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用腰过度的惹我老是说自己腰疼,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出现的疾病,它的出现可能是长期腰椎受累导致的,也有年龄的因素。当我们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并发腰疼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饮食习惯和睡眠方式也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不要睡软床
我们正常脊柱有一个“s”形的生理弯曲度,睡觉的时候姿势不好、枕头过高、床垫过软,均不利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度,使腰肌紧张,僵硬,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所以,我们要睡觉时候的枕头高度和床垫软硬度要适中,床垫硬度以人睡在上面不会凹陷变形,舒适为宜。
不要贪凉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刺激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刺激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腰使腰部防寒保暖,并且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对食物中的生冷、烟酒等刺激性一样敏感,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要尽量避免。
2得了腰椎间盘突出长时间腰疼该怎么办
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腹式呼吸有改善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整体素质等作用。因此,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对养生保健大有益处。腹式呼吸的方法为: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其要领包括:呼吸深长而缓慢;鼻吸气、口呼气。
站如松。我的经验认为,“站如松”不仅包括站立时形似劲松,也包括神似劲松。其要领为:脊背挺直,脚下有根;小腹微吸,气沉丹田。
坐如钟。坐如钟原指修行者在打坐中的状态,象钟一样好象身体中间是空的,既要有钟之形,又要有钟之神。但在生活中,坐姿要遵循以下要领:脊背挺直,小腹微吸,气沉丹田;以腰为轴,适时放松。
行如风。行如风原指修炼者身轻如燕,走路生风的一种状态。但对我们来说,行走时要遵循以下要领:脊背挺直,小腹微吸,气沉丹田;以腰为轴,自然摆动。
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对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用心体会,适当调整。好习惯的产生和养成,需要你用心去体会自己身体的感受,并对习惯作出适当调整。
3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原因是
1、腰椎间盘突出有季节效应: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4、腰椎间盘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5、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恢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肝肾亏损、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易导致骨关节病的复发或骨病的不易愈合。所以平时一定要补肾强骨壮腰骨病才不易复发。
4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除中央型引起椎管完全阻塞者可出现蛋白含量增高、潘氏试验及奎氏试验阳性外,通常均属正常。
2.其他化验 诸如红细胞沉降率、康华反应、类风湿因子、胶状金试验等化验检查,主要用于对其他疾患的鉴别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用于腰椎间盘疾患诊断的影像学技术进展较大,其中包括X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超声波、磁共振及脊髓造影等。在一般情况下,普通X线平片即可达诊断目的,困难者则需采用磁共振(或参考超声波及CT检查,但其确诊率较低)。非不得已,不轻易选用脊髓造影。
1.腰椎X线平片
2.CT 检查 应用CT检查脊椎与椎管内病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分辨率相对为高的CT图像,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从影像学角度来看,本病在CT图像上的主要改变有以下几点(图6):
3.磁共振(MRI)检查 MRI的出现,可以说是影像学中的重大进展,是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性损害中以往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相比拟的,其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显示,较之CT检查更为确切和真实。
4. 超声波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Porter先后两次报道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后,国内亦开展了此项研究。该技术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腰椎椎管管径,而椎管管径的大小牵涉到是否产生根性症状。但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腰椎及腰骶部的三叶形椎管尚难以表现出来。目前,MRI及CT技术已普遍开展,少有再选用此项技术者。
5.脊髓造影 自CT、磁共振及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以来,已使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大量减少。尽管其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变定位帮助较大,但由于其副作用,当前均主张慎重选用,对非十分必要者切勿滥用,并应以选择非离子碘造影剂为前提。
6.椎间盘造影 由于穿刺技术及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反应较大,且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如实反映出病变的客观情况,因此,目前已不再受临床医师欢迎,故不赘述。
7.硬脊膜外造影 分腰前路和腰后路两种途径将造影剂注至硬膜囊外观察、推断椎管矢状径、硬膜囊及根袖受压情况等。其影像判定与脊髓造影相似,目前已很少应用。
8.其他 如椎静脉造影、腰骶神经根造影及骶管造影等,虽各有特点,但亦有其一定局限性或因操作技术上的困难而多处于探索阶段。
9. 肌电图 一般勿需此项检查,但对有马尾神经损害或两根以上脊神经受累者可选用。阳性率约为80%~90%,略低于脊髓造影技术,尤其是表现对脊神经根定位诊断的可靠性较差。但如将两者合用,可使阳性率提高到95%以上,但仍未超过磁共振98%的阳性率,故目前已不再为患者所欢迎。现将其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简介于后。
10. 诱发电位的应用 为近年来开展较多的研究项目,主要依靠测定H波(Hoffmann波的简称)潜伏期是否延长(与健侧对比)及诱发电位幅度是否消失或低于正常来推断脊神经根是否受累。由于此项检查所用设备价格昂贵,且检测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研究工作及对脊柱畸形纠正术的术中监护,而对腰椎间盘诊断上的实用价值,目前尚有争议。
查看详情>>5腰椎间盘突出会引发什么疾病
1、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合并症。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使患者苦不堪言。
2、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时,受压神经根本身即因椎间盘组织的压迫,髓核物质的化学性刺激而充血、水肿、粘连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
3、脏器损伤:腰椎间盘摘除时,单纯脏器损伤少见,几乎均是血管损伤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输尿管、膀胱、回肠、阑尾等。
4、腰椎不稳:主要表现在腰椎前屈时出现异常活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