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呢
大肠息肉是指高出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形态上有带蒂和广基无蒂之分。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临床上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粘液便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以男性多见。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为常见,小肠息肉则较少。体积较大的大肠息肉有时候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套叠、肠梗阻或严重腹泻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大肠息肉的分型目前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息肉的种类繁多,归纳看来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中医关于肠息肉的病名在古代医书中并未提出明确概念,相关描述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灵枢·水胀》篇曰:“肠覃如何?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丹波氏在《灵枢识》中谓“肠中据滓,凝聚生息肉,犹湿气蒸郁,生覃于木,故谓肠覃”。肠息肉归属于中医学的“肠癖”、“肠覃”、“泄泻”、“便血”等病证范畴。
引起大肠息肉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所以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疾病的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样疾病才更容易康复。大肠息肉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其治疗,这样疾病才不会患者带来危害,另外在治疗的时候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去进行。
2大肠息肉的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3大肠息肉的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4大肠息肉该注意什么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 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手术要注意什么?回答者:hqnsx你好,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5大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小蓟各、枳壳。若便秘加炒决明,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果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太长,即会刺激肠黏膜增生,引发息肉。极治疗慢性腹泻。结肠的慢性炎症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刺激大肠黏膜而引起增生,若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慢性炎症,可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减少脂肪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上面文章中介绍了大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忽略肚子疼等疾病,其实肚子疼有时候会反映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朋友们不要忽略自身的一些小病,小病积久成山,就会变成大病,到时候,后悔也就完了,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身体,能更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