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终于开始长牙齿了,这是全家人都开心的事情,不过这个阶段也很痛苦,宝宝刚开始长牙齿,牙床会痒痒,所以小宝宝们就喜欢咬着咬那,乱啃东西,这样很容易细菌入口,造成身体伤害,所以很多家长现在都去买一个叫磨牙棒的东西。可是买来的总归不如自己动手,不但有助于营养的摄入,最主要是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宝宝的磨牙棒是用什么做的呢?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宝宝睡觉时不应该开着灯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夜间喂奶、换尿布,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着,这对宝宝健康有不利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宵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宝宝睡觉时不应该开着灯 以视力发育为例,据英国学者报告:睡觉时居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而灯火通明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2宝宝的磨牙棒是用什么做的呢
胡萝卜磨牙棒
新鲜的胡萝卜洗净,刨去那层薄薄的外皮,切成妈妈食指大小,适合宝宝手抓。什么调料都不用放,隔水蒸,硬度视宝宝的需要而定。最好煮成外软内硬的程度,即让宝宝可以吃到些胡萝卜又不至于被消灭得太快,是不错的磨牙物。
地瓜磨牙棒
你可以把地瓜干洗干净当做磨牙棒给宝宝用。注意要用整个的小地瓜,长约10厘米左右的比较好,地瓜不容易被宝宝咬下来。
原味磨牙棒
材料:面粉130g、鸡蛋1个(50g)、糖粉30g、黄油10g
具体做法:
1、黄油软化后,和糖粉、鸡蛋混合在一起,稍微搅拌一下,然后,倒入低筋面粉,揉成面团。揉好的面团是比较干的,揉成面团以后,静置松弛半个小时。
2、把松弛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檊成厚度约为0.5CM的面片,把檊好的面片,用刀切成一条条的长条。
3、两手拿起一根长条的两端,扭几圈,直接放到铺了锡纸的烤盘里。在做好的条儿上刷一层全蛋液,就可以进烤箱烘焙了。
4、烤箱中层,180度,约25分钟。烤到表面金黄色即可。
3怎样才能听懂宝宝的哭声
新生儿的脊柱为直线形,人在平躺时背和脑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而且婴儿的头几乎与肩宽相等,平躺和侧躺都很自然。为了防止吐奶,婴儿上半身可略垫高1厘米。
当婴儿长到3~4个月的时候,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睡觉时可枕1厘米左右高度的枕头,长到7~8个月的时候开始学坐,婴儿此时胸部脊柱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睡觉时应枕3厘米左右高的枕头。
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睡眠,常枕高枕头容易形成驼背。枕头应以荞麦皮、芦花等作为装填物,不可过硬。如果能用绿豆衣、泡过水后晒干的茶叶和草决明等中药材等混合装填枕心,不仅软硬合适,还有防暑明目的作用。
不能让宝宝睡在电热毯上 为给宝宝保暖,相当多的家庭购买了电热毯。殊不知,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较高,会使宝宝身体丧失水份,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因此,宝宝不宜使用电热毯。若实在需要用电热毯,则须掌握正确方法,即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通常就会平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
4把尿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排尿的功能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局部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1岁半以后,适合进行坐便训练
崔玉涛指出,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当孩子表达便意时,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如果孩子做到了,应表扬;如果反抗,不要强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5宝宝眼睛怎样护理效果好
维生素A:合成视觉重要感光物质
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视觉来说,维生素A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合成视觉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如果缺乏维生素A,眼睛对弱光的感受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宝宝在弱光环境下就不能看清楚物体。
一般儿童在日常的辅食中就可以补充到维生素A,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A不能急于求成,一旦过量补充,很可能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
牛磺酸:提高视觉机能
牛磺酸对于提高视觉机能有很大的作用,在平时的宝宝饮食中,可以多给宝宝吃含有牛磺酸这种元素的食物。牛磺酸主要存于人体的视网膜中,能提高视觉机能,促进视网膜的发育;同时,它还可以提高人体眼睛的角膜有自我修复能力,对抗眼疾。当视网膜中的牛磺酸含量偏低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有可能出现紊乱,这对幼儿的视力发育极为不利。此时,尽快补充牛磺酸就非常必要了。
叶黄素:预防白内障
提到叶黄酸可能大家会很陌生,关于它你了解多少呢?叶黄素属于类β-胡萝卜素,它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病变和白内障等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眼疾,有明显的预防和改善效果。叶黄素是无法由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目前也没有权威营养机构对叶黄素提出建议摄取量。不过,叶黄素的补充其实非常简单,成本也不高,只要多选择深绿色蔬菜就可以了,比如菠菜、甘蓝等。
抗氧化营养素:对抗光敏感
在宝宝的眼睛护理中,光敏感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如果宝宝眼睛对光敏感,则易产生氧化的问题,这时可适时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及叶黄素等。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及水果,其中深绿色的蔬菜含维生素C尤其丰富。 维生素E主要来源于植物油、深绿色蔬菜、小麦胚芽等。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随时间一点一点加重,是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疾病。夜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