作,或者以踮足尖方式跳绳,以加强足弓韧带韧度及足部肌肉的紧张性收缩,帮助恢复已塌陷的足弓。
4应该怎么按摩治疗扁平足
1.坐在椅子上,先将左脚放到右膝盖上,然后用双手大拇指按足心5-8秒左右,重复5-6次后,接着用手指安雅涌泉穴,反复操作。操作完,用个其他个什么东西来代替双按摩脚底5分钟,可以用棒状的物体来回摩擦脚底,左脚按摩后在换右脚
2.患者在坐的时候用脚尖点地的方式保持平衡后,把身体重心放在脚跟上,上身慢慢往前方倾斜,脚底争取伸到最直,这时会感觉到足部有微微酸痛的感觉,这样就对了,这个姿势努力坚持20秒,多的可以坚持30秒,休息后反复3次就可以缓解疼痛
以上两个小方法都是以坐姿的情况下进行足部按摩,扁平足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对于成人来说只能通过改善平时的不良用脚方式慢慢进行矫正了。扁平足患者如果没有时间按摩足底,可以选择矫正鞋和矫正足垫来缓解症状,对于女性来说,扁平足女性不适宜穿高跟鞋,这样只会增加足部疼痛。另外,扁平足不要长期行走或剧烈运动,若疼痛感明显需经常热敷足部,或吃消炎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症状。对于扁平足人群来说,足部的承受能力要比一般人要弱,所以扁平足患者要在饮食上做好调理,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扁平足儿童在发育期间也要尽早的预防治疗扁平足。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利骨和补钙的食物增加骨骼力度!
查看详情>>5扁平足患者日常饮食和保健
扁平足的饮食在治疗方面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饮食护理如果做的好,对治疗是非常有利的,病从口出,所以饮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饮食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是一些扁平足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营养方面扁平足的饮食需合理,规律,避免过于肥胖。合理调节饮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既要充足的营养,还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大概7%的人有扁平足的问题,孩童期基本没多大影响,多数到青中年或比较肥胖才会有症状。表现为脚内侧缘痛或后跟痛、走远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于肌肉痉挛,亦可能是骨头的结构异常。它的危害不止疼痛那么简单,既会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
因此,扁平足在饮食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大家注意的,在治疗扁平足的同时,听取医生的建议,配合以饮食方面的调理,相信会对扁平足的情况有所缓解的。患有扁平足的患者也不必担心,扁平足治愈的情况还是有很多的,那么还是要坚持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一、穿软底鞋或运动鞋 对扁平足的护理还有青少年活动时要尽量穿软底鞋或运动鞋,免得束缚足弓的正常发育。平时穿鞋要大小合适,最好是带有后跟的鞋,但女孩子不宜穿高跟鞋。这些扁平足的注意事项也是比较重要的。
二、加强体育锻炼 如果扁平足程度较轻,或者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扁平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功能锻炼,而不需特殊治疗。对于学龄前儿童,不应该限制他们打赤脚玩耍;上学的孩子要加强体育锻炼,使全身肌肉发达。
到青春期,尤其是体重明显增加的扁平足患者,可每天做足部肌肉锻炼,如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缘走路,或练习跳绳、跳橡皮筋、踮起足尖做体操或练舞蹈等一系列的运动。对扁平足的康复都是有帮助的。
成功的远离扁平足,早日还自己一个明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