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最近这几年,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死亡人群越来越多,死亡率也很高,甚至超过了癌症,那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鉴别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呢

1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主要是相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分期和分类:

  1.按病程阶段分类: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但临床上各期并非严格按序出现,可交替或同时出现。

  (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

  (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

  (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

  2.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

  (一)一般表现

  可能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主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在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引起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表现。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动脉夹层分离。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四)颅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脊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特别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卒中);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五)肾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龄在55 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致肾萎缩并发展为肾衰竭。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2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而人类认识动脉粥样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关研究也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不断减少,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导致的死亡迅速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

  血管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管道,而是有着复杂功能的器官。早在100年前,Virchow等就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了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增生性疾病,而Rokitanshy等学者认为粥样斑块是血栓吸收和修复的结果。后来人们用髙脂饮食喂养动物诱发 出动脉粥样硬化,并认识到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来人们发现有诸多炎症因子参与其疾病过 程,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认识上的进步可能带来防治上的突破。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共同基础。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上有几个重要学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基础。

3动脉粥样硬化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是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年长患者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X 线、超声及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或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需与冠状动脉其他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需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相鉴别;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需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需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需与其他病因的动脉病变所引起者鉴别。

4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生素C可促使胆固醇羟基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3)宜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产海味食物,如海带、海蜇、淡菜、紫菜、羊栖菜、海藻之类,这些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故经常食用,可以软化血管。

  (5)宜吃低盐饮食,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6)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尤其是高胆固醇者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科学家们发现,红辣椒中含有一种番椒素的物质,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种乳清酸物质,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而且牛奶营养丰富。鱼内含有鱼肝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5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呢

  1、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8℃为宜,因为忽冷忽热,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心脏的负荷。

  2、睡眠要充足,冠心病患者睡眠不足时,就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分泌肾上腺素引起心跳加快,心机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3、运动要适度,冠心病患者要锻炼适度,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超负荷运动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4、多喝水,夏季出汗较多,身体水分流失较快,冠心病患者的血黏稠度比较高,水分不够易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平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5、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即多吃粗粮、干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膳食中的纤维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6、少食多餐,饮食过饱时,胃会直接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导致心血管痉挛,甚至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宜少食多餐,晚餐只能吃到七八分饱。

标签: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动脉硬化闭塞症,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加油车怎么加油技术百科问题1:汽车如何加油答:首先要找一个加油站,然后将车子从加油站入口开进去,然后将车停在加油机旁边熄火。此时可以让工作人员加油,也可以自己加油。在去加油站时,一定要将发动机熄火,一定不要在加油站内使用明火,也不要在加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51)

    一:不锈钢管哪里生产多技术百科问题1:不锈钢管生产厂家有哪些?答:为较早通过国家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和欧盟承压设备制造认证的企业。上面就是三大不锈钢管生产厂家的一些相关介绍,你了解了吗?以上分别介绍了三家不锈钢管生产厂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每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4)

    一:玻璃棉种类技术百科问题1:玻璃纤维都有哪些分类?答:‍‍‍‍玻璃纤维按形态和长度,可分为连续纤维、定长纤维和玻璃棉;按玻璃成分,可分为无碱、耐化学、高碱、中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2)

    一:丁基胶条生产厂家技术百科问题1:问一下,哪里能找到专业的塑胶密封条,丁基橡胶密封条,耐高温橡胶密封条和丁基胶条生产厂家答:对这个行业我也不是太熟悉,只是听别人说起来过,河北清河县做橡胶制品的就有很多。长城密封件是这个行业中比较专业的一个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51)

    一:风机安全阀技术百科问题1:三叶罗茨鼓风机如何调整安全阀?答:三叶罗茨风机,更换时拆卸和安装都最好使用专用工具,这样保证齿轮不损伤和轴承安装回去时不会因安装不当减短寿命。风机结构看是简单,可两只叶轮是通过齿轮控制配合间隙的,要求较高,安装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75)

    一:长沙现代简约家装技术百科问题1:家装风格是现代简约风,这时候该如何选择客厅的沙发?答:我相信你对现代简约沙发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无论你在中国选择什么样的装修风格,建议你选择一种适合整体装修风格的。如果选择现代简约风格的沙发,建议选择灵活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