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了五六十岁的人们最容易得的一种疾病就是脑血栓,所以脑血栓,就成了老年人的中有标志的疾病,得了脑血栓的人吧,都会出现一些,腿脚不灵活,行动不方便,所以得了脑血栓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那么脑血栓的康复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脑血栓患者治疗期间不宜吃的食物
1、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因为长期食用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可导致血栓复发。
2、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例如肥肉、动物内脏、花生、核桃仁等。
3、油炸及脂肪高的食物,例如烧烤、油炸、奶油、蛋黄、猪油、牛油、羊油等。
4、过甜过咸的食物,例如奶油蛋糕、咸菜等。
5、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白酒、辣椒、麻辣火锅等。
2脑血栓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屈肘:一手托于肘后不动,另一手握于手腕,双手相对用力,拔伸肘关节数下,屈曲肘关节,伸直---屈曲做20次。
摇腕:一手握前臂下端,使之固定,另一手手指与患者5指交叉,快速摇动腕关节30次。右手瘫用左手摇,左手瘫用右手摇。完毕后使腕关节前屈,后伸,左偏,右偏各3-5次,每一方向至极限最佳。
指叩法:钝器或握空拳食指指尖关节髁叩击四肢关节或肌腱凹部,如腋窝横纹外侧,肘窝,腕横纹,腹股沟,腘窝,跟腱等,每处叩10次。
治瘫点:拇指指尖逐渐加压保持10秒,在持续点按过程中逐渐将肢体伸直,放开,再点按,每处操作3-6次,(治瘫点位于关节附近,多位于关节突侧,是经络聚会之处。
牵抖搓揉上肢:双手由肩关节向下揉搓(两掌相对夹持手臂),快速来回搓至手腕,共5-8遍,后双手握其手腕,手指向下用力拔伸至最大限度时保持,同时配合抖动5-10秒,放松,再拔伸,做5-10次。
3常见的脑血栓诊断方法有什么
常见的脑血栓诊断方法有:
1、脑电图: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呈慢波、波幅低及慢的α节律。
2、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等。
3、脑超声波:病后24小时可见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4、ct扫描:梗塞部位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吸收值降低的低密度区。
5、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体外血栓长度增加。
4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脑血栓
1、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严重高血压病的朋友容易患上脑血栓。
2、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率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心房纤颤,更易形成脑血栓。
3、颈椎病,患颈椎病时,可造成椎间孔狭窄。推动脉压从而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以致发生脑血栓。
4、.有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患脑血栓的人容易患上脑血栓这种疾病。
5、患有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的中、老年人容易患上脑血栓。
6、经常发生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以及有烟酒嗜好的中老年人也容易患上脑血栓。
7、妇女多胎(生育4胎以上)者患缺血性中风危险性要比3胎或3胎以下高1倍,这也是容易患上脑血栓的人群。
8、肥胖者患缺血性中风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0.4倍,所以肥胖的人患上脑血栓的几率要大。
9、曾经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充分重视及时治疗的中、老年人容易患上脑血栓。
10、血液粘稠度高,血流动检查不正常的中、老年人容易患上脑血栓。
5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 更多>>