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一般严重者都会受到行动限制,更加严重者甚至无法走路和自理能力,有部分脑梗塞病人会出现嗜睡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脑梗塞嗜睡是否正常。
目录
1脑梗塞的症状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2脑梗塞嗜睡正常吗
1、有困的感觉是大脑缺氧过,如打呵欠也是脑缺氧要休息的反映。
2、这与脑梗塞引起的脑血管不通畅有关,脑血管不通畅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嗜睡、易困。
3、可以服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血塞通、黄芪、红花等病情稳定后。
4、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
5、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
以上文章中所描述的就是关于脑梗塞嗜睡是否正常的相关话题,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正在受此病折磨的患者,也希望患者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发现身体不适等请马上就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各位朋友要关注自己的健康。
3脑梗塞的预防
一、饮食营养问题: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卧床休息: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减少感染的机会。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有躁动不安者特别注意环境安静,适当避光,减少刺激,并加床栏以防坠床碰伤。
三、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均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快、血压低、频繁呃逆、有咖啡样胃液从口角流出,或者从鼻饲管内抽取咖啡样胃液,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褥疮防治:由于昏迷,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弹性差、抵抗力差,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弱,易发生压迫损伤或褥疮。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翻身1次/2h,同时给受压部位做环形按摩,以减轻体重对局部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擦浴2次/d,随时清洗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褥疮发生。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且因舌肌松弛易引起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咽部及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积聚在喉头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并易被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如果有舌根后坠现象,就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
4哪些是脑梗塞高发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者
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人到中年以后,应当每年做一次详细的全身体检,其中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血液指标。如果发现自己的血液红细胞水平偏高,即应当引起注意。目前有科学研究和发现,血液红细胞水平较高,相对于正常水平的人,具有更高的脑梗塞发病风险。
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饮食习惯的恶化,大鱼大肉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一高,就容易引起血液质量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脑梗塞的发生。
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10、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吸烟者血液黏稠度普遍增高。另外,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后,可使动脉血管壁受到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12、高龄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脂类代谢开始出现不平衡状态。
为了减少和避免脑梗塞的发生,包括中青年人在内,均要认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注意饮食清淡,经常进行体育锻、防止肥胖、减少饮酒、戒烟等。
5脑梗塞发病前的前兆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提示缺血性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