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少女子宫下垂这种情况对于少女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建议少女应该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少女出现子宫下垂的原因主要有生产造成以及腹腔内的压力太大等,所以对于肥胖的女孩子来说,你们应该要多注意一下子宫下垂的发生。少女子宫下垂的原因以及症状有哪些?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子宫下垂的检查有哪些
主要根据体征。此外,还应做一定的检查。嘱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术位。检查时先让病人咳嗽或迸气以增加腹压,观察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以判明是否有张力性尿失禁,然后排空膀胱,进行妇科检查。
1.首先注意在不用力情况下,阴道壁脱垂及子宫脱垂的情况。并注意外阴情况及会阴破裂程度。
2.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壁及宫颈有无溃烂,有无子宫直肠窝疝。
3.阴道内诊时应注意两侧肛提肌情况,确定肛提肌裂隙宽度,宫颈位置,然后明确子宫大小,在盆腔中的位置及附件有无炎症或肿瘤。
4.最后嘱患者运用腹压,必要时可取蹲位,使子宫脱出再进行扪诊,以确定子宫脱垂的程度。
查看详情>>2少女子宫下垂的原因以及症状
子宫下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生产造成的伤害(例如巨婴、难产等)
2.腹腔内的压力太高(例如过度肥胖、久咳、便秘、或盆腔内有肿瘤压迫,都会使腹腔压力增高)。
3.年龄及器官衰老加上女性荷尔蒙雌激素的降低,使骨盆腔底部肌群(P.F.M.)失去张力,子宫韧带也逐渐退化萎缩。
4.经过各类盆腔手术之后也可能造成子宫脱垂的后遗症。
5.纵使没有以上经验,但是先天性盆腔肌群软弱松弛也可以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下垂产生的症状:
1、子宫下垂骨盆腔有力量感,下腹有重坠的认识。
2、下背部疼痛。
3、交时感知疼痛。
4、子宫前有膀胱后有直肠,所以一旦下垂大约发生排尿或排便的掩埋。
5、重患者会感知下体有突出物。
6、重患者因子宫脱垂发生步行磨难。
3子宫下垂应该如何预防
多年来,妇幼卫生工作迅速开展,各地建立了五期保健、产假等妇女劳动保护制度,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子宫脱垂已很少发现,今后仍应继续加强预防措施,更进一步减少该病的发生。
一、积极开展科学接生 不断提高接生员技术水平,及时缝合会阴及阴道裂伤,正确处理难产。
二、大力宣传产褥期摄生 推广产后运动,在产后3个月内要特别注意充分休息,不作久蹲、担、提等重体力劳动。注意大小便通畅,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哺乳期不应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三、作好妇女劳动保护工作 根据妇女生理特点、体质、年龄及农时季节、农活、工种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使用妇女劳动力。
查看详情>>4如何治疗子宫下垂
女性按摩治疗子宫下垂
(1)取坐位,用一指禅推百会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50次。
(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提托穴、子宫穴各2分钟;再以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按摩小腹各50次;最后将手掌搓热后紧贴耻骨,然后以掌根自耻骨沿正中线向上推,力量均匀、柔和。
(3)取俯卧位,用拇指指端点按两足底涌泉穴,患者配合深呼吸,提肛收腹;再点按两下肢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穴各1分钟。
(4)取俯卧位,屈膝躬身,臀部上抬,下降,反复10~20次后保持抬臀姿势5~10分钟。
(5)取俯卧位,用掌揉法揉背部膀胱经2分钟;再用指擦法擦背部督脉2分钟。
(6)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两侧脾俞、胃俞、关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穴各1分钟;再用捏脊法自下而上反复操作3遍,并于关元俞、气海俞、肾俞、胃俞、脾俞、三焦俞穴适当增加捏拿强度。
按摩通过补气升提、调理脾肾,达到治疗目的,子宫下垂的患者可以按照上文的方法试一下,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按摩真的能推走女性盆腔炎吗?
中医按摩推走女性盆腔炎
1.湿热蕴结
(1)取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或揉气海、关元穴至耻骨联合处;再用掌按揉腹部3分钟。
(2)取仰卧位,用指擦法擦大腿外侧,以热为度;再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行间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以拇指外侧缘自下而上反复擦督脉,以热为度;再用禅推法推两侧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穴各1分钟。
2.寒湿凝滞
(1)取仰卧位,用掌摩法以关元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按摩小腹各100次;再用掌擦法,双手斜向擦小腹部,以热为度;最后用掌按法持续按压神阙穴3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血海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直擦腰骶部,以热为度;再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长强穴各1分钟。
3.气滞血瘀
(1)取仰卧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气海穴3分钟;再用掌揉法反复揉动小腹2分钟;最后用掌擦两侧胁肋部2分钟,以有热感为度。
(2)取仰卧位,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太冲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用拇指按揉两侧膈俞、肝俞、脾俞、三焦俞各1分钟。
5女性子宫脱垂后会怎样
子宫后位的女性常会因子宫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痛经。处置的办法是,子宫后位的女性可于月经来潮时,取俯卧位,使宫腔处于宫颈管上方,经血就可由高处的宫腔顺利流向低处的宫颈管,排出体外,也就避免了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的痛经。
子宫向后倾倒,常可引起卵巢输卵管向后下方下垂。卵巢输卵管位置的变异,可引起盆腔静脉扭曲,血流不畅,产生盆腔静脉淤血症,导致月经过多,并可出现腹部坠胀、腰酸背痛,有的女性还可发生性交痛等症状。处置的办法是,采取膝胸卧位(姿势:面向床趴下,双腿弯曲直立呈90度,双臂贴伏床面,胸口紧贴床,头偏向一侧。这个卧位一定要注意姿势,腿呈90度,胸口紧贴床面,腹部悬空。)每日2~3次,每次坚持15~20分钟。长期坚持,有可能使子宫体逐渐向前,卵巢输卵管位置也有可能接近或恢复正常,盆腔静脉扭曲得到纠正,血流恢复通畅,从而使月经量趋于正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前所述,子宫后位者,经期常需加强子宫收缩,才能迫使经血经宫颈管排出体外。宫缩加强,必然引起宫腔内的压力增加。在高压作用下,部分月经血有可能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处置的办法同痛经的处置方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