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朋友平时的生活当中总是很难离开肉食,但是对于胃肠的消化功能比较弱的朋友,长时间大量的吃肉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胃肠不适,这个时候最好是要有所选择,尽量吃一些容易被消化的肉类,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对于经常感觉到胃部不适的朋友平时都可以吃哪些肉类食物吧。
目录
1什么米最养胃的呢
最滋补的是粳米
日常用来做米饭的普通大米又称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圆形或椭圆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胀性小,但黏性大。作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
谷万里介绍说,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最补肾的是黑米
黑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磷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它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健,有利于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并可促进产妇病后体虚者的康复,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谷万里指出,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健脾开胃补肝明目养精固涩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强身的滋补佳品。经常食用黑米,对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幼儿有较好的滋补作用。由于黑米不易煮烂,应先浸泡一夜再煮。消化功能较弱的幼儿和老弱病人不宜于食用。
最养胃的是小米
小米又称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由于小米非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谷万里指出,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
最助消化的是糙米
所谓糙米,就是将带壳的稻米在碾磨过程中去除粗糠外壳而保留胚芽和内皮的“浅黄米”。糙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
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于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消化道疾病有效。糙米较之精白米更有营养,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糙米适合一般人群食用,但由于糙米口感较粗,质地紧密,煮起来也比较费时,谷万里建议煮前可以将它淘洗后用冷水浸泡过夜,然后连浸泡水一起投入压力锅,煮半小时以上。
小贴士:吃糙米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别有益
因为其中的淀粉物质被粗纤维组织所包裹,人体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时,糙米中的锌铬锰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耐量受损的人很有帮助。
日本研究证明,糙米饭的血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在吃同样数量时具有更好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因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很早就掀起了吃糙米控制体重的热潮。
最排毒的是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
提醒:冬天吃糯米可以提高御寒能力
糯米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疗疮等功效可用于虚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渴多尿气虚自汗痘疹痈疖等病。谷万里同时提醒说,糯米不好消化,不宜食之过量,老人小孩脾胃虚弱者尤应注意。
最养颜的是薏米
薏米又称薏仁米苡米。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仁米营养丰富,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成分和维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的功效。
谷万里介绍说,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对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等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最后,小编还需要提醒大家,薏米对于美容的功效也十分显著,它能够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疗效。但应注意,大便燥结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孕妇不宜多食。
2养胃的肉类有哪些
一、胡椒炖猪肚
原料:白胡椒数十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
做法:
1、将猪肚洗净,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
2、胡椒用石盅碾碎;
3、将加入白胡椒塞进猪肚内,煲2小时左右,汤稠肚熟时,将猪肚捞起切成肚丝再放进汤内稍炖,加入食盐、料酒、即可食用。
二、木瓜鲩鱼尾汤
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制法:
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三、养胃食物
1、小米:暖胃,安神
2、南瓜:南瓜性温,味甘。
①解毒: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
②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肠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③消除致癌物质: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小米和南瓜不仅仅营养比较丰富,并且他们在进入到胃肠以后,都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进行很好的保护,平时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小米南瓜粥,会有很好的养胃作用,对于以上所介绍的肉食,最好是要注意食用量,吃的过多也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的。
3五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会伤胃
据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据2015年的一份调查,比较30年前的数据,近五年来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35岁以下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总数的6%-11%。
平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胃疼中的年轻人瞬间毛骨悚然。
日益衰弱的胃,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机。
有时,只是多盛了一口米饭,多吃一颗肉丸,不合时宜地喝了一口水,不小心吹了几分钟空调,胃就开始变得微妙。
胃不舒服?喝点粥养养吧!”“胃不好,吃点养胃饼干吧!”
这些话你信了吗?可是,在专家的眼里,养胃食物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粥类:胃食管反流患者不适合
粥类的食物属于流食,质地很软,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理论上,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然而,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这是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这类病人不建议进食过多的流食,他们适合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
专家告诉记者,对于其他大多数胃病患者来说,喝些粥是很养胃的,粥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且不需要经过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就可以快速进入小肠,有助于食物消化,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对于这些人,粥最好熬得烂一点,不宜有太多的粗杂粮。
面食:软烂面条才养胃
胃不好就要吃面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面食一般比较好消化,尤其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发面的食物不仅能帮助胃部更好地消化,还因为发面中的碱可以中和掉胃部过多的胃酸,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专家特别提示大家:“面食虽然比较养胃,但还要注意面食的软硬、烹调方式等方面。例如,软面条、馒头等就比硬面条、烙饼等对胃的刺激小,尤其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要吃过硬、过凉、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类患者适合吃像面片、龙须面等食物。”
牛奶:两杯即可过多反而伤胃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专家表示,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虽然有些说法认为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实际上牛奶过多过于频繁的摄入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专家强调,牛奶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是可以食用的,但要注意适度。每个人每天300克奶及奶制品为宜,早餐或者晚上临睡前一小时一杯牛奶(200~250毫升),午餐一小杯酸奶(100~125毫升),千万不要把牛奶作为一种治疗胃病的手段。急性胃炎或者胃病的急性期患者是不建议喝牛奶的,因为会造成胃胀等不适。另外,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喝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也不适宜喝牛奶,这些患者可以用酸奶、奶酪等替代牛奶。
苏打饼干:加餐适合正餐别吃
苏打饼干从成分上看,它其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分泌旺盛者的胃酸进行中和,缓解胃酸分泌过多而产生的“烧心”等症状。
专家说:“苏打饼干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有胃病的患者要进行充分的咀嚼,细嚼慢咽,并且要配合一些流质食物一起吃。而且,苏打饼干是不适合作为正餐食用的,倒是可以在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恢复期作为加餐食用。”
至于广告里所谓的“养胃饼干”,其中养胃的成分含量极低,靠它来养胃,不太现实。
山药:养胃伤胃主要看做法
山药属于淀粉类食物,胃病患者是可以选择食用的。
“山药谈不上养胃还是伤胃,因为从山药的成分上看,并没有特别养胃的成分。主要还是看烹饪的方法,一般都是用蒸的方法,这种方法做出的山药会比较软,对胃没有刺激作用,适合所有胃病患者食用。”
专家最后提醒大家,在这个季节很多胃病都会反复发作,患者需要规律饮食、别饥一顿饱一顿、减少食物的刺激、注意保暖、情绪要保持平稳,如果出现胃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4三大养胃方法有奇效
一、养胃茶疗法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采取“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调节患者的体质,并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根的目的。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茶疗,即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茶疗温和持久,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茶疗除了具备茶的一般健康功能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药养功效。有针对性选用各种茶材,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治疗的效果。
茶疗具备其他药物的功效,但异于药物,特别在改善体质,治疗小病,慢性病,预防重大疾病方面有它的优势。用中药材料萃取配制而成的药茶,取代日常茶饮,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茶疗也是源自中医理论的,它的保健机理同其他中药类似。
茶疗就是通过饮茶来调理身体,或治疗相关病症。在茶饮中添加不同的通过生物萃取的药材,泡制出一杯适合相应病症的、带着清香的药茶,帮你消减痛楚、强身健体、保持活力,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粗盐、细盐或精盐均可)先用开水冲调,待食盐溶化后再加入少许冷开水,使之成为:“温盐汤”即可饮服。
二、食盐养胃有奇效!
1、清理胃水
早晨空腹时,饮淡盐汤1杯,不仅可清理胃火、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无味的现象,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清理肠部内热。
2、治肝顺胃
肝气胃痛是胃病患者常见的病状,可采用食盐茴香热敷疗法。方法是31克、小茴香16克,捣碎。加入粗盐1碗(约400至500克),将上述药料一同放入锅中炒热后盛起放入布袋内,用毛巾包裹后趁热熨贴胃部和背部,可使患者胃部的痉挛部位松弛舒畅,起到通顺胃气、消解胃病的良好效果。
三、早餐常吃姜丝蒜片养胃抗寒
很多人习惯在外面吃早餐,既方便又省事。我家却数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做早餐。早餐桌上,馒头、面包、花卷、面条等等可以随口味变换,可是有一样小菜始终呈现在早餐桌上,那就是“姜丝大蒜片”。
“姜丝大蒜片”出现在我家餐桌上十分偶然。母亲有着多年胃病,十几年来不能沾米饭。和一个搞中医的朋友谈起,他推荐了一个方法,就是经常食用 “姜丝大蒜 片”,长期坚持,对身体十分有益。
这是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民间则有“早上三片 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更是被人们所熟知。
大蒜具有温中消食、行滞气、暖脾胃、消 积、解毒、杀虫的功效,尤其是其中丰富的大蒜素,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生吃大蒜是预防流感和预防肠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
做法
将大蒜剥皮后切成片,蒜片放置几分种,使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气中充分结合产生大蒜素,再把生姜洗净切成丝,两者拌在一起,放入少量的盐,轻微地腌一下, 使姜丝与大蒜片混合在一起,然后再撒上麻油,这样,一个既养胃开胃、又消炎抗菌的可口小菜就做好了。
无论是吃馒头还是面包,或者中式的面条,“姜丝大蒜 片”均可佐餐,可谓亦中亦西。
“姜丝大蒜片”还顺带有一个的美容作用,由于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具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所以,经常吃这个小菜还能预防衰老,老年人常吃更是可除“老年斑”。
值得注意的是,胃溃疡患者和患有头痛、咳嗽、牙疼等疾病时,不宜食用大蒜。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生姜。
护胃食物:
1.高丽菜
高丽菜富含纤维、矿物质、维他命C,高丽菜当中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U,含有抗溃疡因子,可修复受伤组织,可保护胃肠黏膜,经常食用可减少胃部不适。
养胃和伤胃的食物有哪些
2.南瓜
南瓜又叫金瓜,含大量果胶,可保护胃壁,减少胃溃疡症状。
3.木瓜
木瓜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帮助消化,缓解胃炎,木瓜是健脾胃好食物。
4.山药、秋葵
山药、秋葵切开后的黏稠汁液,有保护胃壁功效,是健胃润肠食材。
营养师温馨提醒养胃要从日常做起,少吃刺激性食物,饮食有规律、细嚼慢咽、营养均衡。
5养胃看看科学养胃时间表
想要好肠胃 制订“养胃时间表”
7:00喝杯温开水。
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还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但不宜过多饮水,约100毫升即可,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不宜喝凉水,以免对胃部造成刺激。还可以练习叩齿100下,或者张嘴、舌尖抵住前腭(上牙堂前部),有助唾液分泌,而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可助消化。
7:30早餐不能省。
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吃的速度不宜过快,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持续20~30分钟。
10:00起身走一走。
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11:30午餐补蛋白。
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冬季午饭前可以喝点汤,因为在食物比较干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汤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饱餐后宜站立一会儿,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腹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餐后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痉挛痛。
13:00打盹儿助消化。
如果有时间最好能美美地睡个午觉,只要半个小时,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最好别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压迫腹部,造成胃肠胀气。
17:30晚餐宜清淡。
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因为晚上睡眠中心跳和血液循环都比白天慢,胃肠运动也会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脂高,使血流更缓慢,不但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杂粮和蔬菜不但可预防高血脂,还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19:00散步防受寒。
饭后尽量不要躺着或久坐,可散散步、做做运动,但应注意,餐后半小时内最好别做剧烈运动。此外,由于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因此,在冬季外出散步、锻炼身体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运动时护好腰腹。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者更要防寒防感冒。
3点判断肠胃是否健康
1、饭后腹胀
如果饭后两小时,甚至晚饭后到次日早上仍觉得腹部发胀,说明摄入食物过量。
2、口气和舌苔
如果自觉口苦,口中有酸腐的气味且舌苔厚腻,说明摄入的食物过量,超过了胃肠的消化能力。半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胃肠中,会使人的胃肠中产生湿热,湿热向上熏蒸口舌,就出现了口苦,口中有酸腐的气味及舌苔厚腻等症状。
3、看大便情况
胃肠负担过重的人往往会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或者便秘,大便难以排出,不停放屁;或者腹泻,排出的稀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气味酸臭。这是由于摄入的食物过量,超过了胃肠的消化能力,导致脾胃虚弱,不能正常的运化食物,将食物残渣转化为大便所致。
不要进入了养胃的误区
误区1:经常喝粥对胃病患者有好处
粥与其他食物相比较软烂,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胃病患者可在发病的急性期多喝粥。
但长期喝粥则对胃没有好处。这是因为,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的膨胀,而不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而且人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能促进消化的重要物质,人们在进食时若不进行咀嚼,口腔内的唾液腺就不会大量地分泌唾液,因而也就不会有足够的淀粉酶出现。经常喝粥会抑制淀粉酶的分泌,不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误区2:生姜暖胃
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偶尔用之,未尝不可,但不可长期应用。这是因为生姜属于刺激食物。胃病患者若喝大量的生姜水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过多的胃酸,从而加重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
误区3:长期喝牛奶养胃
胃病患者出现泛酸、胃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可立即缓解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常喝牛奶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胃病患者若需进行抗酸治疗,就不宜长期喝牛奶,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胃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