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口吃如何矫正呢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好多的朋友会有口吃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在平时时候也比较多,而且口吃的程度也不等,有的比较严重,也有的比较轻,在有口吃的情况后,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对个人的生活还有交际都会有影响的,那么,轻微口吃如何矫正?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下面的介绍来进行一下了解
目录
1五成儿童口吃与基因有关
你身边有儿童患口吃吗?其实,导致儿童口吃的原因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难题。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口吃与基因变异有关。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对此是如何解说的呢!
美国国家耳聋和其他交流障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最初以一个巴基斯坦家族为研究对象,这个家族的许多成员天生口吃,结果发现这个家族成员的第12对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他们随后又将几百名来自巴基斯坦、美国和英国的口吃患者与正常人进行了基因对比,结果又发现口吃患者的另外两个变异基因。
研究人员推测,9%的口吃病例与上述3个变异基因有关,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寻找其他造成口吃的变异基因。
参与这项研究的基因学家认为,50%~70%的口吃病例应该与基因变异有关。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五成儿童口吃与基因有关的解析,现在,你明白了吧。有关专家还指出,过去认为口吃与紧张、压力、智障及父母管教失误等因素有关,而最新研究显示,上述因素只会加重口吃症状,但并非造成口吃的主因。希望以上小文章能帮到你身边的儿童走出口吃的阴影。
2如何改正口吃呢
、关于口吃的很多原因以及症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此病可以通过矫正的办法来改善。在通过矫正治疗之后口吃的大部分症状都可能得到极大的解决。矫正一般采用发音锻炼,呼吸锻炼以及结合药物治疗等。
2、口吃可以通过发音锻炼来矫正,在做发音矫正的时候需要注意缓慢推进,此方法不可操之过急,让患者发音的时候缓慢而平稳,语速慢慢变快,一般一次发音锻炼选择六十个左右的字词为最佳,在做发音锻炼的时候要节奏平缓,语速不需要过分的求快,做到稳中求胜。
3、通过呼吸方法锻炼来缓解口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锻炼的时候患者通过腹式呼吸的训练让发音的肌肉得到调节,使之协调,还能起到松弛面部肌肉的作用,呼吸也是要讲究缓慢平稳,还要带有一定的感情。此方法虽然见效缓慢,但是长期坚持对于稳定说话情绪,调节与发音有关的肌肉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就是关于轻微口吃如何矫正的问题,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口吃的情况,通过长期的锻炼和矫正后,一定会得到改善,只是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要从心里重视,另外也可以通过朗诵等情况进行口语的锻炼,平时从各方面进行调理。
3心理健康与口吃有关
口吃,是一种语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话不自主的重复,没有节律,发音延长或间断。这种病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生。
发生口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据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造成口吃的十个重要原因。儿童的模仿能力和接受暗示的能力是很强的,在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时期。如果周围有人口吃,儿童便会很快学起来,逐渐的就产生了口吃。
也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
有口吃的儿童,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恐惧或自卑感,因此在说话前,或在人多的情况下或在别人无意取笑时都焦虑不安,产生急躁情绪,因而使口吃加重。口吃虽然改起来不大容易,甚至到成年后仍有口吃的毛病,但只要患者不失去信心,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克服自卑感,是一定能矫正过来的。矫正口吃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下定决心采取积极的办法。如古希腊天才演说家德蒙西尼斯口吃很严重,但他不气馁,在练习说话时嘴里含个小石子,或一边爬山一边朗诵,由于长期刻苦锻炼,终于矫正了口吃,成为伟大的演说家。
口吃者在唱歌时并不口吃。这说明口吃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轻而慢、柔和而又连贯、有节奏的语言训练,是矫正口吃的好方法。加之说话时配合手势和表情,就更有助于矫正口吃。
另外,口吃患者一定要努力克服在人多的环境中说话的胆怯心理,消除因自己口吃而不敢说话的紧张情绪,要不慌不忙地、心平气和地说话,时间长了,口吃自然而然就被矫正过来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围同志要积极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口吃患者矫正口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嘲笑和讽刺他们,更不要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们口吃,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口吃就不难矫正了。
4分析儿童口吃的心理原因
对于口吃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各种理论对口吃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都有深刻地分析,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认识口吃,纠正口吃。通过观察,我们能很轻易的发现,有口吃的人并不是一直都有口吃,多数人是在小的时候模仿别人的口吃而变成口吃,有些人是在持续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下慢慢变成说话磕巴的,也有些人是因为惊吓或惊喜等心理状态下发生口吃而使口吃留下来,有些人是因为某些疾病发病后出现口吃而成为口吃的人。有些人只在特定的情景下才出现口吃,甚至还有些人自述在某个时段回口吃,如,有些人在上午不口吃,下午会口吃的严重,也有人曾经自述自己在每个月的前半月口吃很轻,而后半月却常常发生严重的口吃。不管是什么诱因出现的口吃,口吃的人一般都有心理上的症状伴随着口吃出现。本文试图从心理的角度来探索口吃的人有哪些心理方面的原因或伴生的心理症状。
口吃的人一般有哪些心理方面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症状。
有口吃的人,不论口吃的程度是轻是重,在发生口吃时,都有紧张情绪伴随,一旦出现口吃,心理会感到非常紧张,肌肉发紧,动作僵硬。另外,口吃的人对自己的口吃非常关注,越是重要的场合,陌生的场合,越是担心自己口吃,这种担心很难用自己的理智控制,不论自己怎么在心里提醒,越提醒,越紧张。还有些人对自己将要发生口吃每次都有预感,这其实是情绪层面的紧张,这会导致自我暗示。有些口吃的人会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反而不出现口吃,或者在很紧张的情况下口吃却消失,比如,有些人在和熟人聊天的时候,会时不时地出现口吃,但是一到登台讲话或者讲课的时候反而不再口吃,或者在和人争吵或争论的时候不再口吃,这种现象恰恰是因为,口吃的人在很紧张的情景下心境变得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状态非常投入,这使得口吃的人不能再关注自己的口吃,一点口吃的感觉都没有了,而恰恰是这种心理状态下口吃现象消失了。
口吃的人在出现口吃时,心理会非常自责,觉得自己很笨,很没用,甚至自己口吃时,不仅自己为说不出话着急,还为听者着急,担心对方会因为自己说不出话着急、心烦,觉得不仅自己没用,还很耽误事儿,是令人心烦的。有这种心理感受的人会非常自卑。
此外,口吃的人普遍都对陌生人或陌生的情景害怕,恐惧,担心自己会口吃,担心会让对方发现自己是口吃者,对自己的可能出现的口吃会让对方瞧不起自己很焦虑,担心自己的自我形象受损,或者顾虑自己给人留下糟糕的形象。甚至会因此回避与人交流,对和人交流产生心理障碍,一 旦需要和人交流或见到人多的场合就会有恐惧心理,也有人因此变得不善言辞,性格孤僻。
口吃人的紧张,不仅是心理紧张,而且还有不能自主控制的肌肉紧张,僵硬、呼吸浅、气短,心跳加快,脸红,出汗,身体像发烧似的发热。这种紧张的表现出现在口吃前而导致口吃,多次发生后又会使紧张加剧。在口吃者的自述中能够很容易发现,多数人口吃在刚刚发生时并不严重,但是后来总是紧张从而口吃变的厉害了,紧张会突然不自觉地就发生了,甚至有些时候没有意识到为什么紧张。我们能够接触到,有些口吃的人在口吃时,不仅脸部肌肉抽搐,表情僵滞难看,而且身体姿势很不自然,动作不协调,连平时轻易能做到的弯胳膊,伸手抓握的动作都变得很困难,哪儿都不听使唤了。
总结上述,口吃的人心理上的自卑感,焦虑、敏感、恐惧,紧张、慌乱等情绪问题很普遍,这些人在语言上容易接受暗示,自我评价不高,通常都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不良的自我意识,过分强调和夸大口吃对自己的影响。例如,有很多人因为口吃觉得自己不会找到工作,有人认为只要有口吃就不会被提拔,还有人只要出现口吃心里觉得简直就没法活了,不仅给自己丢脸而且给自己的家人丢脸,口吃使自己成为千古罪人等等,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和不理性的态度在口吃者人群里也是普遍的。从心理的角度归纳起来,口吃的原因主要是:不良情绪和不当的行为习惯,被强化的心理症状,不合理的认知和态度。
5儿童口吃通常不是真正的口吃
儿童口吃通常不是真正的口吃
儿童由于语言机能未发育成熟,从大脑到逻辑思维能力、词汇的掌握和组织句子的能力都在发展阶段,而且此时儿童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渐强,很容易发生口吃现象。
就是说,儿童口吃现象多由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共同导致:
一是儿童在模仿、学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由于儿童语言机制发展未臻完善,当其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则容易出现节律的障碍。人的思维能力要高于语言能力,对于儿童更是如此,儿童急于表达时,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在表达能力远远不够的情况下,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
二是儿童开始说话后,本身所掌握的字汇、词句不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情达意。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儿童的情绪激动或焦虑,间接抑制发音系统运作,而产生发音停滞或重复。
成人表达尚且经常出现语言低于思维的现象,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词汇而出现口吃现象。这在写作时尤其明显,书面语要严格遵守语法规则,人们经常会为一句通顺的话思考良久。大脑语言区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就更不用说了。若家长急躁或责骂他,会更加剧其紧张情绪及内心的矛盾、抗拒,促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学会耐心倾听,不可打击责骂,让孩子在轻松、被鼓励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提高自信心。
儿童口吃多数都是只有轻微的心理障碍,如果稍稍注意一下教育方式,完全可以痊愈。如果此时不能痊愈,以后就要形成伴随终生的成人口吃。
这样,家长在发现子女口吃现象时,进行耐心处理就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