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生活中都有“抖腿”的习惯,这一动作常被视为“不雅”和缺乏修养,被人们避讳和反感。但凡事都有两面,对于老年人来说,抖腿却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养生大有裨益,建议更多的老人可以适当练习这个动作。还有什么呢?一起看看。
目录
1 老年人交替运动有益健康
体脑交替: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如跑步、游泳、爬山时,还要进行脑力锻炼,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等。只有常练手脚勤动脑,脑力才能经久不衰。
动静交替:要求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另一方面每天抽时间使体、脑都安静下来,全身肌肉放松,去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使全身心得到休息,有利于调节全身的循环系统。
正反交替:身体条件好的人不妨做一些“倒运动”,如倒着行走、倒着慢跑等之类的“反运动”,可弥补“正运动”的不足,使人体所有器官都处在锻炼之中。
冷热交替:冬泳、夏泳、冷水澡和越野跑都是“冷热交替”的典型运动。“冷热交替”不仅能帮助人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且对人的体表代谢有显著改善。
上下交替:经常慢跑尽管腿部肌肉得到了锻炼,但上肢却没有得到多少活动,不妨再参加一些频繁使用上肢的运动,如投掷、打球、玩哑铃、拉扩胸器等,可使上下肢得到均衡的锻炼。
左右交替:平时习惯用左手、左腿者,不妨多活动右手、右腿,反之亦然。“左右交替”不仅使左右肢体得以“全面发展”,还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到“全面发展”,对老年人中风、脑血管病有预防作用。
正、倒立交替:科学证实,经常倒立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能使人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对癔病、意志消沉、心绪不宁等精神性疾病功效也佳。
穿鞋脱鞋交替:足底有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足走路时,敏感区首先受刺激,然后把信号传入相关的内脏器官和内脏器官相关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内协调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走跑交替:是人体移动方式的结合,更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先走后跑,交替进行。走跑交替若能经常进行,可增强体质,增加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对防治“老寒腿”、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作用。
胸、腹式呼吸交替:一般人平时多采用轻松省力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仅在剧烈运动和其他应激情况下采用。专家认为,经常的胸、腹交替呼吸,有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可明显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颇有裨益。
2老年人坚持晨练好处多多
通过这43年的不间断的晨练,治好了我多年的神经官能症、头风痛、胃肠功能紊乱、周身风湿关节痛、胸腰椎骨质增生、两腿慢性浮肿等慢性疾病,使我从一个多种慢性病缠身的病秧子变成了一个身体强壮的人。
我深深体会到:长期坚持晨练确实可以使人的身体由弱到强,由多病到无病,真正达到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目的。晨练是一剂什么药都无可相比的健身良药,是健身长寿的好方法。
晨练在人刚刚睡醒以后进行,人经过一整夜的卧床睡眠,身体处于相对静止和休眠状态。人身体的各部位关节、肌肉,韧带比较僵硬,行动不灵活。经过晨练以后,便唤醒了身体各部位沉睡的细胞,使原本僵硬休眠状态的身体变得关节灵活,使你新的一天精神焕发、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我每日晨练以前喝上一大杯凉开水,出外运动。运动时,由于四肢的抻拉甩动,身体的扭摆活动,使水在内脏来回晃动,可以冲涮胃肠,促进粪便的迅速排泄,从而把胃肠倒空洗净,接收新一天的新鲜食物,吸收新的营养。
与此同时,在晨练运动中,两臂的活动较多、抻拉扬甩的活动幅度较大,促使肺活量的增加,在一呼一吸的过程中,便可清除气管和肺部积存的老粘痰。通过运动,增强气管与肺部的活动张力,可治疗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慢性疾病。
在晨练的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使身体内的血液沸腾流动便迅速,产生热能,身体一发热,全身的毛孔张开,汗水从毛孔中冲出来。一些体内积存的素毒便顺汗水排出体外,体内变得清洁了。如果天天晨练,天天排泄,体内不存废物和毒素,做到一天一清,身体不受污染,便会清洁健康。
我由于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和严寒,无论刮风下雨,一天不落的坚持晨练,锻炼了身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了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因而很少出现感冒发烧和患病的现象,很少去医院看病和打针吃药,从而节省了医药费用的开支。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晨练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健康储蓄;晨练使你不感冒,不发烧,不患病,不去医院看病、不打针、不吃药,节省了大笔医药费的开支,这是另一项储蓄。
每天都晨练,每天都健康。天天晨练,天天健康,月月年年都晨练,月月年年都健康。照此下去,长寿百年有何不可?有了百年健康长寿的身体,何愁你的事业不成?
总之,晨练的好处多多。有识者赶快参加晨练,通过晨练,你将拥有快乐、拥有健康,拥有长寿、拥有事业。
3 秋季老人怎么进行足部养生
1、硬底软垫
老人穿的凉鞋,质地不要买塑料或硬皮革的,应保证鞋面面料的柔软,软皮的比较适合,但鞋底则不宜太软。硬底鞋所具备的一些好处是软底鞋所没有的:坚硬的弧形鞋底模拟了行走时足底的屈曲,可对行走产生助力。不光是鞋底,有一定硬度的鞋后帮也可抗挤压,给予后跟部更大的承托力量。
2、系带凉鞋
最好能随时调节肥瘦,如系带或有粘扣的鞋。因为包括老人在内,很多人的双脚会在下午出现水肿,如果此时凉鞋过紧,会使脚部血液循环不畅,热量不能有效到达脚部,还可能引起脚趾肿胀。可调节肥瘦的系带凉鞋可避免这一问题。同理,老人选择凉鞋尺寸一定不要偏小。
3、防滑性能好
不要选那些鞋底太平面的,一沾水就很滑,尽量选择带防滑纹鞋底的鞋,通过加大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老人腿部的紧张度。另外,鞋跟最好不超过3厘米,越接近地面的稳定性越好,也就越不容易滑倒。 但完全平跟也不合适,可以有2厘米左右的鞋跟,提高老年人足底的抗震能力,有保护脊椎椎间盘的作用。
4、透气性能好
老人穿上凉鞋后,皮肤湿气散发量为每12小时15—40克。若湿气滞留在鞋内超过4-5小时,脚越湿,散失的热量越多,进而导致着凉。因此老人选择凉鞋尽量不要大面积皮革,透气裸露部分多些,尤其鞋帮两侧要有透气孔。
4老年人常抖腿可以练平衡
老年人体力受限,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放松。长时间呆在房间里,轻则使肌肉松弛且弹性降低,下肢酸胀,身体倦怠乏力,重则会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本身血管硬化,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适当抖腿,能够很好地促进下肢血液流动,让其回流加快,防止肢体血栓和静脉曲张的形成;还能使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放松,维持并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长期练习,可以增强老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老人跌倒的风险。当困乏欲睡时,下肢抖动还能抵消一部分疲劳。对老人来说,久坐还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当猛一站起时,血栓可能脱落,随静脉回流到心脏,再到达肺部,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因此,经常抖抖腿,对预防栓塞也有很好的效果。
抖腿的动作很简单,端坐于一把木椅上,双腿与椅子垂直,背部离开椅背,坐直,然后让双腿左上右下或左下右上的来回抖动,每次3—5分钟。也可以边抖边用双拳轻轻敲打大腿正面和侧面,然后将双腿前伸绷直,拉伸膝关节和韧带,臀部组织受到牵拉,恢复到久坐前的肌张力。随后站起来行走一阵,会感到放松和舒服。坐久了会导致腿麻,抖腿可以让下肢肌肉略微动一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腿麻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朋友坐在床上或沙发上,一定要移身到准备好的木椅上,因为床或沙发太软,会影响活动的幅度;抖腿时不要像平时一样跷着二郎腿,否则不起作用;久坐后抖腿会立刻见效,平时闲暇时也可以做此动作,长期坚持对下肢平衡大有裨益。
5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口渴
1、用药不当
有时吃药后,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是用药不当引起的口渴,因为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导致机体水与电解质失衡。另外,就是某种特殊的药物引起的口渴。如:服用降压药就会引起口干,这是因为有些降压药减少口腔腺体的分泌的缘故。
2、激素过剩
患有甲状腺亢进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而激素过剩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牙齿脱落、浑身骨头疼、快速疲倦、肌肉乏力、急剧消瘦,从骨头中流失的钙甚至能将尿染成白色。
3、脑损伤
有些人在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也会口渴。患者往往在一天,甚至一小时之内就能致命,非常危险。这时,尿崩症加剧。患者每天要喝10升,乃至20升水。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所谓“限制排尿激素”的缘故。
4、糖尿病
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协调人体内水、盐的代谢。一旦这种激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它就会引起经常性口渴。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就会使其尿量猛增。这时,尽管大量饮水,仍会感到口渴难忍。
5、肾病
患有肾病的人也会经常出现口渴的症状。这是因为肾已经丧失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水。肾病有多种,其中肾盂肾炎、血管球性肾炎、肾积水等都会引起口渴。在排尿量减少和出现浮肿时,患者仍然会感到口渴。
6、甲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的简称,其临床症状为口干、多汗、怕热、甲状腺肿大、突眼。如果经常性口渴,并伴有以上症状就要进快去医院检查。
7、干燥综合征
这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喜欢小量多次喝水。早期病人常感唾液不足、口干或口中发黏,继而出现吞咽困难,吃干性食物(如饼干)一定要用水才能咽下,夜间可能会因口干而致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