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乳腺癌的伤害哪些常见
危害一: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乳头溢液。可引起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偏向肿瘤所在的方向,乳头内陷等。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危害二: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危害三:乳腺癌后期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互相粘连成团,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乳腺癌后期还可以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会转移到肺部,出现胸痛、胸水、气促等症状。脊椎转移可以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3利于乳腺癌患者康复的食物
一是它们自身的某些化学成分与其鞣酸,能激活人体免疫细胞将致癌物质包裹起来,利用吞噬功能,将致癌物排出体外,阻止致癌物对正常细胞核的损伤。如橘类水果、橙、柑等均属此类。
二是某些食品中植物化学成分能消灭癌症的初始病灶,抑制癌变组织生长毛细血管,使癌变组织因缺氧和营养而萎缩死亡,如大蒜、无花果、杏仁等。
三是有些植物化学成分能阻止体内致癌物质的形成,如西红柿、草莓属此类食品。
另外,家庭和患者在关注乳腺癌吃什么水果好外,平时还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
海带含有大量的碘,碘可以刺激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使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复卵巢的正常机能,纠正内分泌失调,消除乳腺增生的隐患。酸奶能减少脂肪的吸收,每天喝一瓶酸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喝酸奶的人低。另外,红薯中含有抗癌物质去氢表雄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滋长。
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鱼类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乳腺癌常有助益。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比较重要,但是并不能仅依靠乳腺癌吃什么水果好来控制病情,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降低乳腺癌复发的几率。
4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治疗乳腺癌
1、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局部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必须进行放疗,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胸骨旁的放疗,手术后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也必须进行锁骨上、腋窝及胸骨旁的放疗。对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病灶放疗也有一定疗效。
2、分子靶向治疗:对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分子研究的进展,发现某些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分子高表达,并和癌细胞转移、预后差相关。针对该分子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赫塞汀)已应用于临床。
3、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为首选治疗手段。早期肿瘤且患者符合行保乳手术条件的可行乳腺局部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但目前国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应用较为普及的术式,如有胸肌侵犯,可行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基本已被淘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可在新辅助治疗降期后获得手术机会。晚期乳腺癌或有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切除,减少瘤负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提供条件。
4、化学治疗:一般选择对乳腺癌有效的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甲氨蝶呤、长春碱类、紫杉醇类、顺铂等。根据乳腺癌病人的分期及以往治疗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如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TA(紫杉醇+阿霉素)、NA(长春瑞滨+阿霉素)等。
5、内分泌治疗:了解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方法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并根据受体情况给乳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方法主要包括去势治疗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乳腺癌包括手术切除卵巢或放射线照射卵巢和药物去势,使卵巢失去分泌雌激素的作用。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孕酮类,对ER阳性乳腺癌患者目前建议术后连续服用5年他莫昔芬。现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使许多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出现,如来曲唑(弗隆)。
5诱发乳腺癌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1、家族遗传
患有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 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 性。
2、不生孩子或者晚育
怀孕的9个多月对乳房是一个休眠期,此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可以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生作用。不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妇女。
3、经常服用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比从不服用者患乳腺癌风险稍高。但停止服用后患病风险便降至正常。
4、产后不哺乳
母乳喂养可以略微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哺乳持续1~2.5年者。哺乳同怀孕一样,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
5、缺乏运动
每周1~3小时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18%患乳腺癌的风险。
6、超重或肥胖
成年后体重增加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原因是脂肪细胞中所含的芳香化酶可以将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乳腺增生。
7、饮酒
每日饮酒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倍左右。
8、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这种治疗通常被用于绝经症状严重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2倍,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应权衡利弊,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防止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
9、流产过多
正常自然流产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多次做人工流产者,易引发乳腺疾病,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